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微地形与植物空间的搭配,简直就是打造绝美户外空间的魔法组合
打造景观微地形植物空间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地形塑造 • 依据场地规划
按照整体景观设计规划,结合场地原有地形、地貌以及周边环境,塑造微地形。如在小区景观中,可依据建筑布局营造起伏地形,增加空间层次感。
控制高度坡度:微地形高度一般在0.5 - 2米之间,坡度不宜过陡,以30° - 45°为宜,确保安全和便于植物生长。
二、植物选择 • 适配地形与环境
根据微地形的光照、水分、土壤条件选择植物。如坡顶选耐旱喜光的松柏,山谷潮湿处种耐阴湿的蕨类。
注重搭配层次:遵循乔、灌、草结合的原则,营造丰富的植物层次。另外应减少中层小乔木的种植,保持中层视线的通透感。
三、种植设计 • 考虑观赏效果
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形态、花期,实现四季有景。如春季种樱花,夏季配紫薇,秋季植红枫,冬季栽腊梅。
保障疏密得当:植物种植密度要合理,以展现个体美与群体美。如大片草地边缘可孤植,花灌木则以丛植为主。
打造景观微地形植物空间时,还要注意遵循安全原则,防止因地形设置或植物选择不当造成安全隐患;同时要注重维护管理,考虑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养护计划,以保证景观效果的持久性。
微地形地被种植能为景观带来独特的层次感和丰富度。其分为 龟背式、缓坡式、规则式这三种微地形地被种植形式~
一、龟背式种植
龟背式微地形因其形状类似龟背而得名,中间高四周低的形态,为地被植物的种植创造了独特的条件。
设计特点
这种种植形式通过隆起的地形,增强了空间的立体感。在龟背的顶部,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适合种植一些喜光且耐旱的地被植物,如佛甲草。它们能够迅速覆盖顶部,形成一层绿色的“保护膜”。而在龟背的周边,由于水分相对聚集,可选择一些耐湿的植物,比如玉簪。不同植物的搭配,使得龟背式微地形从各个角度看都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形态变化。
养护要点
龟背式微地形的排水性较好,但在干旱季节,顶部的植物容易缺水,需要适当增加浇水频率。同时,定期修剪植物,保持整体形状和美观度。
二、缓坡式种植
缓坡式微地形是利用倾斜的坡面来种植地被植物,具有独特的动态感。
设计特点
种植可以根据坡度和朝向选择不同的植物。在坡度较缓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地被植物,如狗牙根,它们能够有效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对于坡度较陡的区域,则选择一些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
养护要点
缓坡式种植的养护重点在于防止水土流失。在暴雨季节,要及时检查坡面,如有冲刷现象,及时补种植物。同时,由于坡面浇水不易均匀,需要采用合适的灌溉方式。
三、规则式地被种植
规则式种植是将地被植物按照一定的行列顺序进行种植,呈现出整齐、规则的美感。
设计特点
其种植注重植物的排列规律,通过选择不同形状、颜色和高度的植物,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图案和效果。或者将不同高度的植物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营造出立体的几何图案。
养护要点
规则式种植需要保持植物的整齐度。定期修剪植物,防止它们生长过于杂乱而破坏整体形状。
相关知识
微地形发展史
微地形景观设计浅谈
干货丨景观微地形设计详解
微地形景观设计方案.pptx
景观微地形的营造
校园微地形分析.ppt
探讨景观微地形与植物配置的结合应用
幼儿园微地形设计
园林微地形施工方法
城市绿地微地形规划景观设计
网址: “微地形”植物空间详解大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86732.html
上一篇: 广州地化所长江中下游早白垩世A型 |
下一篇: 园林地形处理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