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生苗期病虫草绿色防控

花生苗期病虫草绿色防控

花生苗期病虫草害绿色 防控技术 内 容 一、苗期病害及需要苗期前处理的病害 二、苗期虫害及需要苗期前处理的虫害 三、苗期杂草防除技术 四、总体防控策略 一、苗期病害或需要苗期前处理的病害 经常发生的苗期病害主要有 : 冠腐病、茎腐病、根腐病 需要苗期前处理的中后期病害有 : 果腐病、白绢病、青枯病、网斑病、叶斑病、疮痂病…… 1、冠腐病 n 病原 : 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 (土传真菌病害) n 别名 :黑霉、曲霉、黑曲霉、少亡病 n 发生地区 :全国各地 ,部分产区可达20~30% n 初侵染来源 :种子带菌率可高达 90% 以上;土壤带菌是另 一种重要初侵染源 ,病菌一般可以在土壤 中存活 1~2 年 n 危害部位和危害时期 :可为害花生的种子、苗和成株 ,多在 花生苗期发生 病原及室内接种症状 症 状 种子染病 :不能发芽 ,发病处长出黑霉 ,侵染子叶与胚轴接 合部 ,子叶变黑腐烂 苗期发病 :一般从茎基部染病 ,初期出现黄褐斑 ,病斑轻微 凹陷,病斑边缘呈褐色 ,病斑扩大后表皮组织纵裂 ,变为干 腐状 ,最后仅剩破碎纤维组织 ,维管束的髓部变为紫褐色 。 侵染部位长满黑色霉状物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病株地上部分 :由于水分营养受到阻断,最后全株死亡。 花生冠腐病常造成缺苗断垄 2、茎腐病 n 病原 : 棉色二孢 (Diplodia gossypina) (土传真菌病害) n 别名 :烂脖子病、烂脚病、烂腰病 n 发生时期 :苗期和成株期 n 发生地区 :全国。北方多发生在幼苗期 ,植株感病后很快茎基腐烂、枯萎 死亡 ;南方多发生在中后期 ,收获时病株荚果腐烂或种仁生长不饱满。 n 侵染循环 :菌丝和分生孢子器主要在土壤病残株、果壳和种子上越冬 ,成 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 。种子是茎腐病远距离和异地传播的主要初侵染源 。 病菌是弱寄生菌 ,病菌主要从植株根部及茎部的伤 口侵入,病菌在 田间主 要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 ,其次是人畜、农具等传播 ,适宜温度为5cm地温 23~25℃,相对湿度60-70%。 n 流行规律 :带病种子、播种时期早、温、湿度、连作危害重 症 状 发病位置 :与表土接触的茎基部第一对侧枝处 发病症状 :初期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 ,病斑 向上、下发展 ,茎基部变黑枯 死 ,引起部分侧枝或全株萎蔫枯死 。幼根和子叶也易受害 ,可感病变为黑褐 色 ,进一步侵染茎基部 。病株发病部位在潮湿天气下 ,产生大量黑色颗粒状 凸起 ,为分生孢子器 。患病茎基部表皮会逐渐脱落 ,纤维组织大量外露 ,拔 出病株时茎基部极易断开 。生育期后期发病植株 ,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病部 以下可继续生长 ,但多数荚果腐烂。 3、根腐病 n 病原 :茄腐镰孢菌 (F. solani) 、尖孢镰孢菌 (F. oxy sporum)、层 出镰孢菌 (F.proliferatum) n 别名 :鼠尾、烂根病 n 危害时期 :苗期至成株期 n 侵染循环 :病菌属维管束寄生菌 ,可堵塞导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 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 ,在土中能存活 数年 ,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传播。 n 流行规律 :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 干旱的不 良天气发病较重。 症 状 播后出苗前 :引起烂种、烂芽 幼苗受害 :主根变褐 ,植株枯萎 成株期 :主要侵染茎基部和地下根系,主根根茎上出现长条形褐色病斑 , 根端呈湿腐状 ,侧根减少 ,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 良,开花结果少 且多为秕果 ,终致全株枯萎。 4、需要苗期前处理的中后期病害 果腐病、白绢病、青枯病、网斑病、叶斑病、疮痂病 上述病害的防治技术 n 农业防治是基础

相关知识

花生苗期病虫草绿色防控.docx
花生病虫害多,防控技术要掌握!
花生病虫的绿色防控技术
花生苗期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
2023年花生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技术推广 农作物病虫预报(第6期)花生病虫害发生趋势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4年花生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全国农技中心:2022年花生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控制花生病虫危害
2024年花生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范文

网址: 花生苗期病虫草绿色防控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8905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生苗期怎样防治病虫害?
下一篇: 小麦播种期怎么防治病虫害,选择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