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植物病害的症状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常作植物病害的症状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常作 为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为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 症状又可分为病状和病症。病状是指植物得症状又可分为病状和病症。病状是指植物得 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病症是指引病症是指引 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如霉层、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如霉层、 小黑点、粉状物等。小黑点、粉状物等。 (一)病状的类型一)病状的类型 1.坏死型坏死型 2.增生型增生型 3.抑制型抑制型 坏死型 猝倒 立枯 n(一)病害的病状类型 坏死型 穿孔病 角斑病 圆
2、斑病 增生型 丛枝 疮痂 桃缩叶病肿瘤 抑制型 花叶 黄化 矮化 (二二)病症的类型)病症的类型 1 1霉状物霉状物 2 2粉状物粉状物 3 3粒状物粒状物 4 4脓状物脓状物 5.5.菌核菌核 霉状物霉状物 粉状物粉状物 粒状物粒状物 脓状物脓状物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菌核菌核 第二节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这些病原生物包 括真菌、原核生物、线虫、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 类、原生动物等。它们都是异养生物,依靠摄取其它生 物的养分来维持生活。 一、植物病原真菌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三、植物病原病毒 四、植物病原线虫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
3、一、植物病原真菌 (一)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二)真菌的生活史 (三)真菌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 (四)植物病原真菌病害的主要特点 (一)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 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占整个植物病害的 70%80%,几乎每种植物上都有几种甚至上 百种真菌病害, 真菌营养生长的结构叫营养体,繁殖的结构 称为繁殖体。 1真菌的营养体 真菌的营养体 1.变形体 2.单细胞 3.无隔菌丝 4.有隔菌丝 2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 1.游动孢子 (1)孢子囊 (2)孢子囊萌发 (3)游动孢子 2.孢囊孢子 (1)孢子囊及孢囊梗 (2)孢子囊破裂并释放出孢囊
4、孢子 3.厚垣孢子 4分生孢子 (1)分生孢子 (2)分生孢 子梗(3)分生孢子萌发 5芽孢子 6粉孢子 真菌的有性孢子类型 1.接合子 2.卵孢子 3.接合孢子 4.子囊孢子 5.担孢子 (二)真菌的生活史(二)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 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循环过程。 真菌的生活史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真菌营养 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进行无性生殖,这是它的无性 阶段。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叫无性孢子。 真菌营养生长的后期进行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 这是它的有性阶段。 真菌的生活史图解 (三)真菌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三)真菌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
5、 1 1真菌的分类真菌的分类 真菌界粘菌门和真菌门,真菌门包括五亚门、十八个纲和六十八目。 真菌门各亚门主要特征 亚门 营养体 无性繁殖 有性生殖 鞭毛菌 原生质团或无隔菌丝体无隔 菌丝体 游动孢子休眠孢子或卵孢子 接合菌 单细胞或有隔菌丝体孢囊孢子接合孢子 子囊菌 有隔菌丝体单细胞或有隔菌 丝体 分生孢子子囊孢子 担子菌 有隔菌丝体分生孢子担孢子 半知菌 单细胞或有隔菌丝体分生孢子无或暂未发现 2园林植物真菌的主要类群 (1)鞭毛菌亚门真菌 (2)接合菌亚门真菌 (3)子囊菌亚门真菌 (4)担子菌亚门真菌 (5)半知菌亚门真菌 (1)鞭毛菌亚门真菌 腐霉属 疫霉属 霜霉属 白锈属 腐霉属 1
