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从宇宙洪荒开始,混沌,有那么点莽荒的味道在,所有的东西都处在蒙昧状态,音乐滑向结尾,就孕育出所谓的文明的音乐质感——有一点电子和一点人间烟火味。
在新房客开始,也是继承了电子音乐的那种节奏,没有感情,没有过高或过低的起伏跳跃,只是在音乐的层次上愈渐丰满而已。王菲的声音也是属于冰冷的,没有杂质,纯粹,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冷酷和没有感情。
但是音乐去到第二段,王菲开始用情了,在每一个音节字准上都倾注了与第一段毫不相同的质感,用一种简单的类美声唱法,呼应了寒武纪,也摆明了“我唱的究竟不是没有感情,我唱故事,我唱一种想法和主题也是要用感情的。”
这种“感情至上”的想法在香奈儿里面倾洒得更加完全,只是我觉得在这五首歌里,香奈儿是最不好听的,它的歌词是那么的简易。我曾听说这寓言讲的故事就是一个爱情故事,香奈儿表示的是炫耀。而这种感觉也多谢王菲,是诠释出来了。
但是我不喜欢太直接的,就像你说是炫耀,它就那么明显地,连歌名也用世界名牌。它那么高深的命题,却滑入要与现实与芸芸众生接轨,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它必须选择,而非矛盾和骑墙。香奈儿实在是搞不懂。它一方面似乎是流行歌,一方面又不协调地在寓言故事里,制造一种孤芳自赏的状态。没错,它就是高潮所在,在五部曲中,它的节奏最快,乐器也充分地调用起来。但是一下子就让人觉得王菲功力还是不足,她毕竟不适合唱快歌,所以这种快中显慢的旋律里,是很难让人判断的了王菲的意图的。“你是想证明什么?”就象是在说“我在唱一种糊涂,我就用糊涂的唱法唱。”可是这样可以吗?这样的解释立不住脚。把它从五部曲里割裂出来是最容易的,正如最后一首歌一样。
阿修罗很象唱游里的小聪明,还有97里的游乐场,当然还有浮躁里的扫兴,更不用说milk & kisses里的calfskin smack了,不得不承认,王菲唱这些歌曲不费吹灰之力,那么压抑,那么困惑,又那么歇斯底里。我看很多人觉得王菲的某些歌很难听,大概就是指的这一类。但是你去听听它们的渊源,一路听下来,你会发现它们越来越好听,耐人寻味。很多人说一首歌听多了,都会觉得好听啦。这个说法,我不敢苟同,因为我不喜欢听 “两只蝴蝶”“纤夫之爱”之类的歌曲,难道说我听多了那些也会觉得好听吗?或许只会使我秉性低下了而已。阿修罗表现的是感情世界里的嫉妒。而这也是有点牵强的,这“妒嫉”是由歌词和唱腔所造就了的。它太属于录音室了,你能在concert里唱出“嫉妒”,那才是你的伟大了。所以它太小众,条件太有限制了。
最后,我不得不说彼岸花,其实我的整个文章都是为了写到这里。彼岸花是歌本里描述最多的:“佛家语。小津安二郎电影,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说:花儿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飞翔。无爱无恨的土壤才会再萌芽开花。”既有哲学意味又有文学气息,超赞!
