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

至孝无如目犍连,度亲亲到铁围间

手持钵饭消饥火,业重徒将母手牵

白佛垂慈须仗众,方堪释汝母深愆

趁此良辰僧自恣,广设兰盆供众贤

但得十方云水至,消除母业顿生天

胜事留传千古后,永为孝子度亲缘

佛教“盂兰盆法会”,盂兰盆的梵语是乌蓝婆拏。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莲品增上的超度法会。

农历七月十五

是佛教的盂兰盆节

这一天

各地寺院一般都会隆重举行盂兰盆法会

供佛及僧

济度六道苦难

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盂兰盆法会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各地寺院所举行的法会,简称为“盂兰盆法会”。

为什么称“盂兰盆法会”呢?这“盂兰”翻译为“解倒悬”是极苦的意思。这是一种比喻,是人死后堕落于三恶道中,如饿鬼道的众生,腹大如鼓,喉细如针,饥饿难堪,如被倒悬着一样,极为痛苦。“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悬”之痛苦。所以称为“盂兰盆法会”,也就是为解救先亡倒悬之苦,而盛设种种供养,奉施三宝之法会。

盂兰是梵语,翻成“救倒悬”。三恶趣的痛苦无法描述,只能以倒悬作比喻。(倒悬:头向下吊着。)盆是盛食物的清净容器,一切碗钵都称为盆。盂兰盆,就是用种种干净的碗钵盛种种净洁美食,供养十方僧众,能救累世父母犹如倒悬之苦。倒悬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起来,叫做盂兰盆,就是“救倒悬盆”的意思。

佛告诸善男子善女人: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

——《佛说盂兰盆经》

法会的起因

佛在世时,其弟子当中,有一位名叫目犍连尊者,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中,以神通第一而见称。一天他想起自己已经往生的母亲,不知现在何处?于是目犍连尊者就入定中观察,见到母亲堕在饿鬼道,受尽饥渴之苦,目不忍睹,尊者悲痛万分,不忍母亲饥渴的痛苦,急忙就用自己之钵,盛满白饭,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给母亲充饥。其母见了白饭急不及待,非常高兴地伸出双手,接过盛满白饭的钵,捧到面前,当开口吃时,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焰,整钵的白饭,都变成烧焦的炭一样,不能食用!目犍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非常悲痛,不忍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而自己又无法救得母亲,使她脱离苦境!于是想起恳求佛陀代为设法,济拔其苦缚。因此他就立即来到佛前,诉说自己母亲在饿鬼道中所受的苦况,并说出己运用神通之力盛饭给母,而母亲不得受食之情形,还至诚恳切地哀求佛陀慈悲救拔。

目犍连尊者救母

当时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 你不要以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亲!要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一生都是积恶造业,罪根深重。如你欲想救拔母亲,只仗凭你个人神通之力,非依仗大福德因缘之力量,碓实是无法救离她脱出苦报!”

佛教导目犍连:“你应当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

目犍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依随佛陀所示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当时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而讲了一部《盂兰盆经》。由此可知,七月十五日,能设斋供佛及僧,其功德真能超荐七世父母之罪业。佛陀为什么这样重视七月十五日,并说出这天供佛及僧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救拔超脱七世父母之苦报?

盂兰盆法会的盛行

在我国最早盛行“盂兰盆法会”,相传是在梁武帝时代,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如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此外,《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饮食用具,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间对于盂兰盆供是相当的重视。仗承三宝功德,供养十方自恣僧,于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莲品增上的超度法会。再加上历代帝王的倡导,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间,由于在佛教的戒律中,禁止杀生,所以盂兰盆法会采用素食,供佛斋僧。

名词释义

zi

zi

佛制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共三个月,为期九十天,在这期间,僧众不得外出行化,必须聚集一处,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专心修道,名结夏安居。

结夏九十日的最後一天,也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为“僧自恣日”,僧众举行自恣法,即先自我检讨身、口、意三业,在结夏期中是否犯过?次请他僧众举示对自己修行过程中,在见、闻、疑三事上,是否有所犯?令於大众中自我反省及接受僧众的检举,以发露忏悔,改过自新,恢复清净,名僧自恣法。所以这一天亦名“僧自恣日”,也称“佛欢喜日”。

zhai

seng

设斋食供养僧众。初设斋僧的原意在于表明信心、皈依,后渐融入祝贺、报恩、追善的目的。

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以斋僧供佛表达对三宝的恭敬供养。斋僧可得无量功德,如下:《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若能以一粒诃子,以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疾疫灾;若以一抟之食,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

《盂兰盆经》云: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身相端庄;气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稳;成就辩才。

yan

kou

焰口,又名“面然”,是饿鬼道中鬼王的名字。如果生前悭贪吝啬,死后便转生为饿鬼,这类饿鬼为面然鬼王所统,食量极大,喉管却如针孔,有了食物也难以果腹,所以饥饿之火中烧,烈焰从口而出,故名“焰口”。

放焰口,则是根据《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而举行的一种帮助饿鬼道众生离苦得乐的佛事。由于面然鬼王请求阿难尊者救度的因缘,于是佛陀慈悲,说了好多种神咒,例如净业障真言、变食真言、开咽喉真言等,凡是依法诵持这些真言神咒,被召请来的饿鬼,就可仰仗佛的神通愿力而饱餐一顿,之后再为他们授三昧耶密戒,以脱离鬼道的苦难,这就是放焰口的作用和目的。

放焰口对于饿鬼道众生来说,等于是无限制的放赈,所以又叫做“施食”。虽然我们的先亡亲友,可能并未堕落饿鬼道,但是放焰口就相当于帮他们做了放赈济苦的功德,所以也是有用的。而在《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中也提到,发心举办焰口法会的施主,可以因此而增福延寿。

最早“感恩节”

由于盂兰盆节蕴含着佛教浓厚的孝亲报恩思想,因此这天又被称为佛教的“报恩节”。佛在《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中曾说: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佛教以孝为本,为佛弟子,孝亲报恩也最吉祥的事情之一。世之尽孝,无外乎强调养其身体,晨昏省定,敬听顺承。而佛门之孝则不止于此,不仅要对父母尽世间法的孝顺,还要使父母不堕三途,永出苦轮,更进一步地还须念及过去多生累劫的父母,通过供养三宝和如法修行以期救拔。如莲池大师所著《缁门崇行录》云:“生养死葬,小孝也;生俾底豫,死俾流芳,大孝也;生导其正信,死荐其灵神,大孝之大孝也,目犍连以之。”

因此,佛法不仅强调孝亲报恩,而且佛法中的孝是超出一般世间孝道的究竟圆满之孝,《盂兰盆经》和盂兰盆节正是这究竟圆满之孝的具体表现。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佛说盂兰盆经》

《报 父 母 恩 咒》

nā mó mì lì duō,

南 无 密 栗 多,

duō pó yì,suō hē。

哆 婆 曳,莎 诃。

相关知识

【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为了受难的母亲产生
殊胜节日 | 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节日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
盂兰节是什么节日 盂兰盆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盂兰盆节是哪一天 盂兰盆节有什么习俗活动
盂兰盆是什么盆?一文带你有意义的过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有什么讲究
盂兰盆怎么读 盂兰盆节如何读

网址: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由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8268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盂兰盆节:追溯传统与孝道的深厚文
下一篇: 日本“盂兰盆节”是什么节?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