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无代码”Airtable的AI转型:百亿美金独角兽的濒死挣扎与逆天改命

“无代码”Airtable的AI转型:百亿美金独角兽的濒死挣扎与逆天改命

关注

图片

在硅谷的叙事中,很少有公司的资本故事像Airtable一样,如此完美地封装了不同时代的狂热与冷静。

它曾是“无代码”运动的宠儿,是风险资本家眼中重新定义生产力的未来。在其巅峰时刻,它不仅是一家公司,更是一个价值117亿美元科技独角兽的象征。

然而,AI的到来让资本市场的潮汐转向,这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迅猛和残酷,Airtable的百亿美元估值神话直接被腰斩,成为了被AI影响最大的公司之一。

这场资本市场的“压力测试”迫使Airtable进行一场壮士断腕式的AI转型,让一位创始人决心“重塑”自己亲手打造的公司,做一场“第二次创业“的豪赌。

“在AI原生时代,原先许多公司引以为傲的核心资产正在被AI击穿。”虎嗅在与许多业内人士沟通中,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投资人也发现,AI转型对于这些原先在另一场科技浪潮中获得成功的公司而言并不容易,他们往往有自己的包袱和惯性,这些不仅体现在产品也体现在其组织管理上。

在我们“AI原生100”栏目中,拆解过许多AI原生的初创公司,他们在公司成立第一天起就是以最新一代的AI打造自己的产品和组织体系,但Airtable则是一个特例,其并不是AI时代崛起的公司,但却是被AI风暴击穿,甚至濒临破产,又靠着新一代AI重塑自身,准备逆天改命,而Airtable的创始人在这场转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百亿美金独角兽的估值过山车

Airtable跌宕起伏的资本市场之路是其故事中戏剧性最强的一部分。

自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共完成了7轮主要融资,累计筹集资金高达14亿美元 。

当时,Airtable是全球做无代码开发平台较早的公司之一。

密集的融资节奏,充分说明了资本市场对其赛道、创始团队和商业模式的高度认可。

由此,其估值经历了一条极为陡峭的上升曲线,在2021年12月由XN——芬兰的孵化器和投资公司领投的7.35亿美元F轮融资,其投后估值达到了117亿美元的巅峰,正式跻身“十角兽”(Decacorn)。

然而,在之后的几年里,科技股开始回调,尤其是对高增长但尚未盈利的SaaS公司的估值逻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Airtable也未能幸免。

在二级市场,很多分析师将其估值下调至更保守水平,据第三方咨询机构tsginvest统计,2025年一季度,Airtable已经被大幅调整至约40亿至50亿美元,较峰值缩水超过60% 。

紧随而来的是裁员风潮,Airtable在2022年裁员20%,23年再度裁员27%。这种巨大的估值落差加上裁员动作,对内直接影响员工期权的价值和团队士气,对外则增加了未来融资的难度,形成了巨大的经营压力。正是这种压力,成为了Airtable激进AI转型的催化剂。

在这段艰难时间内,一条事后被确认为基于错误数据但广为流传的“Airtable已死”的推文正在病毒式传播。

最终,也让Airtable不得不参加各种播客节目“辟谣”。

外部的资本寒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内部一场更大的“海啸”正在袭来。

在2023年之前,Airtable凭借其“让软件创建大众化”的使命,在无代码运动中占据了领导地位 。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直观的、类似电子表格的界面,将复杂的数据库功能抽象化,使用户无需编写代码即可构建定制化的应用程序。

然而,大型语言模型(LLM)的爆发式增长,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一点。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成熟,一种更符合人类直觉的交互方式——自然语言,开始崭露头角。“Vibe coding”(凭感觉编码)这一概念的出现,意味着用户只需通过自然语言对话描述需求,AI便能生成功能性软件 。

Airtable开始面临一个严峻的选择:要么其核心产品被这股新势力颠覆,要么主动拥抱变化,成为新一代AI开发技术堆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向AI原生全面转型

在这场来自AI的风暴中,Airtable的DNA:其作为结构化、关系型数据库的本质,成为了其在AI转型中最宝贵的资产。

与许多以文档为先(document-first)的竞争对手不同,Airtable从诞生之初就强调数据的组织和关系,他们一开始的业务就是将数据库做出表格式的展示,这样用户可以随意构建数据库甚至应用。这种“数据库优先”(database-first)的架构,使其天然地成为了AI智能体所需要的理想“工作台”。

图片

其创始人也清晰地阐述了将Airtable“向上游堆栈移动”的雄心 。这个愿景超越了简单地为现有产品增添AI功能,它的目标是让Airtable成为“vibe coding”时代必不可少的“管道系统”,为AI模型提供它们自身无法创造的、企业级的核心要素,例如身份验证、权限管理、系统集成以及最重要的结构化的数据基础 。

在Airtable的AI转型战略中,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是:AI应该被深度嵌入到企业现有的业务工作流和数据中,而不是作为一个与业务脱节的、通用的聊天机器人存在 。而Airtable从诞生之初就恰好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技术积累。

