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科学教育之花遍开中原!河南学校这样实践——

科学教育之花遍开中原!河南学校这样实践——

今年年初

教育部发布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

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

我省有三个区域和25所学校入选

学校作为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

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的任务

中小学阶段

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正是引导他们探索科学世界

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的最佳时机

如何真正以科学探究实践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

有效发挥儿童喜好“动手动脑”的天性

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起来看看咱河南的经验——

让科学之花开遍中原大地

——我省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经验初探

科学教育是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提出了行动指南。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公布了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我省有三个区域和25所学校入选。学校作为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的任务。为了更好地了解我省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的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优秀做法和经验,记者选取了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了深入采访。

01

构建科学教育场域,创新科学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热情

中小学阶段是儿童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培养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正是引导他们探索科学世界、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的最佳时机。记者注意到,多所受访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开发了特色科学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利于科学学习的氛围和条件。

永城市第三初级中学创建了学校“科学探索中心”,这是一个集科技体验、科学教育、文化熏陶于一体的综合性展示和教学平台,设有科学体验区、三航展示区、无人机探索区、虚拟现实体验区、AI应用体验区等,汇聚了众多科技设备,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的科技体验,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

河南省实验小学利用学校原有的天象馆开设了校本课程——天象课。记者获悉,自2004年以来,此场馆历经多次更新换代,目前使用的是数码播放设备,加上球幕播放效果,使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天象馆既能实时显示不同时刻的星空景象,又能播放天象节目,涵盖了天体运行等内容。投入使用以来,河南省实验小学各年级学生轮流上课,基本上每个班一个月轮流一次,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万人次进馆学习。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在科学教育中,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可以有效地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采访中记者发现,我省多所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在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时,都注重结合自身的特色和资源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构建了“1+1+X”科学课程群。第一个“1”是落实普及性、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国家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基础。第二个“1”是开发凸显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的“实践课程”,以社团活动为主,面向学校一至六年级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实验、研究和项目实践。“X”代表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基础上,根据设施设备和师资情况,学校采取自建、引进和购买等方式形成的校本化科学教育特色课程。

焦作市山阳区焦东路小学在严格落实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开足开齐科学、信息技术等科学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在一二年级开设了搭建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基本的机械结构知识;三至六年级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学校还自行设计研发了《无线电测向》《中鸣机器人》《IT精英》等校本课程,实现了通用技术一至六年级的纵向贯通。”焦作市山阳区焦东路小学副校长原杰说。

开封市金明中小学把学校小学部的科学教育课程分布于选修课程“六小课程群”中,包括“小博士”“小科学家”“小当家”等,采用走班制进行授课,一个学期共15课时。每一学年有《玩出来的科学》《动画自己做》《微观世界》《变废为宝》《太空探秘》《大自然的奥秘》等20节课程供学生选择。

学校中学部把科学素养提升与理化生实验教学紧密结合,更多的课程安排在实验室上,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探索科学研究的奥秘。“本学期,我校科学教育教师还带领学生,共同推出了科学微课堂——‘玩出来的科学’系列微课和科学教师线上公开课。此外,我校还积极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不少于10%的教学要求,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全力推进科学教育。”开封市金明中小学校长买宁说。

02

拓展科学教育资源,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增强科学教育软实力

“科学课教学师资紧缺的情况仍然存在,‘文科’教师兼职科学教师也并不鲜见,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尚有不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校长张大冬提交的关于科学教育的议案中,关注到了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师资数量不足、师资专业性不强,已成为困扰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一道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受访学校也探索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永城市第三初级中学科学规划科学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数量,除了积极招募专职科学教师,还选择具有理科学习背景、责任心强的其他学科教师长期兼职科学教学工作,目前学校共有4名专职科学教师和16名兼职科学教师。“为赋能科学教师成长,学校建立了完整的专兼职科学教师岗前培训体系,包括组织科学教师研习科学学科核心概念及教材教法、熟悉安全实验规范、掌握合作学习指导方略等。”永城市第三初级中学校长刘成海表示,学校还从校外优秀理科教师、专家中选聘科学导师,采取组团的方式对校内科学教师进行精准培养。

开封市金明中小学为了扩充资源,充实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加强了与高校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学校聘请中国科学院博士、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大学教授戴树玺,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河南省林业厅专家组成员、河南省动物协会理事赵海鹏,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研究创新团首席专家、河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赵慧臣,担任学校的科技副校长。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广发‘召贤令’,成立了‘科学教育家长志愿团’,来自计算机技术、医学制药、农业科技、人工智能等10个不同行业的120多位家长参与到我校的科学教育中来,为学生积极宣传科普。”买宁告诉记者,下一步学校将在开封市教体局的指导下加大对科学教育装备的投入,对科学教师的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的形式,推动学校科学教育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

