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发现重楼属新成员啟良重楼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发现重楼属新成员啟良重楼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发现重楼属新成员啟良重楼

啟良重楼 杨珺摄啟良重楼 杨珺摄 重楼属植物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全球约40种(变种),近一半有药用记载。由于过度采挖,野生重楼资源面临枯竭,人工栽培日趋活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跃虎研究组于今年5月份在湖北省竹溪县境内考察时,发现了重楼属家族的新成员—啟良重楼。该物种以竹溪县本土植物学家甘啟良先生的名字命名,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Phytotaxa》期刊上。 该新种的叶形和质地与侧膜亚属蚤休组的金线重楼相似,金线重楼的基本特征为萼片狭小,反折;花瓣暗紫色,长不及萼片之半,反折;药隔凸长0.2-0.4 cm;花柱基紫黑色,卵叶重楼的叶片卵形,基部心形或圆形。本新种与金线重楼相同之处是叶片卵形,雄蕊2轮,侧膜胎座,果实开裂,外种皮红色多汁,但萼片斜升而不反折;花瓣较长,黄绿色,直立、长于萼片而不为暗紫色,也不反折;药隔凸出部分较短,绿色或褐色,长约0.1-0.2 cm;花柱基通常白色或淡紫色而不为暗紫色等特点又与金线重......阅读全文

重楼属的简介

  重楼属(学名:ParisL. )是藜芦科的一属,约28种[1]。重楼属植物形态独特,都是一株植物一枝茎,茎上只长一轮叶,达生育年龄植株再在叶顶抽出一轮叶状萼片,形始楼如重叠,故称之为重楼。又因本属植物轮生叶为七片(一般3-9片),在轮生叶顶着生黄绿色花一朵,故又称七叶一枝花。

北重楼的介绍

  北重楼(学名:Paris verticillataM. Bieb.)是百合科,重楼属的植物,植株高可达60厘米;根状茎细长,茎绿白色,有时带紫色。叶轮生,叶片披针形、狭矩圆形、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 外轮花被片绿色,极少带紫色,叶状,纸质,平展,内轮花被片黄绿色,条形,花丝

北重楼繁殖方式

  选地整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通风良好,腐殖质丰厚的地块。秋季,选择晴好的天气,进行整地,深翻,翻地前,施腐熟的农家肥,亩施1000千克,深翻耕35厘米左右,翻地时将土块打碎,整细,并捡去石块、杂草等杂物。翻地厚晒3天,之后南北向做垅,待用。  选种采集:种子成熟季节,选择生长良好的无病虫的

北重楼的概述

  北重楼(学名:Paris verticillataM. Bieb.)是百合科,重楼属的植物,植株高可达60厘米;根状茎细长,茎绿白色,有时带紫色。叶轮生,叶片披针形、狭矩圆形、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 外轮花被片绿色,极少带紫色,叶状,纸质,平展,内轮花被片黄绿色,条形,花丝

“吴征镒植物学奖”昆明揭牌

  7月12日,嘉宾为“吴征镒植物学奖”揭牌。   7月12日,在纪念吴征镒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上,由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医生护肤品牌、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三方联合发起的“吴征镒植物学”奖正式揭牌。   云南省委宣传部长赵金、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云南副省长和段琪共同为“吴征镒植物学奖”揭牌。

昆明植物所在肉豆蔻研究中取得进展

  传统中药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的干燥种仁,性辛、苦、温,具有开胃消食、止泻、解酒保肝等功效。长久以来肉豆蔻被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在西方国家亦被作为香料使用。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调查显示,现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耗近9000吨肉豆蔻,充分研究其生物活性将有利于扩大肉豆蔻的应用。2015年,北京大学与美国

山东省科技厅到昆明分院进行科技对接

  6月15日,山东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一行7人考察中科院昆明分院,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高产虾青素番茄”等科技合作项目进行专题对接。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主持座谈会,昆明分院在滇各单位科技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了对接座谈会。  会上,翟鲁宁表示,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相关研究单位区位优

