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洋县:守好朱鹮就守好了“金饭碗”

洋县:守好朱鹮就守好了“金饭碗”

关注

在前不久的清明假期期间,位于陕西洋县的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只体重54.1克的朱鹮幼鸟破壳而出,2025年陕西首只人工繁育的朱鹮诞生。

从1981年,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秦岭深处的洋县姚家沟被发现,到40多年后全球朱鹮种群数量突破11000只;以全县之力守好朱鹮,依托朱鹮发展特色产业,洋县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人鹮和谐共生之路。

图片

朱鹮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里的一对朱鹮。王剑/摄

“朱鹮是生态环境指示物种,对生存环境很挑剔,喜爱干净整洁的环境。”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主任高洁说。为了给朱鹮繁衍提供无污染的环境,洋县禁止在朱鹮保护区内的稻田使用化肥农药、禁止开矿办厂,一时间村民农作物减产、地方财政收入减少。

图片

佩戴环志的朱鹮正在踱步。王剑/摄

不使用化肥农药,这不正是有机食品?思路一变天地宽,洋县开始发力有机产业。朱鹮保护倒逼出的“零化学投入”环境,反而创造了不可复制的发展优势,洋县成为全国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目前以洋县黑米为代表的有机产品共15大类110多种,洋县有机基地面积超18万亩、位居陕西全省第一,年产值达55亿元,区域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图片

村民在洋县有机稻田中劳作。李刚/摄

依托朱鹮IP,洋县打造“全域旅游”,洋县朱鹮梨园景区正是一个典型代表:每到春天,朱鹮梨园景区内万亩梨花好似堆雪,金黄油菜花泼墨田野。在这里,国宝朱鹮翩跹起舞、陕南最大的有机梨果种植基地与中国最大的连片种植牡丹花基地花海相映成趣。“景区面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带来的效益可一点都不少。”洋县朱鹮梨园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雷说。

图片

洋县朱鹮梨园景区一景

国宝观赏、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洋县用朱鹮这张名片,找到了文旅差异化竞争的新赛道。据了解,洋县去年共接待游客638.3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40亿元。

图片

洋县油菜花田。邱活/摄

从濒危物种的“庇护所”到绿色发展的“新样板”,守好朱鹮就守好了生态环境,守好朱鹮就守好了“金饭碗”。在这里,朱鹮的每一次振翅,都承载起生态保护和产业振兴的希望。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江萌

监制|杜扶阳
制作|边磊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陕西洋县:守好朱鹮就守好了“金饭碗”
洋县珍禽美朱鹮
洋县油菜花观景+朱鹮生态园2日自驾游
给朱鹮当爸爸
“朱鹮爸爸”毛宇:养朱鹮,一定要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最美汉中洋县油菜花海 朱鹮梨园赏花摄影.
汉中洋县旅游景点推荐
与朱鹮相伴
东方之珠:朱鹮
汉中油菜花、凤堰古梯田、洋县朱鹮、红腹锦鸡生态风光定制线路

网址: 洋县:守好朱鹮就守好了“金饭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9284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4.2《美丽的牡丹花》(说课稿)
下一篇: 《芍药、牡丹、红花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