6、.孢子囊 2.孢子囊萌 发形成泡囊 3.游动 孢子 4.发育中的藏卵 器和雄器 5.藏卵器 和雄器交配 6.藏卵器、 雄器和卵孢子 霜霉属 孢子囊梗和孢子囊 白锈菌属 1.寄主表面的孢囊堆 2.卵孢子萌发 3.卵孢子 (2)接合菌亚门真菌 根霉属 1.孢囊梗、孢子囊、假根和匍匐丝 2.放大的孢子囊 3.原配子囊 4.原配 子囊分化为配子囊和配子囊柄 5.配子囊交配 6.交配后形成的接合孢子 (3)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菌亚门真菌 营养体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一般子囊菌都是 分枝发达的有隔菌丝体。 子囊菌的无性繁殖很发达,产生各种类型的无 性孢子,对病害的扩大蔓延起重要作用。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
7、孢子。大多数子囊菌 的子囊产生在子囊果中,但也有子囊裸生的。 子囊果的类型 1.闭囊壳和散生的子囊 2.子囊壳(l)孔口(2)缘丝(3)子囊壳壁 (4)子囊孔(5)侧丝(6)子囊(7)子囊孢子 3.子囊盘 (1)囊层基(2)囊盘被(3)子囊、侧丝及子囊孢子放大 4.典型的子囊座 5.双层壁的子囊 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子囊菌有: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子囊菌有: 1.外囊菌属 畸形外囊菌引起碧桃缩叶病。 2.白粉菌属 二孢白粉菌引起瓜叶菊白粉病。 3.单丝壳属 蔷薇单丝壳菌能引起蔷薇、月季和玫瑰白粉病。 4.叉丝单囊壳属 樱花白粉病菌引起樱花、樱桃、桃、李等植物白粉病。 5.布氏白粉菌属 禾
8、布氏白粉菌引起禾本科植物白粉病。 6.球针壳属 榛球针壳引起八角枫、枫杨、化香树等80多种植物白粉病 7.钩丝壳属 黄栌白粉病菌 8.叉丝壳属 丁香叉丝壳引起丁香白粉病 9.小煤炱属 茶生小煤炱寄生在多种茶属和山茶属植物引起煤污病。 10.长喙壳属 榆长喙壳(引起榆荷兰病 11.小丛壳属 围小丛壳引起多种园林植物炭疽病 12.黑腐皮壳属 污黑腐皮壳菌引起杨树腐烂病。 13.核盘菌属 核盘菌引起多种植物的菌核病 (4 4)担子菌亚门真菌)担子菌亚门真菌 锈菌类 黑粉菌类 锈菌类锈菌类 锈菌引起的病害病症多呈黄色粉堆,故称锈病。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有: 柄锈菌属 胶锈菌属 其中重要的如梨胶锈菌,引起
9、苹果锈病的山 田胶锈菌。 单胞锈菌属 如香石竹锈病菌引起香石竹锈病。 多胞锈菌属 代表种:玫瑰多胞锈菌引起玫瑰锈病。 栅锈菌属 如松柳栅锈菌引起柳树锈病。 层锈菌属 枣层锈菌引起枣树锈病 黑粉菌类黑粉菌类 黑粉菌属 如多年生黑麦草条形黑粉菌 条黑粉菌属 如冰草条黑粉菌引起禾草秆黑粉病。 腥黑粉菌属 如小麦网腥黑粉菌小麦光腥黑粉菌 (5 5)半知菌亚门真菌)半知菌亚门真菌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半知菌有: 粉孢属 如白尘粉孢引起蔷薇、月季白粉病 青霉属 如意大利青霉素引起柑桔青霉病。 轮枝孢属 大丽轮枝孢菌引起黄栌枯萎病。 葡萄孢属 如灰葡萄孢引起多种植物幼苗、果实及贮藏器官的猝 倒、落叶、花腐、烂果
10、及烂窖,如香石竹、月季、牡 丹灰霉病。 尾孢属 木樨生尾孢引起桂花枯斑病。 链格孢属 如香石竹黑斑病菌 镰孢菌属 合欢枯萎病菌为尖镰孢菌合欢专化型 炭疽菌属 如山茶炭疽病菌 盘二孢属 杨生盘二孢引起夹竹桃黑斑病。 拟盘多毛孢属 如枯斑拟盘多毛孢引起松针赤枯病。 叶点霉属 桂花赤叶斑病菌 茎点霉属 羊蹄甲、文竹的枝枯病菌 大茎点菌属 引起海棠的轮纹病、君子兰叶斑病。 拟茎点霉属 褐纹拟茎点霉引起茄褐纹病。 壳二孢属 苏铁壳二孢引起苏铁斑点病。 壳针孢属 菊壳针孢和菊粗壮壳针孢均引起菊花斑枯病。 丝核菌属 如立枯丝核菌引起多种园林植物立枯病。 小核菌属 如齐整小核菌引起茉莉、兰花等多种植物白绢病。
11、 (四)植物病原真菌病害的主要特点(四)植物病原真菌病害的主要特点 1鞭毛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 鞭毛菌能引起根肿病、猝倒病、疫病、霜 霉病、白锈病和腐烂性病害。病害的主要病状 为:畸形、腐烂、叶斑。主要病症为棉絮状物、 霜霉状物、白锈状物等。 2接合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 接合菌引起植物软腐病、褐腐病、根霉病 和黑霉病等。病害的主要病状为:花器、果实、 块根和块茎等器官的腐烂,也可以引起幼苗烂 根。主要病症是在病部产生霉状物,初期为白 色,后期转为灰白色,霉层上可见黑色小点。 3子囊菌和半知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 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植物叶斑病、炭疽病、白粉病、煤烟 病、霉病、萎蔫病、干
