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金时期的服饰纹样在题材上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在辽夏金时期的服饰中经常可以看到大量生活中常见之物,例如动物类以及花草类纹样,体现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于他们生存环境的理解和表现。
汉民族文化以及其他外来文化对辽夏金时期服饰纹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一点上,辽代、西夏、金代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包容的姿态,吸收了大量外来民族之精华,例如对云纹、龙凤纹、莲花纹的使用。
除此之外佛教、道教以及一些神话传说对辽夏金时期服饰纹样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使用婴戏、云鹤等纹样,反映出辽夏金时期的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期望和追求,对于生命的敬畏和渴望。
一、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来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的思想认识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动物成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来源,而又因为动物的凶猛使得人类在动物面前显得渺小和软弱,所以代表人类敬畏和崇拜的动物图腾应运而生。
辽夏金时期的服饰中对于动物纹样的运用是比较多的,即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文化艺术中提取动物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使其造型复杂多变,再运用刺绣等多种工艺技术手法使其呈现在织物上,使辽夏金时期的服饰纹样呈现出一种精美且灵活生动的特点。
1.龙凤纹
龙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代表着吉祥、高贵、权利等,受到历届王朝的统治者以及民众的喜爱。辽代、西夏、金代受中原封建王朝的影响,其统治者也喜爱用龙来作为至高无上权利的象征,而龙纹的形式多为盘旋状,形成团龙纹样装饰在服饰上。
在辽代龙纹被广泛的应用在服饰以及纺织品上,但是不同时期的辽代龙纹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早期辽代八团昇降龙罗地蹙金绣龙袍,其龙纹为二龙戏珠式样,两条龙围绕着火焰珠,空白处以云纹装饰。团龙三爪,龙嘴细长尖翘,龙尾与后足缠绕,特具草原地区风格。
而缂丝龙凤鸟兽花卉纹织成衣料中的龙为细脖粗身,龙发十分飘逸,面露可爱和善之色;缂丝龙虎白鹿条纹织成衣料中的龙为头发直立,昂首挺胸,拥有一种速度与力量感,下方饰有白鹿、虎以及植物,给人一种温馨祥和之感。
从这两个缂丝织成衣料图案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其龙纹有着宋代的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说辽代的龙纹兼容了中原汉民族以及草原民族风格,最终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龙纹样式。
西夏人对龙纹的喜爱可见于很多地方,龙纹渗透在西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服饰上的表现我们也可以从敦煌壁画中了解到,西夏国王与汉族皇帝一样穿着龙袍,西夏的龙纹从其形式上看受辽代的影响较大,但从西夏龙纹的色彩和造型上看又具有非常浓郁的异域风情,体现了西夏纹样风格的多元化。
金代服饰上的龙纹可见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团龙纹羊皮金织金锦,金锦上的龙纹为五爪,角似鹿角,蜿蜒威武,金光熠熠的丝绸代表了金代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利和九五至尊的高贵。龙纹代表着祥瑞之兆,其美好寓意使其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纹样之一。
俗话说,龙凤呈祥,可见凤与龙一样,都是神话传说中代表吉祥美满的神兽。常见凤纹的形态为飞翔或者是站立,而且长结伴出现,双凤纹在辽夏金时期的服饰纹样上是非常多见的。如1992年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的三件织物,都为对凤的形式。
辽墓曾出土六字纹绮,上有“龙凤万岁龟鹿”六字,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用凤的图案取代了凤字半框里的“又”,体现了辽代人们的设计意识。辽代的凤纹修长轻盈,双翅伸展,尾羽飘动。凤纹也是西夏人喜爱的装饰纹样之一,在敦煌壁画中有许多头戴凤纹头饰、身着凤凰服饰的贵族妇女。
龙纹和凤纹除了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在辽夏金时期服饰纹样中经常见到龙凤纹,取龙凤呈祥之意。除了龙凤的组合,白鹿、天鹅以及花卉等与龙、凤的组合也是常见的搭配。
还有一种云凤纹在当时也是非常流行的,可见于私人藏品云凤纹织金绢和克利夫兰博物馆藏云中飞凤纹织金锦。这两件纺织品风格相似,均为四方连续纹样。从织物上的纹样可以看出金代的凤纹造型更加生动饱满。
2.鸳鸯纹
鸳鸯自古以来都象征着爱情,由鸳鸯转化而来的鸳鸯纹样更是有着不离不弃、白头到老的美好寓意。受中原影响,辽金也出现了鸳鸯纹样的织物。以及辽代的莲下鸳鸯绫,其纹样为对称结构,莲叶下的一双鸳鸯相对而望,仿佛在窃窃私语,意境唯美,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二、植物纹样
