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实验二 植物染色体压片技术

实验二 植物染色体压片技术

染色体敲片方法

根尖染色体压片方法
取材时间:上午9:00—10:00;
预处理:0.1%的秋水仙碱溶液中预处理2-3 h;或4℃冰水中预处理24h。

固定:卡诺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在4℃下固定24h,之后转入乙醇(70%)中保存备用;
压片:(1)室温下,将固定好的材料用蒸馏水冲洗后放人l mol/L 盐酸中20-50分钟;(注意调整解离时间)
(2)将解离好的材料漂洗后置于装有石炭酸品红的小瓶内染色15分钟以上;
(3)然后将处理好的材料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用刀片将根尖切取0.5-lmm,加45%的冰醋酸,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的一角用双面刀片垫起),轻敲使细胞分散;
(4)酒精灯上稍烤一下,显微镜下观察。

l mol/L盐酸的配制:
需36%盐酸的体积=1mol/L*20ml*36.5g/mo l÷1000*0.36*1.17g/L=1.7ml,
取1.7ml盐酸加入已加有少量蒸馏水的2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可。

另:计算式中36.5为盐酸的分子量,1.17为36%盐酸的密度。

植物染色体压片法

第一部分植物染色体压片法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根尖处理、染色、压片及制片观察的方法。

2. 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了解有丝分裂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尖生长点及幼叶等器官的分生组织(分生区),其中根尖是最常用的材料:①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也比其它器官与组织方便;②实验室内采用种子萌发后所长出的新鲜幼嫩根尖,不受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和限制,并且可以大量获得;③对于某些珍贵而又稀少的试验材料,取用自然条件下生长植株的根尖,比取用茎尖、花器等对材料的伤害要小得多;④采用实验室内种子发根,切取根尖后的种苗通常还可以进行正常种植,利于后续研究进行。

有丝分裂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相对较短,有丝分裂制片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染色体鉴定,希望观察到更多分裂相,尤其是分裂中期相,通常要对材料进行不同的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通过抑制和破坏纺锤丝的形成来获得更多的中期分裂相;同时,预处理还可改变细胞质的粘度,促使染色体缩短和分散,便于压片和观察。

常用的预处理有物理法、化学法、混合处理法等。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细胞形态和结构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分生组织的细胞壁结构将分生细胞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在压片之前需要采用适当方法软化或部分分解细胞壁使细胞间易于分离,这一操作称为解离。

同时,解离也可适当清除部分细胞质,使细胞质背景趋于透明化,便于观察染色体。

常用的解离方法主要有酸解法和酶解法。

酸解法:步骤简便、容易掌握。

根尖分生组织经过酸解和压片后,呈单细胞。

酸解法广泛用于染色体计数、核型分析和染色体畸变的观察及相关分析。

酶解法:常用于染色体显带技术或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研究。

通过解离和压片,分生细胞的原生质体能够从细胞壁里压出,使染色体周围不带有细胞质或仅有少量细胞质,让后续制片处理直接作用于染色体。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还需要对材料进行染色,通常采用染色体染色效果好而细胞质着色少的碱性染料、酸性染料或孚尔根试剂染色。

根尖压片实验(使用)

实验2 植物染色体压片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根尖的分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此时把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根尖染色体压片法。

三、实验材料
小麦的种子。

四、实验步骤
(1)催芽:5-20粒种子放入培养皿(铺两层滤纸),有一薄层水。

室温下浸种24h左右。

(2)低温预处理:待种子刚萌发时(露白),放入4℃冰箱处理1-2天(一般为1天,24~36h也可)。

(3)生根:将培养皿中的水吸干。

种子腹沟朝下。

放入25℃培养箱中17~20h,不光照。

一般在头一天的早上10点左右放,第二天10点左右取根。

一天中取根较好的时间在早上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

(4)取材:当根生长到0.5-2cm时,取根尖0.5cm左右,放入盛水试管中(取根时速度尽量快)。

(5)预处理:在1-4℃下,离体处理24-36小时,最好放在冰浴中,置4℃冰箱。

(6)固定:用卡诺氏Ⅰ(C arnoy’sⅠ)固定液,无水乙醇或95%乙醇:冰乙酸(体积比)=3:1,固定2—7天,4℃冰箱中存放或冰浴中。

(7)转入70%乙醇中保存(-20℃可长期保存)。

第(8)可以不要:(8)根尖处理:将根尖从保存液(70%乙醇)中取出,清水冲洗,加入1N盐酸适量,65℃水浴7-8分钟,取出清水冲洗,
放入锡夫试剂,20分钟后观察(制片观察)。