佛家语,王菲信佛,信密宗,这虽然丝毫不妨碍我们去理解一首歌,这只会让我们更加明白,是什么在成就了这首非一般的歌。
小津的电影,没看过。摆在这里或许是让诠释更加小资。那么就,免谈。
开到荼蘼和花事了都是王菲的歌,看来林夕是十分喜欢的,不管是不是喜欢,至少是难忘的,因为彼岸花出来时,花事了还没出。以一句词跨时空的安排了几首不简单的歌,可想而知,这句词的不简单。
这些词到后来是越来越玄了,好,让我们看看主要的,歌词:
“看见的
熄灭了
消失的
记住了
我站在
海角天涯
听见
土壤萌芽
等待
昙花再开
把芬芳
留给年华
彼岸
没有灯塔
我依然
张望着
天黑
刷白了头发
紧握着
我火把
他来
我对自己说
我不害怕
我很爱他”
一边听,我一边浮现bjork的一个mtv,通篇是火山或土地迸裂,极其象征了第一首歌的印象,但是景象里有个人在宇宙间站着。你会发现,原来你先前所看的景象,不过是她把心胸敞开了,是那里面的图像。我不知道这个点子,是不是bjork想出来的,不过这个mtv实在是更适合这首歌,那么的看透,那么的气吞山河。
让这些零碎的歌词规整一下:
“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
我站着海角天涯,听见土壤萌芽。
等待昙花再开,把芬芳留给年华。
彼岸没有灯塔,我依然张望着。
天黑,刷白了头发,紧握着我火把。
他来,我对自己说,我不害怕,我很爱他。”
一片消失了的记忆,似乎在述说着不同的故事,流转,轮回,什么都道尽了,最后却落到一个情字,这个是最解不开的烦恼。
就正如禅所说的,四大皆空,一切皆空。人们最难看透的,无外乎情字。因为众生你我,皆有佛性,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境界圆满自足。
头两句述说了忽明忽灭的影像,而这些,都不重要。因为王菲说她连土壤萌芽也能听见,记着,不是看见,而是听见。因为她说她站在海角和天涯,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地,那是天堂啊!所以不用看了,因为色相自有扰人处,声音呢?也会扰人,但是自然的天籁,发自细微,连土壤萌芽也有旋律。
我在这里没有说到音乐是怎么编排的,因为我不是音乐评论员,不懂很多的音乐术语。在这里,我仅用我微薄的理解力,去试着解读一部佛学的入门音乐。
我说它是佛门入学音乐,应该是有道理的。
昙花一现是说这种花开的时间极短,但是它的芬芳却留下来了,留给了时间。似乎是象征青春,短暂的年华,丰盛的回味。而许多人都会再继续等待青春,就像青春永远没有离开过他们。
歌词现在开始更加的“消极”了,因为象征归途的“灯塔”也开始不见了。先是青春年华逝去,后是家园归宿的消失。最后,天黑了,头发也在不知不觉中白了。人们开始准备最后一项不得不面对的终极思想——死亡。
音乐开始隆重了,因为人们还依然坚持着信念,犹如不当新年伊始为旧年逝去,犹如不当婴儿降临为孤老终垂。那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支柱啊?即使在最黑暗最混沌的记忆之初,即使给抛弃到天涯海角无名角落。
这个精神支柱,不为别的,正是爱情。
佛教不是教人们放弃爱情,它是提醒人们以慈悲为怀,回归本性,天然忘我。
这些都在歌词和音乐中不断重复着,因为所见的并不是所见。彼岸花,就像是黑暗里的光线在浮动着,所以忘掉了什么都可以,最后,提到了一个字“他”,就像暗夜里亮起的灯柱,还有火把,它们使人心灵不再担惊受怕,因为,“我很爱他”。只要是爱,就似乎冲破了所有的藩篱和障碍,所有的迷雾和昏聩都会最终消失,在心里呈现一种空无一物的圆满来。
说白了,这仍然是教人爱,教人领悟的歌曲,被磅礴的音乐气势所包围着。我不断在想,是爱,是禅,亦或是我心太有杂念了。就每一次提醒自己,就心无旁骛地,没有杂念地去想,去听,去感受吧。拉长冥想的空挡,多接近自然,令自己不断地证悟。
彼岸花是一个很好的收尾,以至太好了,所以又是可以单独列出来听的,它一方面暗示了故事的结局,一方面又昭示了前景和未来。它最后提到了,由于他来,我对自己说,我不害怕,因为我爱他。给人以爱的希望和信心——暗夜里的光,终究会被心中的爱点燃,彼岸的花才会再度因为你我而开放。最后,让我再说一说歌本说对彼岸花的定义,看我们是否理解得更加明白和透彻了呢?彼岸花:“佛家语。小津安二郎电影,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说:花儿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飞翔。无爱无恨的土壤才会再萌芽开花。”
相关知识
心中有花
心中有爱,我们听到的花语,都是爱的私语
彼岸花开香久远
美术与设计学院开展“生活有花 心中有爱”主题插花实践教学活动
496:心中有兰花方得始终爱
美术与设计学院开展“生活有花 心中有爱 ”为主题的插花实践教学活动
彼岸,夏花烂漫……
四月:尘世安暖,花开花落,愿你梦中有花香,心中有梦想
33朵玫瑰,我的心中有你
高中议论文精选:此岸彼岸
网址: 彼岸有花,心中有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84130.html
上一篇: 山猫与小花鹊的故事 |
下一篇: 人龙传说之昙花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