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岩石风化碳汇研究进展:基于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分析

岩石风化碳汇研究进展:基于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分析

《地球科学进展》 2015年10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蒲俊兵   蒋忠诚   袁道先   章程   开通知网号

【摘要】:岩石风化碳汇特别是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积极参与了全球碳循环过程。最新的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AR5)指出全球岩石风化碳汇约为0.4 Pg C/a,占不平衡碳通量的1/2~1/3,并改进和区分了岩石风化碳汇的时间尺度,将硅酸盐岩风化碳汇时间尺度视为104~106年,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时间尺度视为103~104年。AR5报告将岩石风化碳汇列为CO2移除的4种方法之一,其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时间尺度属于百年至千年级。虽然AR5报告提出了前述新认识,但仍认为岩石风化碳汇速率太慢,未纳入全球碳收支核算。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讨论了AR5报告目前对岩石风化碳汇在通量、时间尺度和风化碳汇效应等方面认识的不足,提出了加强岩石风化碳汇速率、稳定性、影响因素和尺度转换方面的研究建议,以期进一步加强岩石风化碳汇研究工作,为平衡全球碳收支做出科学贡献。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个人AIGC检测>>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练;白晓永;李阳兵;赵翠薇;罗光杰;吴路华;陈飞;李朝君;冉晨;张思蕊;高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中国岩石化学风化碳汇数据及其变化趋势[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2年05期 2 吴秉津;铅锌矿中锌元素对地质碳汇的影响研究[J];地下水;2023年01期 3 杨卫东;曾联波;李想;碳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年02期 4 余旭辉;李振江;周福篯;张文林;游水生;林鑫;李志伟;碳中和目标下四川梭罗沟金矿铁镁质尾矿固碳潜力评估[J];黄金;2023年06期 5 张信宝;罗景城;王小国;唐家良;彭韬;朱波;河流泥沙输移过程中矿物风化的碳汇效应初探——以长江干流为例[J];地质学报;2023年07期 6 Jian-hua Cao;Xia Wu;Fen Huang;Bill Hu;Chris Groves;Hui Yang;Chun-lai Zhang;Global significance of the carbon cycle in the karst dynamic system: evidence from geologic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J];China Geology;2018年01期 7 石亮星;周忠发;丁圣君;董慧;闫利会;张文辉;岩溶洞穴系统CO_2迁移特征及其环境耦合关系研究[J];地球与环境;2021年06期 8 Huiwen LI;Shijie WANG;Xiaoyong BAI;Yue CAO;Luhua WU;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limestone weathering in China[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9年06期 9 章程;汪进良;肖琼;苗迎;Mitja Prelovsek;斯洛文尼亚典型岩溶区土壤剖面CO_2冬季动态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22年08期 10 何若雪;李强;于奭;孙平安;异养细菌作用下岩溶水体惰性有机碳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地球学报;202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常成;喀斯特地区云南石林典型红色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特征[D];北京科技大学;2023年 2 吴泽燕;广西果化妙冠岩溶关键带碳汇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21年 3 李桂静;不同程度石漠化岩溶系统碳迁移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 4 黄奇波;北方半干旱岩溶区岩溶碳汇过程及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5 张陶;漓江典型断面水气界面CO_2交换的通量、变化及控制机制[D];西南大学;2018年 6 肖时珍;亚热带典型白云岩流域化学剥蚀速率及碳汇潜力[D];西南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世季;麻溪河流域岩溶碳汇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D];重庆交通大学;2023年 2 杜朝超;中国碳酸盐岩地区风化碳汇和成土对气候变化和生态修复的响应[D];贵州师范大学;2023年 3 熊练;中国岩石化学风化碳汇对气候变化和植被变化的响应[D];贵州师范大学;2023年 4 宋昂;毛村地下河流域细菌群落结构及其碳汇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5 王琪;外源酸对漓江流域干/支流岩溶碳汇效应的影响[D];桂林理工大学;2021年 6 张思蕊;2000-2018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时空格局评估及未来预测[D];贵州师范大学;2022年 7 石亮星;岩溶洞穴系统垂向CO_2迁移转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2年 8 汤云涛;岩溶关键带垂直向CO_2运移特征及碳源汇响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 9 李朝君;全球碳酸盐岩与硅酸盐岩风化碳汇估算[D];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 10 董亚萍;冻融干湿循环条件下压砂砾石理化特性及元素淋溶规律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2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贵瑞;王秋凤;方华军;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基本科学问题、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J];第四纪研究;2014年04期 2 莫雪;蒲俊兵;袁道先;章程;何师意;于奭;刘文;张陶;周建超;杨会;唐伟;亚热带典型岩溶区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第四纪研究;2014年04期 3 刘再华;Wolfgang Dreybrodt;陆地水-碳酸盐-CO_2-水生光合生物相互作用产生碳汇的重要性(英文)[J];Science Bulletin;2015年02期 4 秦大河;Thomas Stocker;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01期 5 於琍;朴世龙;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碳循环及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最新认识[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01期 6 陈波;杨睿;刘再华;晏浩;赵敏;水生光合生物对茂兰拉桥泉及其下游水化学和δ~(13)C_(DIC)昼夜变化的影响[J];地球化学;2014年04期 7 王兴山;张捷;秦中;岩石侵蚀速率测算方法研究综述及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8 刘再华;岩石风化碳汇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展望[J];科学通报;2012年Z1期 9 张兴波;蒋勇军;邱述兰;曹敏;胡毅军;农业活动对岩溶作用碳汇的影响: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河流域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10 陈伟杰;任晓冬;熊康宁;石漠化土地固碳潜力分析——以贵州为例[J];中国岩溶;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莫雪;亚热带典型岩溶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俊兵;蒋忠诚;袁道先;章程;岩石风化碳汇研究进展:基于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5年10期 2 邱冬生,庄大方,胡云锋,姚锐中国岩石风化作用所致的碳汇能力估算[J];地球科学;2004年02期 3 