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维度模型为夏玉米生产提供新思路
文章:《近60年黄淮海夏玉米光温水资源适宜度及灾害风险演变特征》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5年第43卷第3期
作者:赵秀兰、吕厚荃
评荐:潘志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近期,我国华西至黄淮地区出现严重连阴雨天气,秋粮收获和秋种工作受到明显影响。作为黄淮海地区主要的秋粮作物之一,生长季适宜的光温水条件是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但值得关注的是,夏玉米生长季水热条件匹配存在年际间不稳定,一方面经常面临夏季强降水引发的暴雨洪涝、高温少雨引发的农业干旱和高温热害;另一方面还面临秋季多阴雨天气引发的低温阴雨寡照、秋收连阴雨等农业气象灾害威胁,这都影响夏玉米稳产增产。
该文建立了黄淮海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灾害风险指数模型并对其年际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相关模型时间上可定量评价日、周等任意尺度,空间上可评价站点、省份、大区和全国产区。
该文从作物生理生态机理和农业气象影响机制入手,提出了更精细化的时间尺度气象适宜性指标的参数化方案。将夏玉米生长气象适宜性指标尺度,由每个发育期降到每日,打破了每个发育期共用一个指标的局限,有较强的创新性。
该文介绍,基于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研究人员从气候平均态入手,研发了夏玉米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指数评价模型,为不同时空尺度气象灾害评估提供技术支撑。该文还从作物生长适宜性和气候平均态的视角,提出了农业气象灾害评价的新方法,为农业气象灾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实现了从非常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等适宜性到轻度、中度、重度等不同程度灾害评价的全覆盖,为系统化评估作物生长适宜性和农业气象灾害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应用层面,该文提到的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成熟度较高,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该模型研发的日、周、旬、月、季、年尺度夏玉米气候适宜度客观产品,近些年来在全国农业气象周报、月报、重要农业气象服务报告中得到了稳定应用,为气象观察以及农业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该文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性评价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且文中所述技术已得到应用,有进一步推广的潜力,值得业内专家学者给予关注。
专栏主持人:王烁、荆晓青
电话:010-58884176
邮箱:jingxq@stdaily.com
原标题:双维度模型为夏玉米生产提供新思路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知识
我校学者研究成果为耐低温菊花育种提供新思路
夏玉米
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作物水文模型AquaCrop
中国科学院发现利用近红外光和PIF4蛋白提高植物抗病毒能力,为绿色防控病毒病害提供了新思路
如何应对夏玉米的高温热害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综合管理要点
生态受损,异地修复提供新思路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双层免疫系统协同“御敌”机制 为培育优良作物提供新思路
基于多源数据的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划研究
网址: 双维度模型为夏玉米生产提供新思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24827.html
| 上一篇: 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有哪些 |
下一篇: 花期调控的主要方法有A.调节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