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经典与故土双向奔赴,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在海安“绽放”

经典与故土双向奔赴,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在海安“绽放”

10月11日晚,海安大剧院的灯光缓缓亮起,上海芭蕾舞团耗时三年打磨的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终于站上了故事诞生的土地。当熟悉的乡土记忆与动人的艺术表达相互碰撞,全场观众的泪水与掌声,成了这场“文化回乡”最动人的注脚。


1958年,茹志鹃在《延河》杂志发表短篇小说《百合花》,以苏中战役为背景,勾勒出小通讯员、新媳妇、文工团员三位普通人的命运交织,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今年恰逢茹志鹃100周年诞辰,上海芭蕾舞团将这部作品搬上芭蕾舞台,完成了一次大胆的艺术跨越。上海芭蕾舞团集结顶尖创作团队,以海派芭蕾的细腻典雅,讲述这个关于无私奉献与朴素大爱的故事。

此前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曾多次深入南通海安采风,从当地的军民鱼水故事中汲取灵感。作曲家更匠心独运,采用老式织布机的“咔嗒”声融入交响乐,那交织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千丝万缕中凝结的深情。



“小说变芭蕾,这是个奇迹。”茹志鹃的女儿、著名作家王安忆曾坦言。更让她感动的是,海安没有忘记她的母亲。这份惦念,在演出当晚化作了观众与舞台的深度共鸣——当“母亲连夜为战士送布鞋”的支援前线场景出现,观众席陷入“认出来了”的深沉寂静,大家凝视的不是布景,而是被艺术唤醒的家乡记忆。

最戳人心的是那束光的意象:小通讯员牺牲时,被细心守护的油灯与新媳妇献出的百合花被面,在舞台上凝成一束纯净的光。这束光照亮了1946年的黑夜,更穿透79年岁月,直抵观众心底。黑暗中,抽泣声隐约传来,有人悄悄拭泪。“故事就发生在脚下的土地,历史从未走远。”现场,一名观演市民的感慨,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演出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的数学老师徐卫华,也分享了自己的观剧感受。虽深耕数学领域,但她对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格外偏爱:“每次读这部小说都特别感动,一直很好奇,文字里的力量要是用舞蹈表现出来,会是怎样神奇的效果,今天有了答案,特别感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管是学科知识还是这种动人的文化力量,我会把这份感动一直传递下去。”


作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委约项目,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的“回乡”,是海安与上海文化资源共享的生动实践。作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上海芭蕾舞团给海安带来了顶尖艺术理念与演出水准。当晚观众席中,佩戴“上海文旅”标识的旅游团格外惹眼。他们专程为《百合花》而来,有人激动地说:“下午参观了七战七捷纪念馆,晚上看剧,像跟着历史走了一遍,不只是观演,更是情感寻根。”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为了让《百合花》这样的精品文化直达基层,海安“多点开花、精准滴灌”,“茉莉花开”文化直通车就是流动的文化驿站——它穿梭在城乡之间,把小型演出、图书阅览、艺术培训、非遗展示送到社区广场、田间地头,破解了偏远乡村文化资源匮乏的难题,实现了文化服务的“零距离”。


海安对青少年的文化浸润也从未缺席。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创排的话剧《西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沿海高校师生内迁建校的故事,既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也让戏剧艺术融入校园,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西迁》与《百合花》一校一社,共同展现了海安传承经典、弘扬时代精神的深度与广度。

通讯员 梅丛婧 曹京郊 陆建宇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花宇

(通讯员供图)

相关知识

上芭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国家大剧院首演
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在沪首演
海安故事《百合花》世界首演!超强阵容,震撼心灵,期待10月来海!
王安忆“对话”母亲茹志鹃 芭蕾舞剧《百合花》绽放上海
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首演在即,00后舞蹈演员“挑大梁”演绎青春信仰
2025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北京站门票+时间票价+在线订票
海派芭蕾礼赞青春之花: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即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图集|上芭佳作开启全国巡演,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亮相国家大剧院
上海芭蕾舞团《百合花》开排,编剧王安忆很“意外”——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舞剧《百合花》即将绽放 经典文学跃动舞台

网址: 经典与故土双向奔赴,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在海安“绽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0717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送花艺术:向女朋友道歉送花的卡片
下一篇: 外婆的道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