昆明动物所保密体系建设工作通过验收

     验收会现场   10月14日,中科院安全保卫保密办公室和昆明分院一行9人,对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保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现场审查验收。昆明动物所领导及保密领导小组成员和涉密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院安保办主任吴立光首先分析了当前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全面推进保

昆明动物所等揭示朱鹮群体演化历程

  1月11日,《当代生物学》以The Genomic Footprints of the Fall and Recovery of the Crested ibis为题,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国捷课题组、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合作的研究成果。该工作将57份博物馆

昆明植物所等在蔷薇类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蔷薇类(rosids)和菊类(asterids)是真双子叶植物的两个主干分支,其中蔷薇类包括17个目,140个科,约70,000个物种,呈现了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十几年以来,对叶绿体基因序列的分析支持蔷薇类分为豆类分支和锦葵类分支。其中,豆类分支包括固氮支系(由葫芦目Cuc

昆明植物所等在桃金娘新颖间苯三酚杂萜研究中取得进展

  桃金娘科 (Myrtaceae) 植物约100属3000种,主要分布于美洲热带、大洋洲及亚洲热带。该科植物中含有结构复杂且活性多样的间苯三酚衍生物,引起了国内外天然药物化学和有机合成家的极大关注。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化学生物学团队刘海洋

昆明植物所:塔宾曲霉菌对聚氨基甲酸酯的生物降解作用

  工业合成塑料的生产与使用已经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聚氨基甲酸酯(PU)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被誉为“第五大塑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建筑和汽车等,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泡沫塑料、海绵和汽车垫子等。全球聚氨基甲酸酯(PU)年产量估计约为800万吨(Mt),并且逐年增加。这些不可降解的聚氨

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参观苏州纳米所

  2月26日下午,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一行参观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陈立桅副所长接待了罗家良大使一行,并向客人介绍了苏州纳米所在科技研发、人才引进、平台服务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进展。罗家良对苏州纳米所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表示赞赏,并希望加强双方在纳米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如果每个新物种都上热搜,我们欠这个实验室600多个

201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共发现600余种新物种。当不少新物种频频登上热搜时,这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可从“毒蘑菇图鉴”到“羊肚菌自由”,背后都有这个实验室的身影。他们说: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分类学家就该发现新物种。记者联系采访

今年-共和国已痛失12位两院院士

   据光明日报客户端3月27日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周俊,因病于2020年3月27日在昆明逝世,享年88岁。  周俊,1932年2月生,江苏东台人。1958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华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他曾担任昆明植物所副所长、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获全国首个CNAS认可证书

  近日,记者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获悉,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通过实验动物机构CNAS认可,成为全国首家通过该认可的单位。  CNAS专家组对该所的质量管理体系、兽医职责、IACUC职责、动物饲养与医护等进行全面审查,对相关工作给予好评,并提出宝贵建议。  专家认为,该所通过CNA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发现猪尾鼠新物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课题组在猪尾鼠属系统发育与分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哺乳动物学杂志》。  猪尾鼠是一种小型树栖型哺乳动物,属于啮齿目刺山鼠科,因其眼睛小又被称为“盲鼠”。猪尾鼠属原为单型属,猪尾鼠模式产地在福建挂敦,在中国长江以南和越南北部广泛分布,并分为多个亚

中科院朱学良研究组Cell子刊解析有丝分裂

  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如果这一过程出现了染色体数的异常,就会导致癌症和其他疾病。因此理解有丝分裂的具体机制,对于相关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日前,科学家们对有丝分裂的重要一步进行了深入研究,鉴定了调控着丝粒和微管纤维相互作用的关键蛋白,文章发表在Cell旗下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冻土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调控机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杨元合研究组基于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在2013至2014年连续两年的大范围采样,结合室内恒温、变温培养以及碳分解模型等多种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冻土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制。相关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杂志上。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冻土区微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杨元合研究组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尺度取样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调控因素。相关结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生态学》上。  研究人员通过对微生物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微生物β多样性的研究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华学军、金京波PNAS发表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光是一个普遍的环境因素,在植物发育和应激反应的各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光是否也可以调节应激诱导的转录记忆,仍然是不明确的。12月7日在《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道称,光信号积极参与盐诱导的Δ1-pyrroline-5-carboxyla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证实:水生植物浮萍能“吃”重金属

