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功能评估预测气孔密度模式
如果功能性snp是在气候驱动的自然选择下发生的,那么我们应该期望它们遵循地理和历史气候梯度,并且多个基因中的非参考功能变异以协调一致的方式出现。事实上,当可视化这些变异在六个具有假定功能snp的基因分布时,它们似乎在地理上是分离的(图2a)。我们将这些历史和现代样品中24个气孔密度基因的功能变异信息与基因对气孔密度增加或减少的假设影响结合起来。利用这些遗传和表型信息,开发了一个基于基因敲除对气孔发育影响的功能评分,恢复了过去几个世纪中气孔密度减少的经典模式,表明遗传组分对这一变化有贡献。这个功能评分在概念上类似于多基因评分,但它是基于已知对性状有增减作用的基因的推定功能变异的总和。在敲除气孔密度降低的基因(10个基因)中,推定功能snp被指定为“−1”,而在敲除气孔密度增加的基因中(14个基因;补充表4),其中具有多个snp的基因仅计数一次(图2c)。这恢复了“气孔密度分数”的梯度(图2d-f)。实验测量的气孔密度遵循纬度趋势,这归因于拟南芥对纬度气候梯度的生态和生活史适应(图2d)。尽管该分数来自简单的功能性单基因敲除实验,但我们发现该分数与基于二氧化碳交换和水分流失的综合生命周期WUE呈正相关(图2e)。图3:随着时间线推进,气孔密度下降符合气候变化的预期
最终目的是了解拟南芥的气孔变异在过去几个世纪的气候变化中是如何变化的。为此,我们计算了历史基因组上的气孔密度得分。在计算时间趋势之前,我们确定了气孔密度得分与纬度的相关性在历史数据集中也保持一致,这表明物种的局部适应模式早已建立。然后,我们计算了每个个体历史-现代地理样本对的密度分数(deltascore)差异(图3a)。结果表明,现代样品气孔密度呈下降趋势(图3b,黑色分布)。利用排列的正、负气孔密度基因效应重新计算的时间趋势并没有恢复最初预测的气孔密度下降。这表明,这种趋势不是由于数据结构或种群历史的混淆,而是由于正、负气孔密度调节基因的非同义核苷酸变异的协调增减(图3b,灰色分布)。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气孔密度的这种假定减少符合基于实验证据的预期,实验证据表明[CO2]和温度的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密度降低。为了知道是否可以利用降水的差异变化作为“自然反事实”实验来验证之前对气孔随时间变化的遗传预测。因此,我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根据过去60年的温度和降水轨迹以及变化幅度对样本进行分组(图3a,c)。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降水增加地点的样本对更有可能出现气孔密度分数的下降(图3c)。降水减少的地点,气孔密度呈(不显著)增加趋势,这种变化抵消了[CO2]和温度增加的预期影响。这一观察结果与一种假设是一致的,即在干旱条件下拟南芥会倾向于更多更小的气孔,因为这些气孔打开和关闭得更快。结合历史基因组学和功能实验的方法,可以进一步调查不同的,甚至历史样本中无法测量的植物细胞表型如何通过适应性进化对气候变化作出响应。气候适应的遗传基础:文章强调了通过分子遗传学手段研究气孔基因在气候适应中作用的潜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在更广泛的植物种类和生态系统中验证这些发现。研究通过历史基因组数据和对气孔发育途径的深入了解,提供了气孔基因在气候变化下可能发生适应性遗传变化的直接证据。这种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提高作物对气候变化的抗性提供了潜在的遗传资源。 本文通过分析拟南芥历史标本的基因组数据,揭示了气孔发育基因在气候变化下的遗传变异和潜在适应机制。研究发现,尽管核心转录因子受到强烈的进化约束,但其他调节基因在不同地理区域的样本中表现出局部适应,支持了气孔密度变化与遗传变异之间的关联。这一研究为理解植物如何适应人为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未来作物改良提供了可能的遗传靶点。相关知识
Ecology Letters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年度学术论坛:野生动植物适应性演化的分子机制
《Pollination and Floral Ecology 英文原版 授粉与花卉生态学 精装 Pat Willmer 英文版 进口英语原版书籍》 【简介
Nature子刊
Ecology and Evolution
浙江大学教授基因组学报告
【红绿讲坛(第十讲)】:园林植物基因组及其基因资源挖掘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Governance and Ecology
花卉基因组及其基因资源挖掘
Nature Communications
网址: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9863.html
上一篇: 华南植物园揭示森林木质部春季物候 |
下一篇: 武汉植物园发表气候生态位驱动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