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擦亮“永葆农心,振兴乡村”党建品牌。近日,在潍坊科技学院研究生导师带领下,潍坊科技学院与烟台大学联合培养的33名研究生赴三元朱村开展实践调研。此次活动既是学院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更是学院党委与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此前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后的履约实践,以党建搭台、实践赋能,为联合培养研究生成长注入鲜活动力。
一、寻迹党建标杆:在奋斗史中悟“兴农密码”
实训首站走进三元朱村村史馆,老照片里的泥泞土路与如今的产业图景形成鲜明对比,实物展柜中的旧农具诉说着村庄的蜕变历程。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重点学习了三元朱村党支部引领村民突破发展困境的奋斗史——1989年,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党员队伍远赴辽宁瓦房店考察,将塑料膜大棚技术与本地气候土壤条件深度融合,成功研发第一代冬暖式蔬菜大棚,彻底终结了我国北方冬季“鲜菜难寻”的历史。
“党支部是领路人,党员是排头兵,三元朱村的发展实践正是‘党建引领产业兴’的生动注脚”。学院党委带队老师现场解读:“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产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党建”。
二、深耕实践课堂:在技术迭代中强“专业本领”
走出村史馆,师生团队直奔温室大棚区与幼苗培育室,开启“沉浸式”业务实训。在智能温室大棚内,无土栽培岩棉育苗技术的精准调控原理、纸质链苗全程机械化移栽流水线的高效运作模式,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农业现代化的魅力。
“从最初的竹木结构大棚到如今的钢架智能温室,从人工凭经验控温到物联网精准管理,每一代大棚的升级都紧扣‘节能高效、精准调控’核心,这背后是党支部带领村民持续创新的坚守。”带队老师结合村庄发展历程,同步讲解农业技术升级与党建引领的协同逻辑。数据更让同学们倍感震撼: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当地大棚每亩纯收入从最初的2.7-3万元跃升至如今的12-14万元,党建引领下的“科技赋能”成效一目了然。
在幼苗培育室,同学们近距离观摩专业工人的嫁接操作,围绕育苗温度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智能供水系统运维等专业问题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课本里的‘精准农业’‘设施农业’在这里有了具象答案,党建引领下的技术落地,让我们更懂专业学习要瞄准产业需求。”参与实训的硕士研究生张同学说道。
三、凝聚农心力量:在初心共鸣中担“振兴使命”
实训尾声的分享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三元朱村的实践证明,党建能为农业技术创新定向领航,专业技术能为党建成果落地提供支撑,这正是‘党建+业务’的融合精髓。”“作为农业硕士,我们既要学懂技术原理,更要传承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
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实训不仅系统掌握了温室大棚升级迭代规律、育苗移栽核心技术等专业知识,更深刻领悟到“党建引领、科技兴农、实干为要”的兴农之道,进一步坚定了“扎根农业、服务乡村”的信念。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永葆农心”的初心印记。
此次实训参观是经济管理学院践行“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生动实践。学院始终以“永葆农心,振兴乡村”党建品牌为抓手,通过“党建搭平台、实践强专业”的模式,让农业硕士在田间地头锤炼本领、在党建标杆中汲取力量。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路径,以党建红赋能乡村振兴,培育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
初审:李玉 韩可盈
复审:赵坤
终审:于江学
相关知识
我校学工干部赴西北大学调研交流
我校评选首批研究生实践基地和联合培养基地
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赴十堰调研医养结合
管理学院举办《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艺术与技巧》专题讲座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4250
西南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西南林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
建筑与艺术学院组织开展 “全国10+城乡建成遗产联合毕业设计”选址调研活动
垫江县林业局组织老干部赴宝鼎林场开展林下经济专题调研
寻访蓝白之境 感受非遗魅力——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妙染生花”实践团活动纪实
小金蝉,大产业——烟台大学”菏”芯力实践队到菏泽市曹县苏集镇张士庄村
网址: 经济管理学院组织与烟台大学联合培养 研究生赴三元朱村实践调研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87676.html
上一篇: 王者荣耀:一级最强的4个英雄,花 |
下一篇: 王者荣耀:三种沉默连招六大实战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