12、腐枝枯病、腐烂病和过度生长性病 害等9大类。病害的主要病状为:叶斑、炭疽、疮痂、溃 疡、枝枯、腐烂、肿胀、萎蔫和发霉等。主要病症为白粉、 烟霉、各种颜色的点状物(以黑色为主)、黑色刺毛状物、 霉状物、颗粒状的菌核和根状菌索等。有时也产生白色棉 絮状的菌丝体。 4担子菌所致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 担子菌引起植物黑粉病、锈病、根腐病及过度生长性病害, 病害的主要病状是:斑点、斑块、立枯、纹枯、根腐、肿 胀和瘿瘤等,主要病症是黄锈、黑粉、霉状物、粉状物、 颗粒状菌核或粗线状菌索。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所 致病害 (三)植物原核生物病
13、害的症状特点 (四)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及传播 (五)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要点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1植物病原细菌 2植物病原菌原体 细菌的形态 1.球菌 2.杆 菌 3.棒杆菌 4.链丝菌 5.单鞭毛 6. 多鞭毛极生 78.周生鞭 毛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接近20个属,重要的有以下6个属: 1棒形杆菌属 寄生于植物时主要造成萎蔫症状,如马铃薯环腐病菌 2假单胞杆菌属 寄生植物时主要引起植物叶枯病或叶斑病,个别引起萎蔫、腐烂和肿瘤。 如丁香细菌性疫
14、病菌 3黄单胞杆菌属 寄生植物后引起叶斑和叶枯症状,少数引起萎蔫和腐烂,如水稻白叶枯病 菌 4土壤杆菌属 如根癌土壤杆菌引起多种蔷薇科植物根癌病。 5欧氏杆菌属 植原体引起病害,如枣疯病、泡桐丛枝病、水稻黄萎病等。 6植原体属 主要引起软腐症状,如胡萝卜欧氏菌能侵染十字花科、禾本科、茄科等20 多科的数百种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引起软腐病。 (三)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特点(三)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特点 1一般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细菌主要在薄壁细胞组织和维管束组织中繁殖和扩 展。分以下三种情况:在寄主薄壁细胞组织扩展 的,引起叶斑(叶枯)、腐烂,如黄单胞杆菌属、 欧氏杆菌属。在寄主维管束的导管
15、内入展的,引 起植物萎蔫,如假单胞杆菌属。侵入寄主后分泌 生长激素,剌激寄主细胞过渡分裂,而形成肿瘤, 如土壤杆菌属。 2菌原体病害的症状特点 病株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小而黄化。因此矮 化、丛生,小叶和黄化是诊断菌原体病害时必须掌 握的症状特点。 (四)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及传播(四)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及传播 1侵染来源 细菌主要是在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病株残体、田边杂草或其它寄 主、带菌的土壤和昆虫上越冬,是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 2侵入途径 细菌只能从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植物的自然孔口主要有气孔、水孔、 皮孔、蜜腺、芽眼,其中以气孔最重要。伤口可有多种自然因素和人 为因素造成,包括机械损
16、伤及昆虫的咬伤。一般来说,寄生性强的植 物病原细菌既能从伤口侵入,也能从自然孔口中侵入,而寄生性弱的 细菌只能从伤口侵入。 3传播途径 植物病原细菌在田间的传播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流水、风夹雨、介体 昆虫、线虫等。也可以通过农事操作在田间传播,许多细菌病害可以 由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通过人的商业活动、生产活动、科技交流 而远距离传播。 4发病因素 一般高温、多雨(尤以暴风雨),湿度大、氮肥过多等因素均有利于 细菌病害的流行。 (五)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要点(五)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要点 1消除侵染来源 在地区之间调运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和植物产品时, 应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防止病
