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麦蚜 一、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 二、麦长管蚜 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 三、麦二叉蚜 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 形态特征 成虫黄绿色,触角比体长;腹管很长,黄绿色;有翅胎生雌蚜前翅中脉分3叉 3种麦蚜有翅蚜形态的主要区别 麦二叉蚜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体色 绿色 黄绿色 暗绿带紫褐色 触角 比体短 比体长 比体短 前翅中脉 分二叉 分三叉 分三叉 腹管 圆锥形,中 管状,很长 近圆桶形,黑色 等长,黑色 黄绿色 端部缢缩如瓶颈 发生规律 禾谷缢管蚜是长江流域麦区的优势种,冬春季在麦苗下部叶鞘、叶背、根茎为害,抽穗后虫口密度猛增,移至上部和麦穗繁殖为害 麦长管蚜在南北麦区均可造成为害,性喜阳光,耐潮湿,成株期多分布于上部叶片正反面,抽穗后集中在穗部为害 麦二叉蚜在西北和华北冬春麦区为害严重,畏光,喜干旱,耐低温,主要在苗期为害 发生规律 发生与环境关系 1、气候 冬暖、春旱 2、栽培制度 早播麦田及肥沃、通风不良的麦田受害重 3、天敌 瓢虫、蚜茧蜂、食蚜蝇、蜘蛛及蚜霉菌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清除田边杂草寄主、早春耙磨、选用抗虫品种 2、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 70%吡虫啉拌种剂100-150g,对水10L,拌种 100kg,凉干后播种 土壤处理 3%克百威颗粒剂20-25kg/hm2 播种前 田间喷药 50%抗蚜威或10%吡虫啉WP150-300g/hm2, 40%乐果EC 600-900ml/hm2 2.5%溴氰菊酯EC 300-600ml/hm2 七星瓢虫 龟纹瓢虫 第二节 麦螨 麦圆叶爪螨 Penthaleus major (Duges) 属蛛形纲,蜱螨目,叶爪螨科 以成、若螨吸食麦叶汁液为害 形态特征 雌成螨 椭圆形,腹背隆起,深红色或黑褐色,足4对 幼螨 圆形,初孵淡红色,取食后变草绿色,足3对 若螨 体色、体形似成螨,足4对 发生规律 1、1年发生2~3代,孤雌卵生 2、以雌成螨和卵在麦株或田间杂草上越 冬,以滞育卵越夏 3、性喜阴湿,怕高温干燥,有群集性和假死 性,在叶背为害,可借风力、雨水传播 4、春秋两季为害,以春季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采用轮作倒茬,避免小麦多年连作 冬春合理进行麦田灌溉 2、药剂防治 20%三氯杀螨醇EC 600 ml/hm2 1.5%乐果粉或2%混灭威粉22.5-30 kg /hm2 喷粉或拌细土撒施 0.3~0.5石硫合剂或50%硫悬剂3~6kg对水喷雾 第三节 粘虫 粘虫 Mythimna separate (Walker) 属鳞翅目,夜蛾科 以幼虫食叶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前翅中央近前缘处有2个淡黄色圆斑,外方圆斑下有1小白点,顶角具1条伸向后缘的黑色斜纹 幼虫体背具各色纵条纹 幼虫头部黄褐色,沿蜕裂线有棕黑色“八”字纹 大发生年3龄后幼虫体色常呈现黑色 发生规律 生活史与习性 1、华中地区1年发生5~6代,无滞育特性 2、成虫需补充营养,对糖酒醋混合液的趋性 很强,有趋光性和迁飞习性,雌蛾喜在麦株 中下部枯黄叶片上产卵 3、幼虫孵化后先取食卵壳,3龄后有假死和 潜入土中的习性,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 发生规律 发生与环境关系 1、气候 粘虫属中温好湿昆虫,“阴雨连绵生粘虫” 2、生态环境 沿江河、沿湖、地势低洼的田块受害重 3、食料 粘虫产卵前需取食植物花蜜或蜜露补充营养 4、天敌 寄生蜂、寄生蝇、线虫,金星步甲、蜘蛛、 蛙类和鸟类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中耕培土,清除杂草 2、草把诱卵 稻草把,高粱、玉米干叶把 3、人工防治 4、化学防治 2、3龄幼虫盛期 2.5%溴氰菊酯EC 10%氯氰菊酯EC 2.5%敌百虫粉22.5-37.5kg/hm2
相关知识
《植物保护学通论》昆虫学绪论.ppt
植物保护学通论昆虫第6章小麦害虫.ppt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2版)
植物保护学通论ppt
植物保护学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二章 第一节真菌
植物保护学通论期末整理(共21页).docx
植物保护学通论(关于植物保护学通论简述)
植物保护学1
网址: 植物保护学通论昆虫第6章小麦害虫.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86044.html
上一篇: 1.12 从前,屋顶上开满花 |
下一篇: 云南野生蕨类植物在地被中的应用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