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我国首创粮食作物超高产新理论和技术体系

我国首创粮食作物超高产新理论和技术体系

我国首创粮食作物超高产新理论和技术体系

    由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粮食作物可持续超高产理论与技术模式研究”作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4个共性课题之一,在科技部、农业部的领导下,于2004年9月正式立项启动。课题实施两年来,在全国20多家优势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超高产理论体系建设、技术模式建设、品种选育与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课题主持人、我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赵明教授介绍,科技人员在搞清“产量构成、光合性能、源库关系”3个作物产量的理论特点和内在联系后,首次提出了超高产“三合模式”理论。这一理论是将作物产量提高过程从“源”、“库”性能的数量向质量过渡,分为获得性增产、结构性增产和功能性增产3个阶段,超高产的实现,正是在充分保证数量的基础上来挖掘质量的潜能。科技人员还从作物的群体质量、个体间器官协调等入手,从中找出高产的途径,并创新出高光效生物技术、作物超高产化学调控技术、作物全价营养栽培等一批新技术。通过高产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从有效利用光、温、水、气、肥的角度,挖掘出作物的增产潜力。
    根据“三合模式”,结合2年来各实施单位超高产实践,探明4条产量挖潜的技术途径,即结构性挖潜、功能性挖潜、结构功能同步挖潜、生态资源挖潜。根据不同熟制、生态条件和品种特性,初步构建了水稻、小麦、玉米3大作物可持续超高产的技术模式22个,并确定了相应的技术原理、技术特征和技术规程。创造出一批超高产典型,其中:福建尤溪再生稻创造世界产量新纪录,连续2年突破1400公斤/亩的单产记录;莱州夏玉米实收1402.86公斤/亩,创造世界夏玉米产量新纪录(2005年);1.01亩冬小麦-夏玉米田,周年单产1726.02公斤,创造冬小麦-夏玉米两熟超高产全国新纪录(2005年);中国水稻所在浙江江山双季早稻创693.7公斤的全国早稻单产纪录(2005年)。
    在明确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和目标的基础上,课题组在2004~2005年共审定高产新品种12个,其中水稻1个、小麦4个、玉米7个。同时筛选出了一批具有超高产潜力的、超高产达标品种(系)共有41个,这些品种在产量水平与综合抗性上表现突出,为超高产的实现提供了品种基础。期间,该课题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4项、省部级成果鉴定8项、申请专利4项;发表论文106篇,其中SCI收录5篇;出版专著4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知识

我国首创粮食作物超高产新理论和技术体系
玉米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及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超高产夏播玉米豫单9953品种介绍
南繁专家首创单倍体诱导系 为甘蔗生物育种开辟新路径
新品种超高产栽培模式
玉米育种新突破!我国建立自主高效玉米遗传转化体系
机采棉超高产种植机理和技术要点
超高产大穗型玉米品种有哪些
超高产棉田关键技术要点
广州首创环保主题公园体系,打造广州生态景观新形象

网址: 我国首创粮食作物超高产新理论和技术体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0135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下一篇: 水稻可持续高产组合模式与调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