1.本公开涉及漆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考古出土非饱水漆器保湿剂及其保湿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漆器是指采用天然生漆或精制漆等涂饰在各种胎体(包括木胎、夹纻胎、陶胎等)上的器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漆器按照出土地域划分,分为南方饱水和北方潮湿非饱水漆器。根据考古资料记载,漆器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南方地区出土较多,且保存状况大多较好。根据历史文献绘制的古代漆器分布图得知,从秦代至今,漆树在北京西南部,山西、陕西及甘肃南部等北方地区均有种植。北方地区出土的漆器深埋于地下时,由于地下水位反复升降及埋藏环境中酸碱盐、生物因素等的影响,原木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部分纤维组织结构断裂,木材发生糟朽,漆膜与胎体间的胶结物质老化流失,漆膜降解产生裂缝,使得器物丧失原有的机械强度。对于考古出土的糟朽状态漆器来说,由于环境温湿度骤变,水分急剧散失而产生不均衡的收缩应力常导致漆膜干缩、起翘,甚至脱落,不但破坏了漆器文物的美观和完整性,也对后续脱水修复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3.保湿处理可以避免漆器出土时因水份急剧散失导致的漆膜干缩、起翘。南方饱水漆器出土后常使用浸泡的保湿方式,但北方漆器为潮湿而非饱水状态,含水率不高、胎体、漆膜结合薄弱,并不适合浸泡的保湿方式。目前,北方地区出土漆器保护研究多集中在漆膜回软及回贴方面,关于漆器出土后的保湿研究相对较少,没有成熟有效的出土漆器保湿方法。北方漆器出土后,常用水喷洒漆器进行保湿,但由于水的表面张力比较大,在环境湿度不达标的情况下,采用反复向出土漆器本体喷水的保湿方式,容易导致水分反复饱和散失给漆膜带来严重应力伤害,从而产生更严重的龟裂、起翘。
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有效的科学保护手段,防止北方考古出土的非饱水漆器因水份急剧散失导致的漆膜干缩、起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考古出土非饱水漆器保湿剂及其保湿处理方法,防止现存的非饱水漆器出土时和出土后因水份急剧散失导致的漆膜干缩、起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考古出土非饱水漆器保湿剂,所述保湿剂中含有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20
‑
40重量%的聚乙二醇200、2
‑
5重量%的乳酸钠、1
‑
3重量%的氨基葡萄糖、3
‑
6重量%的山梨糖醇和余量的去离子水。
7.根据本公开,其中,所述保湿剂中含有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25
‑
30重量%的聚乙二醇200、3
‑
4重量%的乳酸钠、2
‑
3重量%的氨基葡萄糖、3
‑
4重量%的山梨糖醇和余量的去离子水。
8.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保湿剂在考古出土非饱水漆器保湿处理
中的应用。
9.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考古出土非饱水漆器的协同保湿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s1、擦除出土后漆器表面污渍,将第一方面所述保湿剂喷洒至漆器表面,使其浸透漆膜;
11.s2、将1
‑
2层生宣纸或绵纸贴敷于漆器表面,使其吸附于漆器表面的保湿剂上;
12.s3、依次在吸附于漆器的宣纸外表面包裹纱布、海绵和聚乙烯膜;
13.s4、将步骤s3中包裹后的漆器置于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环境中保存。
14.根据本公开,其中,步骤s1中所述保湿剂的用量为50
‑
200ml/m2。
15.根据本公开,其中,步骤s3中所述纱布为采用苯扎溴铵水溶液和杀虫剂处理后的纱布;其中,所述苯扎溴铵水溶液的重量百分浓度为1.5
‑
3%,所述杀虫剂的重量百分浓度为0.5
‑
1.5%;
16.所述杀虫剂中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40
‑
60重量%的溴氰菊酯和40
‑
60重量%的灭幼脲。
17.根据本公开,其中,步骤s3中所述海绵的厚度为2
‑
4cm。
18.根据本公开,其中,步骤s4中所述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环境包括含有饱和盐水的玻璃干燥器和/或利用恒湿机控制保存环境的气密围护空间。
19.根据本公开,其中,所述饱和盐水包括饱和硫酸钾、饱和硝酸钾和饱和铬酸钾饱和盐水中的至少一种。
20.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了第三方面所述方法在考古出土非饱水漆器保湿处理中的应用。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可对考古出土漆器进行有效保湿,防止因出土后环境突变引起的水分急剧散失导致的漆膜脆化、起翘、漆器变形等现象,避免采用南方出土漆器水浸泡方式保湿导致的漆膜脱落、木胎糟朽以及漆器基体分离崩塌等问题。
22.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24.图1是漆器保湿材料包裹次序;
25.图2是恒湿柔性气密帐;
26.图3是恒湿洁净玻璃房;
27.图4是棺椁保存库房内温湿度数据曲线;
28.图5是经本公开方法保湿处理的漆棺漆皮保存现状。