常规压片法制作植物染色体玻片标本

常规压片法制作植物染色体玻片标本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2、学习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

二、实验原理植物染色体的常规压片技术是观察染色体常用的方法。

该技术以生长、分裂比较旺盛的植物根尖细胞为材料,经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压片等程序,就可以观察到较多的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三、实验材料洋葱鳞茎或蚕豆种子。

四、实验器具及药品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显微镜,解剖器,载玻片及盖玻片,白瓷盘,秋水仙素,甲醇,冰醋酸,盐酸,乙醇,改良石炭酸品红(卡宝品红)。

卡宝品红染色液的配制:先配母液A 和B。

母液A:称取3 克碱性品红,溶解于100 毫升的70%酒精中(此液可长期保存)。

母液B:取母液A10 毫升,加入90 毫升的5%石碳酸水溶液,充分混匀,置37℃温箱温溶2-4小时(2 周内使用)。

母液C:取母液B55 毫升,加入6 毫升冰醋酸和6 毫升37%的甲醛。

充分混匀。

染色液:取母液C10—20 毫升,加入80—90 毫升45%的醋酸和1.0 克山梨醇(sorbitol)。

此染色液初配好时颜色较浅,放置二周后,染色能力显著增强,在室温下不产生沉淀而较稳定。

常温下可保存2年。

五、实验说明1.根尖由于取材方便,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材料,有些植物种子难以发芽,或仅有植株而无种子,也可以用茎尖作为材料。

2.植物细胞分裂周期的长短不尽相同,通常在十到几十小时之间,温度明显地影响分裂周期,对于一个不太熟悉的实验材料,最好在特定温度下长根,掌握有丝分裂高峰期,以便得到更多的有丝分裂的细胞。

3.前处理的目的是降低细胞质的粘度,使染色体缩短分散,防止纺锤体形成,让更多的细胞处于分裂中期,一般在分裂高峰前,把根尖放到药剂中处理3—4 小时。

可处理的药剂很多,如秋水仙素、对二氯苯、8-羟基喹啉等。

4.解离的目的是使分生组织细胞间的果胶质分解,细胞壁软化或部分分解,使细胞和染色体容易分散压平,解离方法有酸解法和酶解法。

实验一 物染色体压片技1.

实验一植物染色体压片技术一、实验原理:植物染色体压片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保持原有的分裂状态,并对其染色体进行染色,压片后观察它的染色体分裂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目的:植物染色体压片技术是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分类学等研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基本技术,是其他新技术所不能完全取代的,是从事染色体研究的工作者首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的实验方法。

三、材料的制备:黑麦根尖(2n=14根尖材料的制备:1.浸泡:大、油、壳→浸泡24h(23~25℃;小、裸的不浸泡。

2. 发根:将材料放入具有团粒结构条件的土壤中培养(锯木屑、土壤、砾石、麦杆、谷草;最适温度(23~32℃;培养24h→再放入0~4℃冰处理1~7天。

目的:(1使分裂速度减慢,根尖长度整齐一致;(2调节工作时间。

再将材料从冰箱中取出又放回最适温度条件下培养1~2天;待根尖长度为1.5~2Cm即可处理。

3. 愈伤材料的制备:(适合春、夏两季用刀片将树杆割去保护组织露出伤口,用75﹪乙醇消毒包裹一天,再用50~75ppm赤霉素处理;几天后长出白色幼嫩的愈伤组织即可固定。

四、预处理:1. 方法:(化学和物理两种(1 化学方法:(适合所有生物a. 秋水仙素0.05~0.2﹪(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的巨毒药品;b. 0.002M 8-羟基喹啉(淡黄色晶体,用少量的乙醇溶解再稀释,对禾本科植物的随体表现很清楚;C.а-溴萘饱和液(淡黄色的乳浊液,易溶于乙醇和苯;难溶于水,100ml水中倒入1~2滴剧烈的振动5分钟;(以上abc三种药剂在15~18℃温度下处理3~5hd. 对二氯苯饱和液(淡黄色的晶体,难溶于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只能处理1~1.5h。

