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T/YNRZ 029

T/YNRZ 029

ICS 65.020.20
CCS B31
团体标准
T/YNRZ 029—2024
黄秋葵栽培技术规程
2024 - 10 - 25发布2024 - 11 - 10实施
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弥渡县植保植检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发万、张丽琴、李卫芬、兰梅、陈国发、徐加文、吴珍、冯鹏飞。

T/YNRZ 029—2024
1
黄秋葵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秋葵栽培中的产地环境、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控、采收、贮藏及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黄秋葵种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 适宜区域
适宜云南大部分地区种植,最适生长温度为25 ℃~30 ℃。 种植地选择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黄秋葵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忌连作。
5 种植技术 种子选择
种子纯度≥95%、净度≥97%、 发芽率≥85%、水分≤8%。 育苗
5.2.1 育苗方式
穴盘育苗。采用塑料穴盘,规格为长54 cm、宽28 cm、高9 cm, 每盘50穴或72穴。
5.2.2 育苗基质
可选用草炭、蛭石、珍珠岩等轻型基质。基质配方是草炭:蛭石:珍珠岩=1:1:1(体积比) ,pH值6.0~6.8。也可直接利用市售的育苗专用基质。
5.2.3 浸种催芽
T/YNRZ 029—2024
2
在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处理,将种子置于55 ℃左右的热水中浸泡15 min~20 min,然后在25 ℃~30 ℃条件下继续浸泡24 h左右,待种子吸足水分,稍沥干水分,用湿纱布包好置于25 ℃~30 ℃环境中催芽,催芽期间将种子用清水洗2次~3次,催芽至胚根露出时即可播种。
5.2.4 播种
基质浇水混匀后装入穴盘,1穴播1粒种子,播种深度2 cm~3 cm,播后覆盖基质,并刮平。栽培每667 m2大田约需种子200 g。
5.2.5 苗期管理
黄秋葵发芽适温25 ℃左右。育苗前期无需追肥,中后期可以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氨基酸叶面肥1000倍液1次~2次。 定植
5.3.1 整地作畦
黄秋葵切忌与棉花、冬葵(冬寒菜)等锦葵科作物连作。深耕晒垡,整地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000 kg、三元复合肥30 kg、硫酸钾15 kg,翻耕均匀,耙平作畦,畦宽110 cm,沟宽30 cm,畦高30 cm。铺设滴灌带后盖上地膜,准备定植。
5.3.2 移栽
苗长到3片~4片真叶时移栽,每畦种植2行,行距70 cm,株距40 cm~50 cm,每穴定植1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 田间管理
5.4.1 水肥管理
黄秋葵生长结果期长,为获丰产,视墒情及时浇水。分别在缓苗期、 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次每667m2 追施尿素5 kg~10 kg、三元平衡复合肥10 kg~15 kg,结果盛期可视植株生长情况增加追肥次数。肥料使用符合NY/T 394规定。
5.4.2 绑蔓
高杆品种植株高大,为防止倒伏,需及时搭架绑蔓。在距离植株根部5cm处插1根与植株等高的竹竿,用尼龙绳将茎杆与竹竿绑好固定。
5.4.3 整枝、摘老叶
开花结果期间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的老叶、黄叶和侧枝。
6 病虫害防控 主要病害
立枯病、病毒病、疫病等。 主要虫害
蚜虫、美洲斑潜蝇、红蜘蛛、棉铃虫等。 防控措施
6.3.1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石秋葵2号、欧凯儿等。坚持轮作倒茬,忌与茄科、锦葵科作物等连作。 播种前清除园地杂草和病残体,生长期间及时整枝打杈,清除病叶、病枝。 黄秋葵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
T/YNRZ 029—2024
3
6.3.2 物理防治
田间可悬挂色板诱杀,距植株顶端20 cm处悬挂黄板,每667 m2悬挂15块~20块,可有效诱杀蚜虫、斑潜蝇等害虫。铺银灰色地膜来预防蚜虫。投放棉铃虫性诱剂诱捕棉铃虫成虫,每20 d~25 d更换诱芯1次,诱杀棉铃虫成虫,减少幼虫基数。
6.3.3 生物防治
防治方法见附录A。
6.3.4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的使用,严格按照NY/T 393的规定执行。防治方法见附录B
7 采收
植株开花后4 d~7 d, 嫩果长7 cm~10 cm时及时采收。一般在晚上或早上采收,结果盛期每天采收。采收时一般用剪刀将果荚从果柄处剪下。因茎、叶、果实上都有刚毛或刺,采收人员要穿长裤和长袖服装,带好手套。
8 贮藏
将黄秋葵嫩荚装入塑料袋中,然后置于4 ℃~5 ℃流动冷水中,经10 min冷却到10 ℃后,再放于温度7 ℃~10 ℃,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下贮藏,一般可保鲜5 d~7 d。
远销外地,在早晨采收并剪齐嫩荚果柄,然后装入保鲜袋或塑料盒中,尽快送入0 ℃~5 ℃冷库中预冷待运,不宜超过10 d~15 d。
9 生产档案
建立田间生产资料投入和使用、生产管理、采收等记录。
T/YNRZ 029—2024
4
附录A (资料性) 主要病虫害及生物防治方法
黄秋葵主要病虫害及生物防治方法见表A.1

A.1 主要病虫害及生物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病毒病
可用2%氨基寡糖素水剂1 000倍液,在幼苗期每10 d喷施1次。连续施药2次~3次。
细菌性病害
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间隔7 d喷施1次,连续施药2次~3次。
蚜虫、红蜘蛛
喷施0.3%苦参碱水剂200~300倍液,间隔7 d喷施1次,连续施药2次~3 次。
棉铃虫
可用0.3%印楝素水剂600倍与生物类杀虫剂3.2万IU/mg苏云金杆菌粉剂1 000倍的混合液,或50亿/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600倍液,间隔7 d~10 d喷施1次,连续施药2次~3次。
T/YNRZ 029—2024
5
附录B (资料性) 主要病虫害及化学防治方法
黄秋葵主要病虫害及化学防治方法见表B.1

B.1 黄秋葵主要病虫害及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病毒病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6%阿泰灵(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间隔7 d~10 d喷施1次,连续施药1次~2次。
立枯病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间隔7 d~10 d喷1次,连续施药2次~3 次。
疫病
发病初期,可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d~10 d喷1次,连续施药2次~3次。
蚜虫
发生初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00倍液防治,间隔7 d~10 d喷施1次,连续施药2~3次。
美洲斑潜蝇
发生初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防治,间隔7 d~10 d喷施1次,连续施药1次~2次。
红蜘蛛
发生初期,可用15%哒螨灵乳油1 500~2 000倍液防治,间隔7 d~10 d喷施1次,连续施药1次~2次。
棉铃虫
发生初期,可用5%甲维盐乳油1 000倍液或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粒散剂2 500倍液,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75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 d~10 d喷施1次,连续施药1次~2次。

相关知识

T/YNRZ 009
T YNRZ 006
T/YNRZ 028
花魔芋生物肥料制备方法及施用技术规程 (T/YNRZ 009
T∕YNRZ 009
T/YNRZ 025
T/YNRZ 011
T/YNRZ 016
《伊索寓言》029蔷薇花与鸡冠花声音免费在线播放
幸福花开 关爱女性——陕建一建集团第六公司团支部携手029公益与沣北社区共同开展关爱妇女活动

网址: T/YNRZ 029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2655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蔬菜之王——咖啡黄葵
下一篇: 从黄秋葵说开去:肥城有机蔬菜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