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糧食收成的多少直接關系到百姓生活質量的好壞。所以我國歷代農書大多以糧食作物、蔬菜為主要內容。但清朝時成書的《花鏡》卻是個例外。這本書將觀賞植物及果樹的種植、栽培作為主要內容,並附記了一些觀賞動物的內容,是我國較早的一部園藝專著。
該書作者陳淏子,約生於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自號西湖花隱翁。史書中並沒有關於陳淏子生平事跡的相關記載。根據日本花說堂刻本《花鏡》中的張國泰序,以及作者的自序可知,陳淏子一生喜讀書,愛好栽花,被人笑稱“書痴”“花痴”。明朝滅亡后,他不願為清朝官員,便歸隱田園,醉心花草果木的栽培和研究,兼以授徒為業。晚年,陳淏子不滿當時的社會風尚,認為時人對種植生產之理一無所知,所以決心將《花鏡》刊行於世,使人們了解花卉種植培養的方法。書籍付梓之時,陳淏子已年過七旬。
《花鏡》一書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出版,全書分為六卷。卷一為花歷新栽,分為兩部分:一是逐月記載佔驗和佔候﹔二是輯分栽、移植、扦插、接秧、壓條、下種、收種、澆灌等十項事宜,並列舉各種觀賞植物栽培的逐月行事。卷二為課花十八法,主要記錄了包括“辨花性情法、種植位置法、接換神奇法、扦插易生法”在內的十八種栽培、管理觀賞植物的原理與方法,是全書的精華。卷三至卷五分別為花木類考、蔓藤類考、花草類考,記敘了三百余種花木的名稱、形態、習性、產地、栽培及用途等。卷六為附錄,按禽、獸、鱗、虫分類,記載了四十五種觀賞動物的飼養及管理方法。
為了使“人人盡得種植之方”,了解花卉栽培的方法和道理,陳淏子除了整理自己的種植經驗外,還向嗜花友及賣花佣請教,並對歷代農書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他對前人經驗進行了科學的總結,提出不少精辟的見解。這不僅在當時難能可貴,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陳淏子在育種、施肥、接穗、修剪枝條、促成栽培、防治昆虫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在今天仍然有實用價值的寶貴經驗。在書中,陳淏子還重點強調種植花木和打理園圃時,一定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種花草樹木的生活習性,在此基礎上尊重客觀規律,才能發揮人力的作用,取得滿意的效果。
他用了很多事例來証明這一道理。比如在論述植物生長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時,陳淏子認為不同種類的植物有著不同的性情,適於生長的地區也有所不同。比如榴不畏炎熱,愈暖長得愈茂盛﹔梅不懼嚴寒,愈冷花開得愈熱烈。荔枝、龍眼隻在福建、廣東繁榮生長﹔榛、鬆、棗、柏在河北、山東尤其繁盛。這是“理勢然也”,這種宏觀的自然環境和規律人力是很難改變的。但如果能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長習性,“各順其性”,尊重其生長規律,制造局部的微觀的有利於植物生長的環境和條件,無論原生在何處的植物都能栽培得很好。這是“人力亦可以奪天功”。又比如花木的澆灌,就好比人吃東西,既不可以太飢,又不能過飽。干燥了就澆水,貧瘠了就施肥,需要園丁不時權衡。掌握了這個道理,即使花木已經枯焦,人們也能使其起死回生,欣欣向榮。其他如花木的分栽、扦插、下種、澆灌等,都是這個道理。
此外,陳淏子在《課花十八法》一卷中提出了觀賞植物園林的原則和方法。從園林的空間布局到花卉的選種,從掌握植物的生長習性到顏色的搭配,都包含其中。其在《種植位置法》一篇中認為園林花木的種植是需要進行布局設計的。如果園中地方大,就多種植果木鬆篁,地方小就隻適合種植花草藥苗。假如左邊有茂林,右邊應為曠野,方顯疏闊﹔假如前有芳塘,后應筑台榭,才顯充實﹔假如外有曲徑,內應壘奇石,方顯深邃。另外,花木種植的地理位置不僅要考慮其喜陰喜陽的生活習性,還要注意其中的顏色搭配。比如牡丹、芍藥艷麗,宜玉砌雕台,佐以嶙峋怪石,又以竹林遠映。
《花鏡》刊行之后被很多人視為栽花多果的秘訣,流傳很廣,影響很大。魯迅先生小時候非常喜歡這本書。他在《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就曾說道:“我那時最愛看的是《花鏡》。”此書還流傳到海外。據《日本博物學史》記載,《花鏡》問世后的幾十年內即有三批十四部運抵日本,經日本學者加注訓詁刻印出版。(陳 靜)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关知识
《花镜》:四百年前的种花“秘籍”
選擇鮮花還是乾燥花好?一次搞懂4種新娘捧花風格!
一串紅:國産花的逆襲
一朵1500萬年前的花 能讓我們接近花朵演化的真相嗎
兰花的花卉形态优雅大方.PPT
夏天什麼花會開?8種盛夏必種夏季花卉指南
習近平的“花”之喻
“花”字的解釋
“拍花”拼手速,種花看屏幕
雲南31種有自主知識產權雲花新品種花卉亮相
网址: 《花鏡》:四百年前的種花“秘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8429.html
上一篇: 十月花册(1) |
下一篇: 80后花农的花田故事,百亩花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