29.图6是经本公开方法保湿处理的漆棺整体保存现状。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31.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考古出土非饱水漆器保湿剂,所述保湿剂中含有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20
‑
40重量%的聚乙二醇200、2
‑
5重量%的乳酸钠、1
‑
3重量%的氨基葡萄糖、3
‑
6重量%的山梨糖醇和余量的去离子水。
32.根据本公开,其中,所述保湿剂中含有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25
‑
30重量%的聚乙二醇200、3
‑
4重量%的乳酸钠、2
‑
3重量%的氨基葡萄糖、3
‑
4重量%的山梨糖醇和余量的去离子水。
33.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保湿剂在考古出土非饱水漆器保湿处理中的应用。
34.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考古出土非饱水漆器的协同保湿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5.s1、擦除出土后漆器表面污渍,将第一方面所述保湿剂喷洒至漆器表面,使其浸透漆膜;
36.s2、将1
‑
2层生宣纸或绵纸贴敷于漆器表面,使其吸附于漆器表面的保湿剂上;
37.s3、依次在吸附于漆器的宣纸外表面包裹纱布、海绵和聚乙烯膜;
38.s4、将步骤s3中包裹后的漆器置于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环境中保存。
39.本公开所述漆器外表面的包裹材料中生宣或者绵纸具有遇水变软的特点,适合贴敷于漆器表面,用于防止漆膜表面受到物理摩擦加剧起翘脱落等伤害。而且纸张、纱布或者海绵发挥着吸潮、释放湿气的自我调节作用,聚乙烯薄膜起着减缓、阻隔内部湿气向外挥发的作用,可以有效保存微环境中的湿度波动。
40.根据本公开,其中,步骤s1中所述保湿剂的用量为50
‑
200ml/m2。
41.根据本公开,其中,步骤s3中所述纱布为采用苯扎溴铵水溶液和杀虫剂处理后的纱布;所述苯扎溴铵水溶液的重量百分浓度为1.5
‑
3%,所述杀虫剂的重量百分浓度为0.5
‑
1.5%;
42.所述杀虫剂中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40
‑
60重量%的溴氰菊酯和40
‑
60重量%的灭幼脲。
43.根据本公开,其中,步骤s3中所述海绵的厚度为2
‑
4cm。
44.根据本公开,其中,步骤s4中所述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环境包括含有饱和盐水的玻璃干燥器和/或利用恒湿机控制保存环境的气密围护空间。
45.根据本公开,其中,所述饱和盐水包括饱和硫酸钾、饱和硝酸钾和饱和铬酸钾饱和盐水中的至少一种。
46.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了上述方法在考古出土非饱水漆器保湿处理中的应用。
47.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举例说明本公开,但是本公开并不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
48.实施例1
49.漆膜模拟样品制备:在通风橱中将红色推光漆采用滤布过滤,滤出杂质后,将其倾倒适量至干净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上,用刮漆板反复刮平,直至目测表面完全平整,没有缺陷或局部不均匀状态;将涂好的漆片放入装有饱和盐水湿度发生器中(装有氯化钾饱和盐水的干燥器,t=25℃,rh=85%)干燥一周后取出、剥离,获得完整的漆膜样品,尺寸为20cm
×
20cm,厚度为100~200μm。
50.保湿剂配制:20重量%的聚乙二醇200、2.5重量%的乳酸钠、1重量%的氨基葡萄糖、4重量%的山梨糖醇和余量的去离子水;
51.保湿方法及用量:用喷壶喷洒保湿剂保湿,多次喷洒,用量为20ml。
52.对比例1
5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保湿剂为50%重量百分浓度的乙醇水溶液。
54.对比例2
5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对比例中的保湿剂为40%重量百分浓度的聚乙二醇200水溶液。
56.对比例3
57.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对比例中的保湿剂为40%重量百分浓度的聚乙二醇400水溶液。
58.对比例4
59.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对比例中的保湿剂为丙三醇与乙醇的水溶液,其中,丙三醇、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2:1。
60.测试例1
61.保湿效果评估:通过称重法对比实施例1中本公开的保湿剂组合与对比例1~4中目前考古出土非饱水漆器常用保湿剂的保湿性能。不同保湿剂分子对水分子的作用力不同,吸收水分和保持水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可通过测量结合水量对不同保湿剂的保湿能力进行评价。每次保湿实验重复3次,取3次结果的平均值。
62.保湿实验:将喷洒过相同剂量保湿剂的漆膜样品放置于稳定的恒温恒湿(t=20℃,rh=60%)的人工气候箱,放置3天后对各试样称重,计算失水率,通过失水率的大小来比较保湿率。
63.失水率(%)=(m2‑
m3)/(m2‑
m1)
×
100%
64.式中,m1为漆膜重量(mg),m2为漆膜喷涂保湿剂后总重量(mg),m3为漆膜喷涂保湿剂后放置后总重量(mg)。
