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由我校张启翔教授领衔完成的“梅花基因组”研究论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作为亮点论文(等同纸质期刊的封面论文)在线发表。梅花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由张启翔教授领衔的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及北京林福科源花卉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通力合作完成,研究项目构建完成了世界首张梅花全基因组精细图谱。
The genome of Prunus mume Published in 《Nature Communications》as Featured Image
in Dec 27th 2012
项目选取位于梅花起源中心的西藏野生梅花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经过SNP分子标记评估其杂合度仅为0.03%,采用Solexa和WGM相结合的技术策略进行基因组测序和组装,组装长度约237 Mb,占梅花基因组全长的84.6%,获得31390个注释基因,通过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实现了组装序列与8条染色体的对应关系。目前组装和注释数据在“梅花基因组”网站对外公开。
研究从基因组水平,揭示了合成梅花花香中重要成分乙酸苯甲酯的BEAT基因家族34个成员在梅花基因组中显著扩增并且其中12个成员串联重复分布,从而使梅花具有独特的花香。推测梅花基因组中6个串联重复的DAM基因和其上游过多的CBF结合位点是梅花提早解除休眠的关键因子,从而解释“踏雪寻梅”之说。在梅花的进化分析中,梅与苹果发生分化后,并没有出现近期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同时,结合已完成的苹果和草莓基因组序列,成功的重建了蔷薇科9条原始染色体,揭示了蔷薇科植物进化规律,为开展蔷薇科物种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项目首席专家张启翔教授表示,梅花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将有助于揭示梅花花期早、花香独特等重要观赏性状的遗传基础,有助于挖掘与诸多重要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为梅花及相关种属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同时梅花全基因组、后基因组学研究将对推动我国花卉基础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是世界梅花(Prunus mume)起源和栽培中心,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居中国十大名花之首。梅花花香浓郁,花期早,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被赋予了“坚韧”、“高雅”等精神特质。
“梅花基因组”项目首席专家张启翔教授长期从事抗寒梅花、花果兼用梅育种研究,培育品种30多个,获国家新品种保护权14项,培育的抗寒梅花品种能抵御―35℃至―19℃的低温,推广到我国“三北”12个省区,使我国梅花分布区域由长江流域北移了2000公里。目前,在北京林业大学鹫峰梅国际登录精品园等梅花基因库2个,收集整理全国梅花品种和野生种质资源300多份。(A21)
相关知识
世界首张梅花全基因组图谱完成
科学家完成世界首张梅花全基因组变异图谱
世界首张梅花全基因精细图谱揭示:梅香并非苦寒来
世界首个梅花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完成
世界首个梅花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完成 将为辅助育种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首个梅花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完成,论文在《自然通讯》发表
桑树全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
科研人员首绘小黄鱼全基因组精细图谱
金鱼草全基因组精细图谱公布—论文—科学网
我科研人员首次完成花鲈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docx
网址: 【动态】我校教授完成世界首张梅花全基因组精细图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85129.html
上一篇: 世界环境日福建梅花山虎园观华南虎 |
下一篇: 抗寒梅花品种区域试验及离体培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