(2 物理方法:(适合禾本科作物,本次实验所采用冰水混合物在0~4℃温度下处理24h。

预处理的目的破坏或抑制纺锤体形成;增加中期图象,改变细胞质的粘度,使染色体缩短变粗,易于染色体的显带及研究。

五、固定:卡诺氏Ⅰ 3︰1 (乙醇︰醋酸;卡诺氏Ⅱ 6︰3︰1 (5︰3︰2(乙醇︰氯仿︰醋酸;固定的目的利用药剂迅速杀死正在分裂的细胞,使之保持细胞中的染色体处于被固定前的原有状态。

压片法观察植物染色体

压片法观察植物染色体植物根尖的分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此时把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根尖染色体压片法,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研究染色体组型、染色体分带、染色体畸变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基础。

1.实验材料1.1 实验器材镊子、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温度计、试剂瓶、显微镜1.2 材料新鲜培养的豆芽根尖2.实验过程2.1 实验步骤2.1.1 材料准备:培养:取黄豆若干浸泡24h后放入沙盘,25℃下培养,当主根长至0.5—1cm 时去掉根尖,继续培养,直至侧根长度>0.5cm,剪下备用;前处理:用0.02%的秋水仙素处理剪下的根尖4h;固定:将上述根尖放入卡诺固定液(无水酒精:冰醋酸=3:1)中,固定24h;解离:酸解。

取出根尖用蒸馏水漂洗后再放到0.1mol/L的HCl中,60℃水浴中解离15min;染色:将上述根尖用蒸馏水漂洗后放在载玻片上,滴上几滴醋酸洋红溶液,染色20—30min,根尖着色后解压片观察;压片:把染色后的根尖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并用铅笔轻轻的敲打盖玻片5—8min,使细胞尽量分散开来;观察:将敲打好的片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找出最佳视野。

2.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上述操作,最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根尖细胞的染色体。

如下图:从上图中可以观察到这些是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散乱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并且可以清晰地数出染色体的数目。

实验注意事项:压片材料要少,以免细胞贴在一起,重复太多;用铅笔敲打盖玻片时要注意用力适中均匀,否则盖玻片很容易破裂。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报告

实验七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
学习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掌握染色体的技术方法,了解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二、实验用品
Carnoy固定液、0.1%秋水仙素溶液、1mol/HCL、Schiff溶液、亚硫酸水溶液(漂洗液)、混合酶液(纤维素酶、果胶酶各1%-2%)、Carbor fuchsin(卡宝品红)染液配方1、配方2
三、实验方法
1.取材:将大蒜培养,待胚根长达1-2cm时。

窃取0.5cm
长的根尖部分。

2.预处理:将切下的根尖浸入0.1%秋水仙素液中,室温下
处理3-4h
3.固定:取出根尖,投入Carnoy 液固定2-24h,换入70%
酒精,暂时保存
4.水解:把根尖投入预热的58-60℃1mol/HCL中,恒温下
水解14-15min.
5.染色:用配方2染5-10min
6.用蒸馏水西区多余染液
7.酶解:酶解20min左右
8.洗涤:用蒸馏水洗涤,除去残留酶液后加45%醋酸。

9.压片:将根尖置于载玻片上,滴半滴45%醋酸,盖上盖
玻片,压片
10.镜检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这是用大蒜根尖所制的玻片观察到的,只能看到被染色的核,但未能清晰观察搭配中期分裂相中染色体的排列。

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如下:
1.处理时间不对,处理时细胞未处于分裂
中期
2.所用试剂配的有问题,导致最终只能看
到核被染色,但看不到中期染色体的清晰排布。

染色体技术之制片技术的原理

三、比较: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最常用的方法是压片法, 但压片法的不足是由于细胞堆积致使染色体很难彻 底分散开。 而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则有效地克服了压片法 中存在的染色体分散不开,平展不开等不足,现已 广泛用于核型分析,染色体显带
原理: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一般发生在植物的根 尖或茎尖的分生组织中。在有丝分裂时,细胞核与细胞质有 较大的变化,但以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而且是 有规律的进行。 各种生物染色体在数目和形态上是相对恒定的,并随科属 种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特征。 人们若需了解某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观察有丝分裂的中期,这样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二、去壁低渗干燥火焰法
原理:
植物细胞有很坚实的细胞壁,染色体很难像动物染色体 那样平整地贴在载玻片上,可通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 掉细胞壁;用低渗溶液处理可以提高染色体的分散程度。 去壁低渗干燥火焰法是: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 壁,得到原生质体,再将细胞进行低渗处理,即把细胞置于 低渗液(低浓度的kcl或蒸馏水)中,使细胞充分吸胀,染色 体分散,平展地铺在载玻片上,再用火焰干燥让染色体紧贴 在载玻片上。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同组成员:曹鉴云陈锦容刘艳马彦霞一、中文摘要: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又叫染色质。

