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植物病害防治的目的是减少或控制病害的发生,把病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允许的水平以下。 防治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概 述,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手段,对寄主、病原物的生存繁殖等进行适当的调控,建立一个以寄主植物为主体的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并把病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允许的水平之下,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经济效益和防治效果,提出最合理有益的防治措施 不着重有害生物的彻底消灭, “可以忍受的水平”是因时因地而异的。园林植保主要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观赏允许为害水平以下。
2、 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协调。不是将各种防治方法机械地组合在一起,而是采取适合城市特点的有效方法,互相协调,达到保护花木观赏价值的目的,感病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是病害发生的三要素,防治方法以此为出发点 保护寄主不受侵染或增强寄主的抗病性; 控制病原物的数量在最低限度或切断其侵染循环 改善环境条件使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的生存,防治方法,植物检疫 园林技术措施 抗病育种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外科治疗,第一节 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的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等人为的传播,或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散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松材线虫病、榆枯萎病 自然条件
3、下,有害病虫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虽可通过自然动力和自身活动而传播,不断扩大其分布区,但由于高山、海洋、沙漠等天然屏障的阻隔,这种传播是有限的。 人为的活动(生产、贸易)促成病害远距的传播,植物病害检疫的任务: 对外检疫(国际):禁止危险性病害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 国内检疫:将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不使蔓延,并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消灭; 控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的蔓延。当危险性病害传入新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消灭,我国植物检疫机构 对外: 全国负责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和各口岸植物检疫局负责进出境植物检疫 对内 植保总站、森林
4、植保司主管全国的植物检疫 省级农林主管部门(植保站、森防站)主管本地区的植物检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林主管部门,既有利于贸易,又不对病害的传播造成有利条件。因此,需要对出口国病害发生状况和进口国发生某种病害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检疫对象。检疫对象确定原则: 为害严重,传入后可能给农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病、虫及杂草 国内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病、虫及杂草 由人为传播的,随种苗、原木、加工产品或包装物传播的、虫及杂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国家林业局,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确定管理办法(林策通199583号)的规定,国家林业局于2004年7月29日发布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自2005
5、年3月1日开始生效,植物病害检疫对象名单,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lus) 松疱锈病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 落叶松枯梢病菌Botryosphaeria laricina 草坪草褐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杨树花叶病毒Poplar Mosaic virus 冠瘿病病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Pseudomonas syringae,检疫的材料和方法,苗木、接穗、插条是重点检疫材料。 木包装对于一些重要病害来说也是检疫材料,例如松材线虫病。 隔离试种 检疫方法:洗涤检验、分离培养
6、检验、血清学检验、酶联免疫检测、PCR检测等,第二节 园林技术措施,根据园林病虫的发生条件,通过园林植物栽培管理过程中各方面的具体措施,有目的的创造有利于园林植物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以达到直接或间接抑制病害的目的。 无需额外投入,起到预防及长期控制病害的作用,因而经济有效的防治病害的最基本措施,培育优质苗木 选用无病的繁殖材料 加强水、肥管理 球茎、鳞茎等收获贮存 植物合理配置 改善环境条件 轮作 选育抗病虫品种,场圃卫生条件 及时清除场圃中的病残体; 生长季节及时摘除有病枝叶, 清除病株, 并对病土进行处理; 园艺操作中避免传带病原体; 温室中的有病土壤及有病盆钵在未处理前不可继续使