一花一世界,存在大自然中的植物是服饰纹样中常用的题材,备受人们喜爱。契丹、党项、女真本是我国北方一个依靠游牧狩猎为生的民族,后来发展强大建立了辽代、西夏和金代,入主中原,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开始安定下来,并且学习了汉人的生活习俗,喜爱在庭院种植各种花花草草。
这为辽夏金时期植物纹样的繁荣打下了基础。人们根据每种植物的形状、色彩、大小、气质等因素,运用提炼、简化、夸张等艺术手法对花草进行修饰,形成生动完美的纹样应用于服饰之上,并赋予它们一定的情感寓意,代表人们的美好寄托。
1.莲花纹
莲花纹是典型的佛教纹样。辽夏金时期佛教盛行,给辽代、西夏、金代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佛教里,莲花纹样有着高尚典雅、圣洁美好的寓意。辽夏金时期的人们对于佛教的虔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莲花纹样在辽夏金时期十分流行,并且以宋代莲花纹为主流。
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并且形态各异的莲花纹样。如辽代的绣莲塘双雁织物残片、联珠莲花双鱼刺绣,以及西夏的婴戏牡丹莲花纹印花绢。
2.牡丹纹
牡丹纹在当时可谓称得上是最流行的植物纹样,不仅在服饰以及一些生活日用纺织品上,包括陶瓷、壁画、金银器等都有牡丹纹样的身影,以牡丹花为主题的服饰纹样层出不穷。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牡丹纹刺绣枕顶是辽代以牡丹纹样为主的刺绣品实物。
西夏遗址出土的缠枝牡丹纹丝织残片和牡丹纹刺绣残片代表了西夏在纺织品上对于牡丹纹的应用,其风格与宋代相似。金齐国王墓葬出土的黄地散搭花金锦绵六合靴,其鞋口边缘处也镶有绿地牡丹金锦。
三、人物纹样
人物纹样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安半坡的“人面鱼纹”等彩陶纹饰。辽代、西夏、金代这三个时期的人物纹样各具特色,展现了其独特的风格。
1.佛教人物纹样
虽然辽金时期佛教盛行,有关于佛教人物的装饰图案也非常多,但是大部分都装饰在金银器等一些其他载体上,服饰上的佛教人物纹样较少。
西夏对于佛教的信仰在当时可谓是空前绝后,从西夏统治者到普通民众,全部拜倒在佛教的思想意识之下。但是西夏的佛教与辽金佛教有一定差异性,它融合了中原和藏族两地的佛教文化,是一种混合佛教文化,具有其民族独特性。其佛教人物纹样的神秘异域风格可见于内蒙古黑水城出土的两件唐卡珍品。
2.婴戏纹
婴戏纹即儿童游玩嬉戏的图案,其来源于佛教的化生童子。辽夏金时期战争频繁,人口缺少,所以繁衍下一代自然也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而且孩子的天真烂漫更是招人喜爱。所以在中原汉民族的影响之下,辽代、西夏、金代都出现了许多饰有婴戏纹的工艺品。金代的婴戏纹在服饰上的表现较少,更多的是装饰在瓷器、金银器等其他载体上。
辽代织物中出现婴戏纹较多,其工艺表现手法常用刺绣和绘画,风格上偏于唐代。其出土实物也较多,如山西辽墓出土的饰有童握莲花的婴戏莲纹刺绣和童子戏花纹刺绣枕顶,寓意连生贵子。除此以外还有童子飞鸟宝相团花纹锦,锦面上均匀分布宝相花图案,在每个宝相花的花瓣里都装饰着一组两个攀枝玩耍的童子,有吉祥富贵之意。
西夏也十分流行婴戏纹,从黑城出土的缂丝以及贺兰山拜寺口双塔出土的印花绢中即可看出。西夏的婴戏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风格上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缂丝婴戏看起来更具有质朴之气,而印花绢上的婴戏纹则非常华丽自然。
四女婴为一组图案,每位女婴双手持花卉枝条,围绕中间方菱形双莲弧线纹图案作飞天状。颜色上以黑、红、橘色为主,图案与色彩融为一体。细观婴戏图案胸前肚兜有中原风俗,而婴戏发饰却有西夏民族特点,婴戏图案静中有动。
四、总结
辽夏金时期服饰纹样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及风格,体现了北方民族自然大气的审美情趣,是我国服饰文化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又因其是少数民族文化所以更加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所以对于辽夏金时期服饰纹样的研究无疑对中国风的现代服饰设计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着中国风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被搬上了舞台,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灵感之源。所以探索辽夏金时期服饰纹样的独特魅力,将其融入到现代服饰设计当中,为中国的设计增添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为推动中国风格的形成做出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辽夏金服饰纹样的题材分类研究
宋朝服饰:宋朝服饰纹样
东西方服饰纹样区别.ppt.ppt
尚织汉服教育:锦绣宋朝,宋代服饰纹样的世界
以洛阳民俗博物馆所藏的清代晚期女性服饰为研究对象,对洛阳地区清代晚期女性服饰的款式及分类、质料及色彩、纹样风格及寓意
五代服饰纹样
十世纪前期维族服饰植物纹样分类与文化内涵
衣饰祥瑞: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吉祥纹样
【服饰文化·中国服饰】亮点迭出——金元服饰
羌绣纹样题材及其与羌文化映射关系.pdf
网址: 辽夏金服饰纹样的题材分类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18823.html
上一篇: 十种最旺宅的吉祥之花、入户看见什 |
下一篇: 花店都有些什么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