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支撑广大生产主体做好温室越冬茬黄瓜生产,保障冬春季黄瓜产品供应,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市设施蔬菜创新团队特提出以下主推技术清单,供生产者和基层技术人员参考。
品种选择技术
选用耐低温弱光、抗病丰产、品质优良的黄瓜品种,如中农26、京研108、德瑞特1088、津早198等。
嫁接育苗技术
应用顶芽斜插法、贴接法或靠接法进行嫁接育苗,注意根据嫁接方法的不同调整接穗与砧木的播种;选用低地温耐受性强、抗土传病害、品质优良的砧木品种,如京欣砧5号、北农亮砧、八幡寒太郎等。
适龄壮苗技术
生理苗龄3片真叶,苗高15厘米以内,子叶完整肥厚、叶片平展深绿,砧穗愈合完好,砧木下胚轴茎粗0.5厘米以上,无病虫害。
适期定植技术
日光温室越冬茬生产定植适期为10月初至10月中旬,不宜晚于11月上旬。
高畦栽培技术
采用高畦栽培,畦高30厘米,上台面50~60厘米、下台面70~80厘米,相邻两畦中心距1.4~1.6米(即畦间操作道60~90厘米)。
合理密植技术
亩密度3000~3500株,双行种植株距27厘米;随定植水亩冲施中蔬根宝2~4升。
地表覆盖技术
选用透明地膜进行畦面覆盖、应用稻壳进行畦间覆盖,覆盖时期以11月上旬为宜。
移位落蔓技术
进入抽蔓期及时吊蔓,保持小行距40厘米;采用移位落蔓方法进行落蔓,落蔓后保持生长点位置不低于1.5米;疏叶后保留叶片12~15片。
水肥一体化技术
应用膜下滴灌的水肥一体化技术。70%的植株进入根瓜膨大期,进行开花坐果期第一次水肥管理,亩用水量8~10立方米,随水追施平衡型水溶肥4~5公斤;之后根据外界天气情况和植株长势进行水肥管理,水溶肥选择平衡型(19-19-19+TE)和高钾型(15-5-35+TE)交替使用。2月底以前一般15天左右灌溉追肥1次,亩用水10~15立方米、用肥10~15公斤;3月至5月,一般7天左右灌溉1次,亩滴灌量8~10立方米,用肥6~8公斤/亩;5月以后,一般5左右天灌溉1次,亩用水6~8立方米/亩,隔次追肥6~8公斤/亩。
环境调控技术
温度:缓苗阶段以“促”为主,定植后少通风,保持较高的棚温,白天28~30℃,最高不超过35℃;蹲苗阶段以“控”为主,白天温度维持在25℃左右,夜间温度13~15℃;开花结果期,冬前阶段,即立冬节气至大雪节气,实行亚高温管理,保持白天25~30℃,最高不超过32℃,后半夜最低温度12℃左右;冬至节气至雨水节气,高温管理是该阶段的核心,白天温度上限值控制到35℃,当生长点温度超过35℃时可由顶风口缓慢放风,当温度下降到30℃时再关闭风口,后半夜最低温度不低于8~10℃;进入惊蛰节气进行适温管理,白天25~28℃、夜间15~12℃,当外界温度稳定在13℃时,风口在无雨天气条件下可昼夜开放。
光照:惊蛰节气前,通过选用高透光棚膜、保持棚膜清洁、植株群体合理调控、应用反光幕、外保温覆盖物早揭晚盖及人工补光等方式加强光照;高温强光季节可覆盖遮阳或喷涂遮阳措施避免强光伤害,移动式遮阳网一般于晴天11:00—14:30覆盖,其余时间撤下。
湿度:低温季节控制棚室在做好地表覆盖、节水灌溉、升温降湿及病虫烟雾剂粉尘剂防治外,要着重做好通风换气和科学浇水管理。棚室高湿情况下采用“三段式放风法”进行通风换气,即第一次放风于早上温室外保温覆盖物卷起后,室内温度上升到15℃进行,时长15~20分钟,第二次于中午高温时段进行,时长0.5~1小时左右,若温度能保证在30℃以上,可适当延长放风时间,第三次于外保温覆盖物覆盖前进行,根据棚室温度把握在10~20分钟;灌溉管理要把握“晴天浇阴天不浇、上午浇下午不浇、浇小不浇大、浇暗不浇明”等原则,灌溉后利用中午高温时段加强通风排湿。
适时采收技术
瓜条达上市标准后,择上午早间及时采收、整修分级上市,注意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制度。
END
往期推荐
关注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王铁臣。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立即删除内容!
粉丝交流>>
备注 | 姓名+单位
相关知识
京郊温室种黄瓜,过冬技术要记牢
温室大棚种蔬菜 多项技术要记牢
温室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温室黄瓜种植技术
温室大棚黄瓜种植技术,温室大棚黄瓜种植注意事项
温室黄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浅探
温室大棚的黄瓜种植技术笔记
盆栽黄瓜怎么种?盆栽黄瓜种植技术
草莓又到施肥季 科学指导要记牢
温室大棚黄瓜施肥技术
网址: 京郊温室种黄瓜,过冬技术要记牢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26830.html
上一篇: 温室黄瓜栽培技术.pptx |
下一篇: 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管理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