桂芝;彭红军;史立刚;碳汇价格保险下碳汇林的经营策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期 4 彭红军;刘奕辰;吴祎扬;徐笑;窦逗;林业碳汇市场化交易机制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期 5 黄玫;石岳;孙文娟;赵霞;常锦峰;方精云;云南省生态系统碳汇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J];植物生态学报;年期 6 李辉荣;基于生态产业化的林业碳汇发展路径探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年10期 7 刘世丽;养蜂碳汇——一场双赢革新[J];中国蜂业;2023年10期 8 郑宇;尹准生;周原驰;陈江芳;唐玉;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实践与发展建议[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23年04期 9 吴娟;福建省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工作初探[J];水利科技;2023年04期 10 杨林;沈春蕾;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困境与对策[J];东南学术;202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梦佳;宁可;沈月琴;效益与受益认知对农户碳汇林经营意愿的影响——基于森林质量提升视角[A];2023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论坛论文集(下)[C];2023年 2 张杰铭;赵广举;王阳阳;侯贵荣;Jin Qiu;Xu Chun;Zhao Qinwen;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碳汇效应研究进展[A];第三届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23年 3 韩齐恒;李韬;杨雪;魏明明;推进“双碳”战略,浅谈“碳汇计量”[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一)[C];2023年 4 刘亚丽;曹春霞;张臻;况易;山地城市生态碳汇时空格局与增汇路径研究——以重庆市为例[A];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23年 5 罗梅;刘合林;余雷;基于GlobeLand30的武汉市植被碳汇水平及提高策略[A];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23年 6 郭忠升;碳汇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一)[C];2022年 7 张原野;我国林业碳汇概况[A];2022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一)[C];2022年 8 黄祥燕;海洋碳汇标准浅析[A];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第十三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6年 9 文冰;云南省林业碳汇应对市场研究[A];农村农业改革创新与农业现代化论文选编(上册)[C];2014年 10 张峰;标准化助推北京林业碳汇交易的发展[A];标准化改革与发展之机遇——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祥;中国林业碳汇价格偏离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北大学;2023年 2 曾发明;岩溶石漠化治理对碳汇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3 黄宰胜;基于供需意愿的林业碳汇价值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4 袁定喜;中国碳汇贸易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闫晔;草原碳汇定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6 陆霁;林业碳汇产权界定与配置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7 陈英;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郭淑芬;我国碳汇林建设融资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邹玉友;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机理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10 姜霞;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和发展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济东;X市国有原阳林场碳汇业务的核算及披露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23年 2 张佳乐;居住区绿地碳汇经济价值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22年 3 刘铭昊;科技创新对海洋渔业碳汇能力的影响研究[D];烟台大学;2024年 4 吴浩宇;“双碳”背景下的农业碳汇交易机制及区域适宜性研究[D];烟台大学;2024年 5 柯艾;林业碳汇市场的监管困境及其完善路径[D];浙江农林大学;2024年 6 康霖;林业碳汇增汇确权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24年 7 罗欢;林业碳汇助力江西省“碳中和”研究[D];湖南大学;2023年 8 李心雨;我国湿地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4年 9 薛鑫;生态修复案件中碳汇应用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24年 10 刘慧;“碳中和”背景下的浏阳河河岸带碳汇及其经济价值评估[D];南昌大学;202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新玲;团代会上的“碳汇仪”[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见习记者 林健华 本报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杨心亮;碳汇知识上山 绿色交易下乡[N];厦门日报;2022年 3 记者 姚沐水 通讯员 程雪翔;我市被列入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名单[N];衢州日报;2022年 4 记者 温居林 通讯员 黄泽锋;我市扎实推进林业碳汇工作[N];赣南日报;2024年 5 魏玉 李淑君 秦华伟;山东启动海洋碳汇资源调查评估[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4年 6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核算中心 康建玲;“双碳”目标驱动下林业碳汇能力提升路径[N];山西日报;2024年 7 王静钼 本报记者 邵晶岩;深化碳汇改革 发展绿色产业[N];黑龙江日报;2024年 8 记者 芦淑颖;我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探索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新路径[N];固原日报;2024年 9 融媒体记者 王尚华 施薇 王静玲;全省首单福建碳中和林项目碳汇交易在龙岩武平签约[N];闽西日报;2024年 10 记者 李朝斌;“卖空气”开启碳汇交易新模式[N];楚雄日报(汉);2024年

相关知识

岩石风化碳汇研究进展:基于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分析
花岗岩风化碳汇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pdf
岩溶碳汇效应对植被的响应研究进展.pdf
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实支撑——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成就专访
基于气候变化的非洲橘硬蓟马分布区预测与分析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及其在“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新闻—科学网
城市空间形态应对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及展望
基于“源—流—汇”理论的城市风环境优化与CFD分析方法
科学网—气候变化对植被影响研究获进展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

网址: 岩石风化碳汇研究进展:基于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分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278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水泥居然是重要碳汇”
下一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