7、用; 及时除草. 要建立严格的苗木出圃验收制度,带病虫的苗木严格出圃,或者经消毒,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圃,一、培育优质苗木,轮作:病原均有一定的寄主范围, 可选择非寄主植物轮作, 以减少病原物的数量.观赏植物苗圃应3-4年轮作,二. 栽培措施,选用健康无病的繁殖材料 使用脱毒的组培苗. 从健康植株上采种 适地适树 植物合理配置 不仅要考虑美化效果, 而且要考虑病害问题.避免两种互为转主的植物栽培在一起. 一种病毒可能寄生多种花卉, 花卉混栽可能加重病毒病的发生,三.管理措施,肥水管理技术 使用有机肥应充分腐熟. 施无机肥时, N, P, K 的比例要合理. 灌水方式、量、时间要适当. 采用沟灌、滴
8、灌或沿盆钵边缘浇水. 浇水要适量, 灌水时间要有选择, 最好晴天的上午. 收获前不宜大量浇水,改善环境条件: 温室要注意通风透气, 降低湿度, 以减少花卉灰霉病、炭疽病等的发生. 种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 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 及时修剪病枝病叶 清除枯枝落叶病残体 除草,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管理:在晴天收获. 在挖掘过程中尽量减少伤口; 挖出后剔除有病的器官, 并在阳光下曝晒几天方可入窖; 贮窖必须预先清扫消毒, 通风晾晒; 入窖后窖温一般控制在5左右, 湿度控制在70%以下,四、选育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指选种和育种 选种包括种源选择和个体选择,从自然界存在的抗病植物种、品种或个
9、体中选择、 育成优良家系, 其后代经过抗病力的测定后, 可建立良种种子园进行繁育.时间相对较短 育种是通过杂交、诱变, 以及基因工程等手段,使植物的遗传基因发生改变,从后代中选择遗传性稳定的抗性品种,时间相对较长,植物抗病性的鉴定 鉴定方法 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 抗性指标 发病状况( 通常用病情指数表示)、潜育期长短; 过敏反应; 病斑扩展的速度等,第三节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概念 广义: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害 狭义:利用微生物防治病害(以菌治病), 园林植物病害中很有前景 目前多用于土传病害的防治,以菌治病的机制,竞争作用: 用土壤放射杆菌 (Agrobacterium radiobact
10、er K84)的菌悬液处理植物种子、插条、苗根, 可有效预防根癌病(A. tumefaciens). 抗生作用:分泌抗生素,杀死或抑制病原物。木霉菌(Trichoderma) 防治植物根部病害如茉莉白绢病等,寄生作用: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 被木霉菌寄生。如“鲁保1号”是一种炭疽病菌,寄生在菟丝子上。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材线虫病(寄生松墨天牛) 交互保护作用:寄主植物被无毒或弱毒品系感染后可免受强毒株系的感染。花木病毒病害的防治,第四节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热处理、射线及机械等方法 热处理:干热和湿热 种、苗热处理:热风、热水浸泡。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事先预试验,缓慢
11、升温,寄主植物的状态 土壤热处理:温室热蒸汽(90-100),30分钟;地膜覆盖(7-8月份,机械阻隔作用:覆盖薄膜,第五节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适用范围广,收效快,方法简单。但由于对环境造成污染,应尽可能减少其使用的范围和次数。 杀菌剂的发展趋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种类 保护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 治疗剂(内吸剂),如托布津、多菌灵 化学农药的使用方法 种苗(球根、球茎):浸泡消毒 土壤处理:沟施、注射、熏蒸 喷雾植物 剂型:液剂、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等,二. 常用农药简介,一)无机杀菌剂: 1、波尔多液 4CuSO45H2O+3Ca(OH)2 Cu(OH)23CuSO4+3CaSO4+20H2O 注意: 随配随用;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二. 常用农药简介,2、石硫合剂 3Ca(OH)2+12S 红褐色透明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长期保存需在液面加一层矿物油。熬制后的石硫合剂加水稀释后使用。稀释的倍数查表或计算获得。能防治锈病、白粉病、毛毡病等多种病害,2CaS5+CaS2O3+3H2O,二) 有机杀菌剂 有机硫、氯、砷、锡、酯类等化合物,常用的有: 代森锌 托布津 多菌灵 百菌清 粉锈宁 瑞毒霉 敌克松等 杀菌剂常加入降低植物表面张力的物质,有时则加一些淀粉和
相关知识
第三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针。.ppt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及方法(一)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df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范例6篇
网址: 第三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0690.html
上一篇: 园林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专业交流论 |
下一篇: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