17、区扩大。在病区内 首先选用无病种子、苗木、球茎、鳞茎等繁殖材料, 培育无病种苗,或进行种苗消毒,以消灭所携带的病 菌。搞好苗圃、庭园及花坛、绿地的卫生,及时清除 病株残体等是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重要途径。 2园林技术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避免对植株造成 伤口和及时保护伤口,防止病菌侵入;实行轮作、选 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等,都是防治细菌病害的重要措施。 3抗生素治疗 目前常用链霉素、多氧霉素、四环素等防治花卉细菌 病害。 三、植物病原病毒三、植物病原病毒 (一)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二)植物病毒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 (三)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特点 (四)植物病原病毒的传播与传染途径
18、(五)亚病毒 (六)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要点 (一)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一)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1 1植物病毒的形态植物病毒的形态 电镜下病毒粒体形态 1.球状(芜青花叶病毒) 2.杆状(烟草花叶病毒) 3.线状(甜菜黄化病毒) 2植物病毒的化学组成(结构) TMV结构模式图 3 3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增殖 也称复制。病毒进入植物体后,可以利用寄主 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分别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和核 酸,从而形成新的病毒粒体。首先,病毒的核 酸(RNA)与蛋白质衣壳分离,RNA 进入细胞 核内或吸附在细胞周围,以这条链作为一个正 条链样板,可以复制出相对应的负条链。这个 负条链又可以复制出相对应的正条链,随后正
19、 条链离开细胞核,进入细胞质,诱发病毒蛋白 质的形成。这样,核酸和蛋白质分别合成,然 后组装成为一个完整的病毒粒体。 4 4对外界环境的稳定性对外界环境的稳定性 不同病毒对外界环境影响的稳定性不同,这是区别不同 病毒的依据之一。 (1)钝化温度(失毒温度) 把病株组织的榨出液在 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染力的 处理温度,称为该病毒的钝化温度。如TMV为9093 , 10分钟;CMV为5565,10分钟。 (2)稀释终点 把病毒株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 过一定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稀 释终点。如TMV为10-410-7倍。 (3)体外保毒期 病株组织的榨
20、出液在室温 (2022)下能保存其传染力的最长时间称该病毒的 体外保毒期。如TMV为1年以上,CMV为1周。 (二)植物病毒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二)植物病毒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 1.1.烟草花叶病毒属烟草花叶病毒属 代表种是烟草花叶病毒代表种是烟草花叶病毒 寄主范围非常广泛,主要为草本双子叶植物如仙客来、一串红等园寄主范围非常广泛,主要为草本双子叶植物如仙客来、一串红等园 林植物病毒病,引起的症状主要是花叶和斑驳,主要通过病汁液接林植物病毒病,引起的症状主要是花叶和斑驳,主要通过病汁液接 触传播。触传播。 2.2.黄瓜花叶病毒属黄瓜花叶病毒属 引起许多单子叶及双子叶植物重要病害,如唐菖蒲花
21、叶病、美人蕉引起许多单子叶及双子叶植物重要病害,如唐菖蒲花叶病、美人蕉 花叶病等,引致的症状主要有花叶、蕨叶、矮化,在有的寄主上能花叶病等,引致的症状主要有花叶、蕨叶、矮化,在有的寄主上能 形成各种形状坏死斑,主要依赖多种蚜虫传毒,也可经汁液摩擦传形成各种形状坏死斑,主要依赖多种蚜虫传毒,也可经汁液摩擦传 毒,有些寄主种子可传毒。可在多年生的杂草、蔬菜、花卉等栽培毒,有些寄主种子可传毒。可在多年生的杂草、蔬菜、花卉等栽培 植物中越冬。植物中越冬。 3.3.马铃薯马铃薯Y Y病毒属病毒属 代表种为马铃薯代表种为马铃薯Y Y病毒病毒 郁金香杂色病毒也属马铃薯郁金香杂色病毒也属马铃薯Y Y病毒属,在
22、寄主体细胞内形成束状或线病毒属,在寄主体细胞内形成束状或线 圈状或风轮状内含体。圈状或风轮状内含体。 (三)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特点(三)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特点 常见的外部症状有三种: (1)变色 有病植物中叶片上最常见的是花 叶、斑驳、黄化和碎色。 (2)畸形 感病器官变小和植株矮小。在叶 片上常表现皱叶、缩叶、卷叶、裂叶等症状。 花器变叶芽、节间缩短,侧芽增生等。 (3)坏死 最常见的坏死症状是枯斑。枯斑 是寄主植物过敏性反应的结果。有的病斑退绿、 深浅相间呈环痕,成为环斑。有些病毒引起韧 皮部坏死,有些则引起植株系统性坏死。 (四)植物病原病毒的传播与传染途径(四)植物病原病毒的传播与传染