我们细细拆解Airtable的“AI原生”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规划的产品发布,逐步将其AI能力从辅助工具深化为平台核心。

第一阶段,在正式宣告“AI原生”之前,Airtable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的产品发布。

2023年9月左右推出的AI字段 (AI Field)就是Airtable迈向AI的第一大步。该功能允许用户在数据表的一个字段中直接嵌入生成式AI能力,对单个记录执行如文本摘要、情感分析、信息分类和内容翻译等任务。

2024年,Airtable推出了一个 AI 驱动的无代码(no-code)应用生成器——Cobuilder。其基本逻辑是:用户以自然语言描述想要的应用功能/场景,Cobuilder 即可生成一个初步的 Airtable 应用结构(表格、视图、逻辑、界面等)。据其内部称这款工具获得了 “9/10 次生成结果有用” 的用户反馈率,并且将生成效率提升了57%。

这两款产品的试水,就有了后续Airtable大胆的AI产品。

第二阶段,Airtable正式启动全面AI原生转型。

2025年4月,Airtable 助手 (Airtable Assistant)发布,这是后续Omni的前身。它是一个平台级的自然语言助手,用户可以通过对话来构建和修改应用、查询数据、创建字段和自动化流程。如果说之前的AI字段是将智能“嵌入”到数据单元格中,那么Airtable助手则是将智能“提升”到整个应用的构建和交互层面。

2025年6月24日,Airtable迎来了其历史上“最重大的演进” 。公司正式以“AI原生平台”的身份重新启动,AI不再是附加功能,而成为所有新用户的默认体验 。这次发布的核心是两大支柱性产品:Omni和Field Agents。

Omni是Airtable助手的正式演进版,被定位为“AI应用构建伙伴” 。其核心能力是通过简单的对话,实时生成生产就绪的应用程序,这不仅包括数据表和字段,还涵盖了用户界面(Interfaces)和自动化工作流。

如果说Omni是与人类协作的伙伴,那么Field Agent则代表了Airtable对AI未来更深刻的构想:可自主工作的智能体。它们被描述为“生活在你的数据库内部,并自动运行强大操作的AI智能体” 。与Omni的“按需响应”不同,Field Agent被设计为“即时、持续、规模化地”工作 。

为支撑向AI原生的全面转型,Airtable在组织层面同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始人在lennysnewsletter的一场访谈中,提及其将Airtable工程、产品和设计(EPD)团队重组为“快思”(fast-thinking)和“慢思”(slow-thinking)两大并行运作的单元 。

快思团队的使命是“快”。他们专注于AI功能的快速迭代和交付,以周为单位进行冲刺,确保Airtable能够迅速将最新的AI能力整合到产品中,保持市场竞争力。

慢思团队的使命是“稳”。他们负责更长周期的工作,如核心平台架构的演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以及对未来技术方向的深度押注,确保“快思”团队的实验不会损害到其他用户的体验,不会伤害核心产品的根基。

创始人的转型魄力与豪赌

如此深刻的组织变革与产品转型,背后离不开一位强力创始人的推动。

Airtable于2012年由Howie Liu、Andrew Ofstad和Emmett Nicholas三位联合创始人共同创立。

其创始人灵魂人物Howie Liu的个人经历是理解Airtable精神内核的关键。他是一位典型的技术出身、但又具备极强产品和商业嗅觉的领导者。

图片

Howie Liu

这位韩裔移民,13岁时便通过父亲办公室的一本教材自学了C++编程。16岁时,他进入杜克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和公共政策双学位。在大学期间,他就参与了一个独立研究项目,这让他很早就接触到了AI相关的前沿技术 。

年仅20岁时,还在读大学的Liu就联合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公司——CRM初创企业Etacts。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个人和中小企业提供轻量级的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并成功获得了Y Combinator、Ashton Kutcher(著名演员及投资人)和Ron Conway等顶级天使投资人的青睐 。

2010年,Etacts迅速被企业软件巨头Salesforce收购。作为收购的一部分,Liu加入了Salesforce并负责领导其社交CRM产品线 。这段经历很重要,它让Liu得以深入企业软件的“心脏”,近距离观察大型企业客户的复杂工作流程、现有工具的僵化地方。

正是基于在Salesforce的洞察,Liu萌生了创立Airtable的想法。他意识到,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无法创造软件,但他们每天面临的问题却需要软件来解决。他希望创造一个工具,让非技术人员也能像拼接“乐高积木”一样,构建出定制化应用。

总的看来,Liu的职业生涯形成了一个“快-慢-快”的螺旋式上升。第一次创业(Etacts)是典型的“快”,快速开发、融资并被收购,为他赢得了进入巨头内部学习的“门票”。第二次创业(Airtable 1.0)则是“慢”的,是愿景驱动的,团队花了超过两年时间打磨产品才正式发布 。

面对生成式AI带来的巨大技术范式转移,以及公司增长放缓和估值回调的压力,Howie Liu做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他要“重塑”(refound)整个公司 。他认为,在AI时代,“每一款软件产品都必须被重新发明”。