65.实验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各种保湿剂的失水率都随着放置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其中,对比例1总体来说,50%乙醇水溶液(组合1)失水最为明显,保湿效果最差,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效果接近。实施例1配制的保湿剂失水率最低,保湿性能最佳。
66.表1保湿性能测试结果
67.放置时间(h)组合1组合2组合3组合4本发明组合2463.21%41.30%58.05%37.22%28.30%4882.28%54.07%65.96%44.87%32.53%9695.76%69.25%75.20%49.18%38.23%
68.实施例2
69.考古出土漆膜残片保湿效果
70.对比考古出土漆膜残片样品采用本公开配制的保湿剂(30重量%的聚乙二醇200、3重量%的乳酸钠、2重量%的氨基葡萄糖、3重量%的山梨糖醇和余量的去离子水)保湿处理前后、采用包裹材料(生宣纸、纱布、海绵、聚乙烯薄膜)包裹前后、常湿环境和饱和盐水湿度发生器中(装有硫酸钾饱和盐水的干燥器,rh=95%)玻璃干燥器控制的环境中分别放置
4h、12h、24h的表面湿度情况。包裹生宣纸2层,纱布为采用1.5%重量百分浓度的苯扎溴铵溶液及1.5%重量百分浓度的杀虫剂(溴氰菊酯、灭幼脲以1:1混合)处理后的纱布;海绵厚度为3cm。采用表面含水率测定仪(corneometer cm825pc)测试出土漆皮表面湿度变化情况,分别重复3次,得出其平均值。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其含水量:
71.保湿率(%)=t处理后
‑
t处理前/t处理前*100%
72.由表2可知,采用本公开的保湿剂对考古出土漆膜保湿喷涂处理后,保湿率显著提高,经本公开的方法包裹后放置于环境为95%的高湿环境下可使漆膜的保湿率大幅度提高,有助于维持漆膜的含水率,避免漆膜快速失水卷起。
73.表2考古出土漆膜残片不同处理方式保湿效果对比
[0074][0075]
实施例3
[0076]
明墓出土描金彩绘漆棺实际保湿效果
[0077]
考古出土漆棺深埋地下将近500年,长期受夹杂泥土的地下水酸碱盐浸泡、植物根系生长等因素影响,木胎局部及椁板糟朽,漆棺表面漆皮已经出现起泡、裂隙、卷曲迹象。北京在冬天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30%左右,夏天平均空气相对湿度50%左右,空气干燥,在漆棺水分瞬时释放过程中,不同密度及含水率的木构件收缩应力会导致漆棺变形。在环境湿度不达标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漆皮起翘,临时性采用向漆棺本体喷水方式在漆皮保湿的同时,水分散失的表面张力也给漆膜带来了应力伤害,导致更严重的开裂、脱落。
[0078]
本公开对考古出土的漆棺进行保湿处理:首先采用医用棉签蘸取40%重量百分浓度的乙醇水溶液擦除漆棺表面污渍;用喷壶喷洒保湿剂保湿,所述保湿剂组分及各成分重量百分比组成为:40重量%的聚乙二醇200、2重量%的乳酸钠、1重量%的氨基葡萄糖、4重量%的山梨糖醇,其余的为去离子水;漆棺四个表面面积约6.86m2,共用保湿剂600ml,用量为87ml/m2;在保湿剂的吸附作用下,将2层生宣纸贴敷于漆皮表面,然后包裹采用1.5%重量百分浓度的苯扎溴铵溶液及1.5%重量百分浓度的杀虫剂(溴氰菊酯、灭幼脲以1:1混合)处理后的纱布,再包裹厚度为3cm左右的海绵,最后包裹聚乙烯薄膜。采用“高湿荫干”的方法,前期安装了恒湿柔性气密帐,经过验证效果良好,后期升级为恒湿洁净玻璃房系统,为出土文物创造一个独立“湿度可控、稳定洁净”的储藏微环境。该系统在高气密围护结构的基础上配套等焓控湿系统,确保储藏空间内环境参数的稳定性与均匀性调控。前期棺椁刚从地下挖出,水分含量大,恒湿库内的相对湿度设定值为95%,恒湿设备实时检测库内的湿度并进行调节,使得棺椁可以在湿度较高且恒定的状态下均匀脱水。其中,出现了两次湿度
剧烈下降(2018.7.16和2018.7.18),是由于工作人员出于工作原因打开了库体。经过长达三年时间的验证,该方法保湿效果显著,漆棺保存状况良好,为后期的脱水和修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079]
针对出土漆器在实验室考古过程中出现的紧迫性病害,本公开的协同保湿处理方法可达到延缓、遏制漆器病害发展,为漆器下一阶段的修复争取足够时间,以保证漆器的稳定、安全保存。
[008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81]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82]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相关知识
湖北省博物馆竹木漆器保护工作概览
一种环保保湿花卉用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栀子花保湿水及其制备方法
在传承与创新中砥砺奋进——“出土木漆器科技保护学术研讨会”简述
一种高效保湿花卉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沙棘果保湿修护面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具有保湿、抑菌修护功效的植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一种花卉土壤保湿剂的制作方法
说文保
一种金花葵保湿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网址: 一种考古出土非饱水漆器保湿剂及其保湿处理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79181.html
上一篇: 迎春花叶子病虫害防治指南(迎春花 |
下一篇: 除草剂使用后一般多久草会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