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智慧”》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科普书,却是一本与众不同的科普类书籍。这本书的作者马炜梁教授扎根植物学一辈子,这本书是他放下身段做科普的结晶,凝聚了这位严谨学者毕生的心血,全书趣味盎然,图文并茂,实例丰富,并配有精美绝伦的微距摄影照片,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植物在亿万年的演化进程中形成的种种“智慧”,证实并丰富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智慧之所以加引号,作者在前言和书中指出:植物作为一个主体并没有自主地朝某一个方向变异的能力,有的只是大自然的随机的无目的选择。植物的随机变异遇见大自然的随机选择,结果就是就是自然选择。在科学意义上,植物无智慧可言。本书加上引号,一是表达严谨,另外一点作为科普书籍,这样表达更易理解。 全书分为五篇,植物的智慧随处可见;植物根茎叶的智慧;植物开花的智慧;果实和种子的智慧;其他考察中的照片故事。 秋茄树生活于含氧量很少的海底淤泥里的秋茄树,这种树的生存环境恶劣,海水盐度高,海浪冲击力大,一般树无法生存。秋茄与木榄、红海榄、角果木等被统称为红树。它们都具有胎生现象,种子成熟后不直接掉落,而是先在母树上萌发,它们的胚轴突破国皮向下生长,形成一枝枝下端尖尖的长约二三十厘米的棒状胚轴,退潮时借助自身重量下坠插入淤泥,几个小时内迅速扎根成一颗新的植株,在下一次海水涨潮前稳稳地站在水中而得以存活。除此之外,红树从树枝上长出许多拱形的支柱根直达土壤,同时主根上发出多条板状根,使得它能立于海水的淤泥中。红树还利用呼吸根解决自身供氧难题,它的呼吸根表面凹凸不平,是根皮形成的向下开口的袋状空腔,当海水上涨时,空腔里被保留的空气可以维持必要的氧气供应。此外,它的木栓层疏松呈放射状排列,呼吸根可以运输氧气到植物体各部分。红树叶子通过分泌细胞壁上的小孔排出盐分,叶片脉梢的管胞特化为扩大的储水管胞,从而适应高盐度的海水环境。秋茄、木榄、角果木等植物,在同一环境中,向同一种形态变异的现象,在植物学上被称为趋同演化。 在老茎生花中的菠萝蜜、木瓜榕、红毛榴莲,也属于趋同演化。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闷热或是清晨,在草丛中走过,裤腿或鞋很快被打湿,我们毫不怀疑这是露水在作怪。其实这是植物从体内排出的水分,植物学就称作吐水,吐水现象是植物普遍具有的。植物的吐水是排除利用过的废水。 我们知道,植物开花借助虫媒、鸟媒、风媒等手段传粉,植物有各种智慧避免近亲繁殖却少有人知。雌雄蕊异熟,通过它们成熟时间差,避免近亲繁殖。比如腊梅雌蕊先成熟,锦葵正相反。雌雄蕊长度不同,利用空间位置的差异实现异花传粉。还有雌雄蕊异位、花柱或花药转向、雌雄蕊异株或单性花,甚至还有生理上的自花不孕现象,植物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可谓各有各的智慧。 在趋同演化演化之外,植物和传粉的昆虫协同进化,作者讲了一个困扰自己几十年的案例:薜荔榕小蜂与薜荔的共生。雌蜂黑色有翅,雄蜂黄色无翅。薜荔有两种雌花,短花柱的专供小蜂生长。而雌蜂在通过隐头花序的雄蕊时粘上花粉,雌蜂将长度相当的产卵器通过短花柱中间通道送到子房,幼虫通过子房提供的营养物质长大。这些有短花柱花的是雄株,雄蜂终生在其中生存,而雌蜂肩负有繁殖后代和传粉的职责。当它钻入雌株时无法产卵,在寻找瘿花(特化的短花柱雌花)过程中将花粉搽到雌花花柱上,完成传粉后,因耗尽体力死在里面。薜荔和小蜂以各自的牺牲完成协同进化的壮举。 动物有拟态,植物也有拟态。动物会跳舞,植物也会。动物避免近亲繁殖,植物也有。植物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低等生物,植物的智慧源于自然选择。在大自然的随机选择面前,植物呈现给我们千姿百态的生存之道。 《植物的“智慧”》不仅可以成为孩子的科普读物,也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案头之书。它教会我们,要想生存,就要学会适应。
有关键情节透露
相关知识
植物的生存之道
想要养好苔藓,先得知道苔藓的生存之道!
揭秘饥荒食人花(探寻食人花的诡谲生存之道)
探寻多肉植物的原始魅力,揭秘多肉原生环境及其生存之道
一叶莲,无根生存之道(探秘叶无根可栽活的真相,解读一叶莲的生存之道)
沙漠玫瑰的冬季生存之道(冬天来临)
青藏高原植物的“生存之道”
山乌龟的生长环境条件及特点(探索山乌龟的生存之道)
三七的生长特点和环境条件(探寻三七的生存之道)
冬季植物生存之道:揭秘小雪节气中的“绿野仙踪”
网址: 植物的生存之道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05714.html
上一篇: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 |
下一篇: 广东省徐闻县盛产菠萝,有“菠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