23、途径 1非介体传播 植物病毒从患病寄主经机械 方式或病株与健株细胞的有机结合传播到无 病植株,主要包括汁液传播、种传及花粉传 播、嫁接传播、菟丝子传播等。 2介体传播 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它 生物体上,借其它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 播及侵染。多数植物病毒在自然界是经生物 介体进行传播的。传播病毒的介体有昆虫、 螨类、真菌、线虫及菟丝子。 (五)亚病毒五)亚病毒 亚病毒是指一类不具有完整病毒结构或功能 的分子生物,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卫星 RNA和卫星病毒等。其中类病毒是指具有 独立侵染能力的、无外壳蛋白包被的小分子 环状单链RNA。类病毒病害症状主要是畸 形、矮化、斑驳、叶片扭曲和坏死。类
24、病毒 可通过嫁接刀、种子、蚜虫等传播。类病毒 非常耐热,需要高于100的温度才能失活。 目前已发现的类病毒已超过30种。 (六)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要点(六)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要点 1铲除一切侵染源,建立无病苗圃和无病种子基 地。 2彻底消灭刺吸式口器的昆虫、真菌、螨类等传 毒介体。 3对以无性繁殖为主的作物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 毒。 4对感染病毒的植株或处于休眠期的种子、鳞茎、 球根等,进行热处理使病毒进行热处理。对类病毒 病害可将植物的休眠器官在4低温下培养23个月, 即可脱毒。 5弱毒疫苗的应用:利用病毒的弱毒株系先侵染 植物,可保护植物免受后来强毒株系的危害。 6培育抗病品种并在生产中利用。
25、四、植物病原线虫 (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 (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 害 (三)植物线虫病的症状特点 (四)植物线虫病的防治要点 植物线虫的虫体形态 1.雌雄同形(蠕虫形) 2.环线虫雌虫 3.根结线 虫雌虫 4.胞囊线虫雌虫 5.肾形线虫雌虫 (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 (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 1茎线虫属 在植物地上部分或块茎、鳞茎上寄生,有时也 能侵染根部。 如起绒草茎线虫引起水仙茎线虫病。 2滑刃线虫属 主要寄生在植物地上部,属于外寄生线虫类型。 如为害菊花的菊花叶线虫引起菊花叶枯线
26、虫病、 草莓滑刃线虫引起珠兰叶线虫病。 3根结线虫属 能引起多种园林植物的根结线虫病 (三)植物线虫病的症状特点(三)植物线虫病的症状特点 植物线虫病害的症状表现为全株性症状和局部 性症状。全株性症状类似营养不良的现象,表 现为植株生长缓慢,衰弱、矮小,叶色变淡, 甚至萎黄等现象;有的呈现全株性枯萎,如寄 生在松树树干木质部中的松材线虫引起全株枯 萎等症状。局部性症状主要为畸形,具体表现 是肿瘤、丛根、根结、顶芽花芽坏死、茎叶扭 曲、干枯、虫瘿等症状。 (四)植物线虫病的防治要点(四)植物线虫病的防治要点 1在引种和调运种子、苗木的过程中严格实行 植物检疫。 2选用高抗性或免疫的品种、实行轮作
27、或间作, 施用有机肥等措施。 3采用温水或药剂处理种植材料。 4采用药剂或热蒸汽处理土壤。 5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线虫、病毒、原生动物、 细菌等来防治植物线虫病害。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五、寄生性种子植物 (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 (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主要类群 (三)寄生性种子植物的防除 (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 寄生性种子植物都是双子叶植物 常见的寄生性种子植物有桑寄生科、菟丝子科、 列当科、玄参科。 根据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分为半 寄生和全寄生两大类。 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植物的影响是抑制生长。 草本植物受害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黄化, 严重
28、时全株枯死。木本植物受害主要表现为 生长受到抑制,提早落叶,发芽迟缓,甚至 顶芽枯死,不结实等。 (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主要类群(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主要类群 1菟丝子 菟丝子 1.大豆上的菟丝子 2.花 3.子房 4.种子 5.菟丝子种子萌发 及侵染寄主过程 2桑寄生 桑寄生 1.寄生植物枝干 2 桑 寄生 3.桑寄生果实 3列当 列 当 1.向日葵根部受害状 2 列当的花序 3 花 4.种子 (三)寄生性种子植物的防除(三)寄生性种子植物的防除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防除可采用加强检疫、人工拔除、与 非寄主轮作、种植诱发植物、施用除草剂等措施。 在花卉和树木播种前,彻底清除混杂在种子和土壤中的