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基因的载体。

这里我们用洋葱染色体作为代表使用压片法制片并且进行观察。

二、关键词:染色体洋葱压片法三、引言:洋葱(onion)是百合科(Liliaceae)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芽的2年生草本植物,其学名为Allium cepa L,染色体数为2n=2x=16。

由表1和图1可见,洋葱的8对染色体中,有7对(第1~7对)染色体,臂比在1·01~1·70之间,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第8对),臂比为4·74,为近端部着丝点且带随体的染色体;依据STEB-BINS[4]的核型分类标准,洋葱的染色体核型在遗传进化上属较古老的2A型。

100多年来有关染色体与染色体组结构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现今人们完成基因组测序后回到对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和作图,因此有关染色体的研究在基因组合功能基因组时代都有重要意义,陈瑞阳教授历时25年的研究完成的《中国主要植物染色体研究》对我国2834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报道,完成了1045种植物的核型分析,积累了宝贵的染色体基础数据创建了我国植物染色体研究信息平台。

研究染色体进化与生物进化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国际对染色体的化学成分,DNA含量,碱基组成和以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大小等为特征的核型进化与物种形成和演化关系的研究,为揭示生物进化趋势提供染色体方面的科学资料,总的来说对染色体的研究在各类学科领域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对洋葱的研究主要在其成分和药用方面,在细胞遗传上张自力和陈瑞阳等对洋葱的C带显示法进行过研究,田秋元等对洋葱的核型分析及有关制片方法进行了探讨。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摘要:目的1、掌握常规压片法制备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会观察和统计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3、了解和学习去壁低渗法进行植物染色体制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方法大蒜的根尖是分裂比较旺盛的,我们可以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根尖使得大蒜根尖的细胞分裂处于分裂中期,然后经固定染色等处理将染色体染色固定,以便观察。

结果大蒜的染色体有16条,都被染色成红色的条状或细丝状物质。

结论大蒜染色体有16条。

关键词:植物染色体;大蒜;秋水仙素前言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本实验便是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常用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和嫩叶做材料。

常规压片法仍是当今观察植物染色体常用的方法。

其程序包括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压片等步骤,即可观察到较多的、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由于现在洋葱发根较难,我们采用的是大蒜根尖进行相关实验。

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大蒜根尖、白姜花的根尖、野百合的根尖等。

2.实验试剂:0.02%秋水仙素;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卡诺氏固定液,1N盐酸,浓盐酸:95%乙醇(1:1)解离液。

3. 实验用具显微镜、剪刀、镊子、刀片、培养皿、吸水纸、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4.实验植物和试剂大蒜根尖、 0.02%秋水仙素;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卡诺氏固定液,1N盐酸;70%酒精;95%乙醇;85%乙醇;蒸馏水5.实验方法和步骤5.1 取材先将大蒜浸泡若干小时,然后转入一个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置25℃恒温培养箱中萌发,待幼根长至1~2cm时,于上午9~11时剪下根尖。

5.2 预处理将剪下的根尖放进装有0.02%秋水仙素溶液的烧杯中,浸泡处理3~4小时。

5.3 固定将经过预处理或没有预处理的材料,放到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固定液的量约为材料的10倍,要求一个容器中所装的材料不能太多,温度不能太高)。

固定2~24h后分别在95%和85%乙醇中各30min ,再转入70%酒精中,于4℃冰箱内保存,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二个月。

相关知识

实验一植物染色体压片法
实验三、植物染色体压片法
实验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行为的观察.ppt 全文免费
实验三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制片和观察.ppt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制片与观察
植物有丝分裂临时制片(压片法)
压片法
植物学实验植物组织的观察.ppt

网址: 实验二 植物染色体压片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2184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两栖类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标本制作法
下一篇: 3.昆虫标本的制作.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