  [导读] 科技日报成都6月24日电(记者盛利)记者24日从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获悉,该所赵海研究团队历时2年、通过近10万组数据对比研究证实:水生植物浮萍可替代目前公认废水处理能力最强的水葫芦,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氮磷,并转化成高品质生物质材料。  有种浮萍能“吃”重金属  科技日报成都6月24日电 (

植物DNA条形码研究项目2010年度会议在昆明召开

  会 场  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开放研究项目—依托种质资源库的植物DNA条形码研究年度进展会议于8月12日至13日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开,其间还举办了第二期“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培训班”。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科院

科研人员在湖北竹溪发现两个植物新物种

  科研人员在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境内发现两个植物新物种:大果溲疏和洪氏婆婆纳,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国际植物学期刊Phytokey上刊登发表。  据悉,研究成果以《虎耳草科溲疏属一新种——大果溲疏》《玄参科婆婆纳属一新种——洪氏婆婆纳》为题,在国际植物学期刊Phytokey上同时发表,发现者均为竹溪

昆明植物所干热河谷植物生物地理学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在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联合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员主持的横断山区干热河谷重要物种生物地理学研究再次取得重要进展。  伴随着青藏高原几次快速的隆升,横断山区地貌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使得位于该地区的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河

贵州科学院院长何力一行访问昆明分院

  为促进贵州科学院与中科院昆明分院的科技合作,7月9日至13日,贵州科学院院长何力、副书记林昌虎一行对昆明分院进行工作访问,并就昆明分院与贵州科学院科技合作事宜召开了专题座谈会。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昆明分院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科技合作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了座谈。   王庆礼与何力简要回顾了双方

昆明分院系统2013年国际合作研讨会召开

  1月28日,中科院昆明分院2013年国际合作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等出席会议,昆明分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动物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云南天文台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昆明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孙航主持。   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就昆明分院各单位与周边邻国

王庆礼:看住用好云贵生物资源

  相对中科院上海分院等东部地区的分院,昆明分院规模较小,目前只有5个所,包括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   “但昆明分院的特点非常突出。中科院‘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学部中,‘天地生’都有我们的份儿。而云贵高原除得天独厚的

郝小江课题组发现抗阿尔茨海默病先导化合物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早老性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期的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AD治愈方法或药物。近年来,针对AD的新药潜在靶点探索及开发作用于潜在新药靶点的药物是医药企业、科研院所探索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生

Waters公司来昆明植物所做学术专题报告

  3月14日上午,Waters公司技术部门专家蔡麒等一行四人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做了题为“Waters最新分析技术在中草药及植物研究领域的应用”的学术报告。   Waters公司长期致力于分离科学、质谱技术和热分

相关知识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发现重楼属新成员啟良重楼
【中药材】春季七叶一枝花(重楼)病虫害高发期,如何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中国网】昆明植物所:用行动守护生物多样性的“生命之舟”
昆明植物所等在杜鹃花属植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方面获进展
植物多样性保护:尊重每一种生命
科研人员在广东河源发现植物新物种
生物多样性大家庭又添新成员
研究人员在西藏发现凤仙花属植物新物种
七叶一枝花种子繁殖怎么提高成活率
“动植物基因库”再添新品种 ——雅安发现凤仙花新种,以“荥经”命名

网址: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发现重楼属新成员啟良重楼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80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联合国BIOFIN项目代表团开启
下一篇: OMG!5月的第一场托福竟然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