为了推动这场激进的转型,Liu本人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他将AI原生DNA写入组织内部文化中,将自己转变为一名“IC CEO”(Individual Contributor CEO,即个人贡献者型CEO),每天亲自编写代码,并成为了公司内部消耗AI推理额度最高的用户 。

通过成为“IC CEO”,Liu将自己置身于这个被极度压缩的产品开发周期之中。他能够第一手地感受技术的能力与局限,从而以传统CEO无法比拟的敏锐度和速度来调整公司战略。这种“亲自动手”的领导风格,直接对抗了那些与日常运营脱节、缓慢而昂贵的“自上而下”式的AI计划,后者往往因缺乏业务背景而失败。

除了结构调整,Airtable还自上而下地推动了一场文化变革。Liu要求,甚至可以说是强制规定,公司所有员工,包括他自己,都要定期从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纯粹地去“玩耍”和体验市面上最新的AI模型和工具。

通过鼓励从市场、销售的每一个员工都去“玩”,Airtable正在加速构建一种跨职能的、集体的AI直觉。这使得更好的产品创意、更有想象力的用例能够从组织的各个角落涌现。它本质上是将“IC CEO”亲身实践的理念,规模化地推广到整个组织,是对构建“机构性AI直觉”的投资。

AI转型阵痛期:长期用户的抱怨

由于AI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短期内,全面拥抱AI的成效还尚未显现。Airtable也不得不经历“阵痛期”。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Airtable的AI新功能,在不同用户群体中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体验。

对于新用户、咨询顾问以及专注于快速原型设计的开发者而言,Airtable的AI功能,特别是Omni,获得了广泛好评,他们大赞Omni能够根据复杂提示快速搭建出应用框架,并做出合理的数据架构选择,如自动创建连接表(junction tables) 。

图片

Reddit社区上,有大量用户总结Airtable的缺点

然而,在Reddit等社区中,大量Airtable的长期“超级用户”表达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他们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许多资深用户认为,当前的AI功能是“无用的噱头”,在实际工作中“从未交付可靠结果”,并且消耗了大量积分却一无所获。他们更希望Airtable能将研发精力投入到改进核心数据库功能上,而不是追逐“AI”这个时髦词 。

比如,使用AI构建器(Omni的前身)创建的数据库“一团糟”,做出了“糟糕的决策”,如果不立即手动清理,会直接增加数月的“技术债务”。他们认为,从模板或从零开始构建,反而比试图让AI生成任何复杂的东西要快得多 。还有就是,长期困扰用户的核心痛点,像是处理大规模数据(超过10万行)时的性能下降、API的速率限制等问题,似乎并未随着AI的推出而得到改善 。

尽管面对着如此多的批评,Airtable已经无法停下脚步了。

因为无论是轻量级的初创企业,还是科技巨头都在入局低代码数据库表格行业。不做AI,就随时会在下一个AI技术突破浪潮中,被彻底替换。

微软就是其最主要的长期威胁。通过Power Platform,微软正在构建一个与Office 365和Azure深度绑定的低代码生态系统 。对于数百万已经深度使用微软产品的企业而言,Power Platform具有天然的集成优势和采购便利性。

当然了,同赛道新锐们也在激烈缠斗,Notion、monday.com、Smartsheet等公司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成功,并且正在不断扩展其产品边界,与Airtable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产生重叠 。

Notion在知识管理领域的统治地位,以及其不断增强的数据库功能,使其成为一个潜在的强劲对手,虽然其目前仍显得有些过于轻量级了,但无人轻视这款年轻的工具,尤其是它最近新出了3.0版本。

而monday.com和Smartsheet在项目管理和工作流自动化方面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它们也在积极引入AI功能,加剧了市场的竞争。Airtable周围,竞争环伺。

从一家百亿美金估值的公司“重塑”为一家AI原生企业,其难度不亚于一次全新的创业。这场豪赌的结果,不仅将决定Airtable自身的命运,也将为整个SaaS行业如何在AI时代进行自我进化,提供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案例。

Airtable的故事远未结束,它正处在最关键、也最激动人心的第二幕。

图片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无代码”Airtable的AI转型:百亿美金独角兽的濒死挣扎与逆天改命
小米内部“五年计划”首曝光,雷军如何“逆天改命”?
花80万元找大师“逆天改命”?当心改的是存款余额
逆天改花命,人工降温增加湿度,个人花园度夏解决方案
霸王茶姬融资故事:一手烂牌打到逆天改命
临床医学还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逆天改命可以选的专业吗?
AI再造「司美格鲁肽」?百亿美金涌向AI制药
花80多万元“逆天改命”?“大师”:算命就靠胆子大
如何改命救世 调理命运方法 改命调运 调命灵魂 改运 调运 改命 邵长文改命转运 化解神煞 化解灾难
在禁忌之爱中挣扎:电影《花芯》探讨内心的挣扎与抉择

网址: “无代码”Airtable的AI转型:百亿美金独角兽的濒死挣扎与逆天改命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0677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现代诗】下在体内的雪(外四首)
下一篇: 圣诞树的历史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