29、菟丝子种子是防治菟丝子病害的主要措施。而一年生草 本花卉的种植地,冬季要深耕,将菟丝子的种子深埋在 土层中,使其不能发芽,可减少侵染源。生长季节在花 圃、苗圃、花坛和绿地发现菟丝子,应及时清除,防止 蔓延。使用五氯酚钠化学防治或“鲁保一号”生物制剂 喷雾,都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冬季将被害寄主植物的枝条及寄生物一并砍除,使寄 生物来年不能重新萌发,这是防治桑寄生病害的惟一有 效措施。 第三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第三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一、植物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一、植物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一、植物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
30、致病性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寄生性是指一种生物依附于其它生物(寄主)而生存的能力。 按病原物寄生性的强弱,病原物可分为活体营养生物、半活体 营养生物、死体营养生物。 1活体营养生物 也叫专性寄生物,寄生能力最强,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中吸取 营养,大都不能人工培养。 如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锈菌、白粉菌、霜霉菌。 2半活体营养生物 也叫兼性腐生物,以寄生为主,兼腐生。 如引起叶斑病的许多真菌 如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 3死体营养生物 也叫兼性寄生物,以腐生为主,兼寄生。 (二)病原物的致病性(二)病原物的致病性 1致病性 病原物的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组织的 破坏和毒害
31、,从而使寄主植物发生病害的能力。 2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病原生物对寄主的影响,除了夺取寄主的营养 物质和水分外,还对植物施加机械压力以及产 生对寄主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害的代谢产物,如 酶、毒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等,诱发一系列病变, 产生病害特有的症状。 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一)植物抗病性的表现类型(一)植物抗病性的表现类型 对抗病性,应作广义的理解。抗病性既包括对抗病性,应作广义的理解。抗病性既包括 完全抵抗,毫不生病的绝对抗病性。也包括完全抵抗,毫不生病的绝对抗病性。也包括 种种不同程度抵抗能力的相对抗病性。种种不同程度抵抗能力的相对抗病性。 抗病性和感病性的消长关系图解 (
32、二)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二)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垂直抗性是指植物的某个品种能高度抵抗病垂直抗性是指植物的某个品种能高度抵抗病 原物一个或几个生理小种。原物一个或几个生理小种。 水平抗性是指植物的某个品种能抵抗病原物水平抗性是指植物的某个品种能抵抗病原物 的许多生理小种。的许多生理小种。 (三)植物的抗病机制(三)植物的抗病机制 (1 1)物理的被动抗病性因素)物理的被动抗病性因素 (2 2)化学的被动抗病性因素)化学的被动抗病性因素 (3 3)物理的主动抗病性因素)物理的主动抗病性因素 (4 4)化学的主动抗病性因素)化学的主动抗病性因素 (5 5)植物避病和耐病的机制)植物避病和耐病的机制
33、(6 6)植物的诱发抗病性及其机制)植物的诱发抗病性及其机制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三、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一)病原生物的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就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 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 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 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受病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因 素的影响,而环境因素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 等因素。病原物侵染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 括四个阶段,即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 期。 (二)病害循环 植物真菌病害的病害循环图解 (三)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三)植物病害的流行
