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蛤是贝壳类海产品,花蛤又被称为菲律宾帘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北海区,它的生长速度特别快,养殖周期短,离开水的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适合于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也是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花蛤是以发达的斧足挖掘沙泥营穴居生活,涨潮的时候升至滩面,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等活动。退潮之后,或遇到外界刺激时,则双壳紧闭或依靠足的,伸缩活动退回穴底,在滩面上留下两个靠得很近的,有出入水管形成的孔。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花蛤的养殖方法。
在养殖花蛤的时候都需要建设池塘,池塘面积根据地形条件所建设,最小的为三亩,到几十亩的都可以养殖。池塘的深度上是在1.5米,水质要求肥沃,还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吃糖中可以混养一些,草鱼,鲫鱼,放养的密度为一亩一百尾,无意放养,太过于密集,也不可以放养太少,浪费天然的养殖,但是千万不要放养肉食性的,鱼类,比如青鱼,很乌鱼等。
在水流上应该选择没有污染过的水源,并且水质的氧气需要特别充足,水质要求清新,呈流动的活性状态,这样非常适合花蛤的生长。如果是在大面积的湖泊上面进行养殖的话,由于水域的面积比较大,虽然水质丰富,营养丰富,但是管理起来就不太方便,所以还是建议池塘养殖。
花蛤雌雄同体,花哥繁殖在初夏,水种类和地区有差异,辽宁山东等地的产卵期是在7到8月,江苏,浙江,福建是6到7月,广东广西在5到7月。花蛤产卵期海水表层温度是27到29度,胚胎发育适宜水温是26到28度最佳。幼虫生长变态的适宜温度,是,24度到31度,适宜比重范围与胚胎发育相似,饲喂的饵料新鲜且质量好时,幼蛤个体变大。花蛤幼苗适宜存活的环境是含沙量至少在75%以上,沙质好对幼苗比重含水性较强。将0.5到1毫米的小花蛤幼苗,分阶段培育成每500克,50到70克最合适。第一阶段将0.5到1毫米的幼苗,培育成0.8到1.5厘米的小苗,筛选过后再均匀的分散,培育成三厘米左右的适中中苗,培育池滩上,水深,15到30厘米,以利用栖硅藻能较快生长,水位随水温升高而适当加高池水,以略带硅藻的暗褐色最好。
天然的饵料也是花蛤生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比如今早水草,其次是浮游生物以及细菌体,都是肥水培育丰富的饵料,对于珍珠的形成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不仅如此水质的肥瘦,饵料生物的丰厚,都可以从水质的颜色来观察,一般水体呈现绿色比较好,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就是肥沃水质的一个状态。
夏季由于天气高温,容易导致花蛤死亡腐败相互感染,烈日暴晒后的雷阵雨,或者连下暴雨,是将河口的海水比重迅速下降,养殖密度过高,繁殖后个体瘦弱。养殖场,塘内水质,受污染,有寄生虫病等因素,都是造成花蛤死亡的重要因素,对养殖户要每隔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十公斤或二氧化氯0.125公斤,进行水体消毒杀菌,预防疾病。
花蛤育苗正值夏季,水温较高,疾病防治及防除敌害生物尤为重要。育苗用水需以沉淀,过滤,紫外线杀菌等处理方式,或者全池泼漂白粉消毒。培育的过程中,每升用0.5毫克土霉素防治病害,这样有利于幼蛤的生长,因此在幼蛤自被培育期间,每天每立方米头一,到二克,或氯霉素,或新诺明。
在花蛤养成期间,日常管理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退潮大风浪或台风暴风雨后,要及时的检查木桩和围网是否倾倒或破损,发现倒下及时扶起加固。发现鹰网破裂,及时修补,以避免造成,花蛤逃跑。发现有泥沙或淤泥冲入场时,也要及时的清理风浪,冲混事,花个成堆,密度太大,要及时的疏散,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更要注意,避免造成花蛤死亡,对敌对的生物鱼类,蟹类鸟类,也要及时的驱赶。及时清除,场内已经死亡的花蛤,防止污染。做好日常的水温,水质等监测的记录,定期测花蛤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关知识
超市买的花蛤如何挑新鲜的呢
花蛤工厂化养殖(花蛤人工养殖)
花蛤有人工养殖的吗(花蛤怎么能养活)
莆田花蛤科学育苗立体混养
花蛤是海鲜吗?
怎样养殖花蛤 花蛤的养殖技术要点
海中万丛“花”——海菊蛤
全国最大的花蛤育苗基地:福清市(抢占中国九成市场)
花蛤要怎么养?花蛤的养殖技术
花蛤不能和什么食物一起吃 花蛤有不能吃的部分吗
网址: 涨知识!海鲜花蛤味道鲜美,那它是如何养殖的呢?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89046.html
上一篇: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
下一篇: 种田能手为何从容“放手”(三夏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