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年代:明洪武二年六月七日
尺寸:肚x底x高(mm) 280x200x265 重量:5850克
市场参考价:无可比性 自报价:1.8亿—2亿元
简要文字说明:
明洪武(1368—1398年)铁锈花松竹梅乌金釉大罐的诠释:
图一,上二字,从右至左“陈府”,陈字的写法见图七,早在唐(怀素)宋(苏轼)就有类今日简化字的写法(《中国书法大字典》)。下九字:右四字、左五字——“洪武二年六月七日造”,字迹苍古、有力、拙中见美,古代工匠的创举。上二、下九,布局舒朗,别具一格。青花发色中铁锈斑,这是元代国产青花料特征,展现在洪武二年,合情合理。青花下釉色白润,符合元末白釉特征。釉色边缘周围显现铁锈斑、火石红斑是年代久远的特征。关于洪武纪年款的稀缺性,请见图八,据故宫叶佩兰主编的《文物收藏鉴赏》说:“洪武(1368—1398年)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虽然史料记载早在洪武二年即已设御窑厂烧造,但目前并没有洪武官窑款识传世品,而且带有洪武纪年款的民窑仅见2件,如江西玉山发现1件青白釉瓷罐(故宫的耿宝昌在他的《明清瓷器鉴定》中,对此观点相近),上刻有“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款字刻划不是很工整,显然是不经意写上的。注意,叶、耿二位大师谈到的此罐,是白素一道釉的小罐,在这上面划刻容易,而在铁锈花大罐的白釉上形成釉下青花字,难度可想而知。另外,洪武二年和洪武七年之间差五年,大罐至今已有641年,珍贵复珍贵。从图一中,青花字、白釉底,再看那乌黑,脂润的乌金釉,太美、太美!
图二,可以看到大罐纪年款,松竹梅的位置,罐口施白釉,很周正,
上有沾沙,这是腹烧(口朝下)的结果。罐内沧桑斑斑或盛酒(原本应是“陈府”豪门的大酒罐)或盛水或盛粮或盛米,经战火、历磨难,完完整整到今日实属不易。
图三,大罐底足:全麻布底,这是明代早期烧造工艺的特征吧,麻布不平,那是人工干活的显现。底部中央部分有塌陷,这是腹烧的“故意”,中间洼、周围高,大罐能放平整。从底足另可看出,瓷胎坚密、油润,修胎工整,一般实用器大罐用“缸胎”、“砂胎”,用这样好的瓷胎做实用器大罐少之又少!“陈府”真奢侈。说到奢侈,图四、图五、图六中,也不难得出结论。
图四,铁锈花:参天的古松,茂盛、造型古朴。
图五,铁锈花:挺拔的节竹,造型端正。
图六,铁锈花:俏美的梅花,造型典雅。“松、竹、梅”历来被中华民族誉为“岁寒三友”,历代被人们传咏。铁锈花、松、竹、梅,谁见过!这样古朴、端庄、典雅的盛况,谁见过!难怪一位资深鉴定家刚一见,便脱口而出:“震撼呀!震撼!”铁锈花怎样形成的?我们揣测:洪武二年的工匠,用专用竹工具,在施好乌金釉的罐体上划出“松、竹、梅”,但是,什么时间划刻,划多深、划多浅才美?既能美在当时,又永远不朽,还有“纪年款”部分,又如何处理?太难,太难,不可想象!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的前人多伟大,多聪明!“松、竹、梅”各部分,360°周围的三分之一,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融为一体。整个大罐采用“丰肩”式,显得宏伟、壮丽!明明能看到大罐手工拉胎之痕,以及上、下罐体相结痕,但用手在大罐体上划过,犹如触摸婴儿之肌!
http://s14/middle/6a663d1ft93308ea5ee3d&690 铁锈花松竹梅乌金釉大罐——自藏品" TITLE="明洪武 铁锈花松竹梅乌金釉大罐——自藏品" />
图八
相关知识
明洪武 铁锈花松竹梅乌金釉大罐——自藏品
【50】三种磁州窑七八十年代(仿元)《白釉铁锈花罐》欣赏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
元青花花卉纹大罐的鉴赏与收藏
乌金釉瓶
国宝级:元代釉里红龙纹大罐公开面世
明洪武年间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盘高清图片下载
艺术品收藏:浅谈清朝乌金釉的发展文化及相关市场成交记录
2021年花釉里纹梅瓶的收藏价值
青花松竹梅纹罐
网址: 明洪武 铁锈花松竹梅乌金釉大罐——自藏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25091.html
上一篇: 清雍正 胭脂红地粉彩竹梅纹盖碗 |
下一篇: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