34、与预测 1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植物病害的流行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 量发生,发病率高而且严重,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经常引起流行的 病害,叫流行性病害。 2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 根据病害的流行学特点不同,可分为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两类。 单循环病害是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者虽有 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此类病害多为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 统性病害,其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效能较小。 多循环病害是指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 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这类病害绝大多数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 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原物的增殖率高,但其寿命不长,
35、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条件下会迅速死亡。 3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 (1)感病寄主植物的大量存在 (2)致病力强的病原物的大量存在 (3)发病的环境适时出现 4植物病害的预测预报 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 况等是最重要的预测依据。按预测的有效期分 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按预测的 内容分病害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病害分 布区预测和病害损失估计等。病害预测的主要 方法有综合分析法、数理统计预测法、系统模 拟模型法、类推法等。 第四节非侵染性病害 由不适宜的非生物因素直接引起的病害称非侵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的非生物因素直接引起的病害称非侵染性病害。 一、化学因素一、化学因素 (一)植物的营养失调(一)植物的营养失调 1营养元素过多营养元素过多 2营养元素缺乏营养元素缺乏 3营养元素之间比例失调营养元素之间比例失调 (二)环境污染(二)环境污染 (三)植物的药害(三)植物的药害 二、物理因素二、物理因素 (一)温度不适(一)温度不适 1高温高温 2低温低温 3变温变温 (二)水分、湿度不适(二)水分、湿度不适 (三)光照不适(三)光照不适 三、植物非侵染
相关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常见园林植物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6k
园林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
园林植物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园林植物病害有哪些类型
园林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专业交流论坛
园林植物病害实训(16页)
问: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网址: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0707.html
上一篇: 病害部分知识重点复习资料 |
下一篇: 任务十六园林植物常见叶花果部病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