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则邀请专家学者或有经验的科学教师对学校的科学教师进行系统的学科知识培训。“我们建立了科学课程设计工作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科学课程。”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副校长葛云翔说,“学校还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为科学教师提供丰富的视频课程、文献资料和互动交流机会,方便科学教师随时随地学习。”

03

丰富科学教育载体,打造多彩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技活动是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以科学探究实践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符合儿童喜好“动手动脑”的天性,能使孩子们感受学习的乐趣。

河南省实验小学一直致力于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努力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学生走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实验室,近距离了解科学实验的具体过程,切实感受农业科技的神奇魅力。

2022年10月12日,学校师生代表还参加了“天宫课堂”第三课,学生在河南省科技馆活动现场与航天员进行天地同步实验,并与航天员连线互动。学校还与河南省气象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组织教师到气象局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并将气象科学知识融入到校本课程中,定期邀请气象局专家到学校进行气象科普讲座……

焦作市山阳区焦东路小学每学年的“科技节”都会开展丰富的科技活动:科幻画、手抄报、科普讲解大赛、小制作评比、科学DV、科技电影周……“我们将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科普数字资源收集整理,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学生参与科学活动,学习科学家精神、感受科学魅力、点燃科学梦想。”原杰告诉记者,学校还结合《七彩阅读》课程,开展科普阅读、科普知识竞赛、科学家精神宣讲、科学微电影制作等活动。依托本地云台山地质博物馆、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温县小麦博物馆、焦作市科技馆等研学基地资源,有计划分年级地定期开展研学活动。

永城市第三初级中学则组织学生到永城市科技馆了解航空器模型,探寻航空航天的奥秘;到永城市芒砀山景区的地质博物馆、夫子山等,研究地质变化,研究煤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走进家乡企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高科技工业生产,体验科技魅力。

开封市金明中小学把过去的“科技日”活动升级为“科学嘉年华”活动。学校小学部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充分挖掘科学教育教师个人特长及“家长志愿团”的力量,建设了“光影少年”“我爱编程”“机器人”等社团。中学部积极拓展科学实践活动和科技研学,成立了“AI”人工智能社团、“蓝天”航模社团、“鲁班”建模社团等。“学校还举办有数学节、理化生创新实验、科普讲座、科学家进校园、环保科技行等活动。丰富的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效地实现了学科之间知识的整合。”买宁说。

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与三门峡市科技馆、博物馆、气象台等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科学教育提供丰富的课外资源。学校组织学生到三门峡市气象局、三门峡市政管理处、三门峡市交警大队等单位开展线下调研,了解气候变化、市政管理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并记录、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学校每学期开展“科技环保创新大赛”,彰显科技力量,体现科技创新,部分有代表性的科技作品还参加了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创客社团还走进了河南省科技馆,开展‘体验科技魅力,点亮科学梦想’科学实践活动,扩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梦想。”葛云翔说。

当前我省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的探索与实践,聚焦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用好社会大课堂、做好改革衔接等问题,为全省的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但科学教育工作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挑战性大,总体基础薄弱,要想真正实现科学教育的有效推进和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我省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的积极探索,还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采访中,科学教育实验校师生高昂的热情使记者相信,在全省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科学之花会在中原大地遍地开放,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原载:《教育时报》

推荐阅读:

当“网络梗”进入课堂,一线教师如何应对?

暂时没开花也没关系,能先站稳讲台就好!

课怎么上才有意思?他们从4位名师那里找到了新答案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体验科技魅力,点亮科学梦想↓↓↓

相关知识

百草园里“刨”出科学课、特色产业中绘出生态图……各地遍开科学教育之花|科学向未来
“五育”之花绽放中原大地
【系列成果 · 科学教育篇】扎实科学教育之根 绽放科技特色之花
郑州召开“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推进会
走进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之门头沟区
河南体育发展基金会: 以公益之力浇灌体育强省之花
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科普绩效自评
植根生态教育之树 绽放素质教育之花
随州市季梁学校科学教师杨娜:当好孩子们科学教育的“引路人”
“种科普的种子,开科学的花” ——当“六一”遇上科学

网址: 科学教育之花遍开中原!河南学校这样实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2008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解剖油菜花、制作书签……灵官庙小
下一篇: 大班科学探索实践活动花儿与花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