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荒漠植绿正当时。在阿拉善盟各旗区秋季造林工作正火热推进,而就在此时一项历史性突破传来,阿拉善盟防沙治沙累计治理面积成功突破一亿亩。 这片曾被视为“造林禁区”的极旱荒漠正以金秋新绿与亿亩丰碑书写着中国北疆的生态传奇。
在阿拉善左旗三北六期蒙甘边境防沙治沙沙漠锁边项目现场,科技与人力正协同发力。无人机替代传统人力调运苗木,效率与精准度大幅提升,200多名治沙工人俯身沙海,将一株株花棒苗深深植入沙土。今年秋季,这里计划完成8万亩造林任务,每一株新苗,都是对亿亩绿色防线的接续加固。
梭梭林青绿画面(徐晓玲 摄)
阿拉善左旗蓝马园林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海军说:“我们采用‘草方格、苗木种植、草种撒播’的科学治沙组合,通过构建立体固沙体系,实现涵养水分与防风固沙的双重成效。同时引入无人机苗木调运技术,大幅提升种植效率与精准度,为造林工作注入科技动能。”
在额济纳旗的戈壁上,风沙更烈,治沙人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工作人员裹着纱巾,两两一组默契配合,一人扶正梭梭幼苗,一人反复踩实沙土,每一个动作都十分细致严谨。
额济纳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布和巴特尔说:“对额济纳旗而言,秋季气温下降后,苗木蒸腾作用减弱,可有效减少水分流失,且秋季种植的苗木能在冬季扎根蓄力,来年春季更早形成植被覆盖,进而更快发挥防风固沙作用,因此秋季造林契合本地干旱少雨的环境特点。”
阿拉善高新区、乌兰布和示范区则借秋季雨水充沛、土壤墒情良好的有利条件,全面推进植绿治沙。作为我国荒漠化防治重点区域,两地承担的三北“六期”蒙宁联防联治乌兰布和沙漠锁边项目,是遏制沙漠扩张、守护黄河安澜、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举措。
使用无人机运输梭梭苗造林(徐爱翔 摄)
“项目区5.3万亩工程固沙与0.7万亩封沙育林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作为配套工程的人工种草工作正同步推进,我们紧抓秋季有利时机,计划栽植梭梭苗木约350万株,全部种植任务预计将于11月底前全部完成。”阿拉善高新区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佟可婷说。
为缓解春季造林用工短缺、季节单一及成活率低等问题,阿拉善盟经多年实践,将造林拓展至春秋两季。秋季造林苗木萌芽早15~20天,生长速度更快,成活率达75%以上,比春季高5个百分点。今年秋季造林在全盟范围内同步开展,计划在土壤冻结前完成56万亩造林任务,树种主要采用适应能力强、耐干旱、耐盐碱的梭梭和花棒。
工人们正在秋季造林种植梭梭苗(武超 摄)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图布新表示:“累计治理面积突破一亿亩,这不仅是治理范围上量的跨越,更是生态保护建设上质的飞跃。在三大沙漠边缘建起的绿色防线,为改善我国北方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筑起了坚实的生态屏障,也为持续巩固和拓展治沙成效奠定了稳固基础。”(来源:阿拉善盟融媒体中心)
相关知识
十年累计治沙3.65亿亩 中国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山水工程”累计治理面积超1亿亩
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世界近20年增绿的四分之一都由中国贡献
大漠春如许 沙海尽斑斓——来自腾格里沙漠治理一线的报道
腾格里沙漠的“锁边”智慧——内蒙古努力创造防沙治沙新奇迹系列报道之四
53%从哪来?发力新能源建设、数字化……各地治沙有妙招!
甘肃武威创新治沙模式打造全国荒漠化治理样板
【活力中国调研行】小草之“微”,解生态之“巨”
活力中国调研行|小草之“微”,解生态之“巨”
刘宏义:39载扎根大漠戈壁书写绿进沙退奇迹
网址: 累计治理面积突破一亿亩!阿拉善秋季造林全面展开,治沙伟业迈入新纪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30420.html
上一篇: 梭梭树#种植# ... |
下一篇: 【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