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重新“遇见”菜市场里的昆明

重新“遇见”菜市场里的昆明

一日三餐,市井烟火。菜市场承载着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幸福”,也是一个充满烟火气息与市井情调的地方。随着城市更新浪潮渐起,昆明越来越多的传统菜市场正在被升级改造、重新定义,以更完善和更具活力的模样重现,成为展示昆明形象、反映民生福祉的重要窗口,以及都市年轻人眼中具有网红打卡功能的市井空间。

在这里“遇见”昆明

“每个地方的菜市场都有它的特色,而昆明的菜市场,最能反映‘春城’特色。”博主“爱吃米线的小王”是名在昆明上学的90后广西姑娘,她已经发布了多篇昆明菜市场日志。为什么爱上逛菜市场?她解释说,活色生香的菜市场藏着当地人最真实的生活,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人文,那里有最好的答案。

确实,除了通常的碧绿蔬菜、鲜活鸡鸭、清新瓜果,很多菜市场爱好者到昆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见识下阳荷、白参、千里香、象牙菜、臭菜、海菜、芋头花等特色菜,这些最“野”的菜,带着森林里泥土和露水的芳香,在当地菜市场里被集中展示,成为人们了解昆明生物多样性的捷径。此外,酸浆米线、野生菌、玫瑰花酱更是昆明菜市场的标配,彰显着这座城市丰饶的物产和兼容并蓄的饮食文化。

菜市场有着最质朴的柴米油盐本色,对于住在附近的当地居民来说,对此或许有更为真切的感受。作为昆明土著的顾欣冉家住篆新农贸市场附近,从小她就跟着父母去菜市场,在不同摊位间寻找性价比最高的菜品,找利索的叔叔阿姨杀鱼杀鸡,末了还不忘到市场的公平秤上称一称……这样的购物经历,是顾欣冉对菜市场的原始记忆。

长久以来,由于顾欣冉早出晚归,工作和生活作息与传统菜市场的营业时间不太匹配,所以她很少再踏进菜市场。直至去年某个周末陪着父母逛篆新,她猛然发现,菜市场的最大价值兴许就在于真实的人情体验。就如作家马未都《菜市场里的人情》文中所讲:“菜市场对我的诱惑不是菜,也不是肉,而是浓浓的人情。”

最为重要的是,品类丰富、价格实惠、食材新鲜已经是一个个菜市场的“基本修养”,它不仅能满足大家日常的饮食需求,而且是平价菜品和当地特色小吃的聚集地。“多年不涨价的豆花米线”“20元实现水果自由”等帖子让越来越多的网友体会到:慢悠悠地逛昆明菜市场,就能领略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和灵魂底色。

升腾市井烟火气

随着消费升级和数字化浪潮,传统菜市场转型改造成为必然趋势。这几年,昆明各大菜场都在提档升级,菜市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已经从原本的脏乱不堪,逐渐变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还保留了烟火气。

步入东站农贸市场,干净的地面、整齐的摊位,墙面被大幅的壁画填满,一股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市民赵洪说:“两年多前这里是另外一副模样,拥堵的市场通道、老化的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私搭乱接的电线……不过,现在完全变了个样,兼具实用与美感。”经过改造后的东站农贸市场以全新形象呈现在市民面前,这个占地1.4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被整合成一个集海鲜、冻品、生鲜、小吃、夜市、超市和水果批发共七大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日均人流量近万人次。

作为昆明首个智慧化农贸市场,昆钢凌波集贸市场里免费WiFi、扫码支付、电子显示屏亮照亮证、食品快检信息实时公示、智能溯源可微信扫码追溯、客户可扫码对摊主点赞或举报等“智慧”元素随处可见。“市场入口放置触摸查询机和LED大屏,可直观看到市场每天的交易量、人流量、蔬菜价格、经营户红黑榜单以及广告宣传语等信息,就像网购能先了解网店等级、商品评价一样,做到心中有数,也更有助于摊主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市民纷纷点赞昆钢凌波集贸市场这一波“智慧”操作。

近几年,昆明大力开展“菜篮子”提升工程,落实农贸市场有完善的硬件设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有卫生整洁的场容、有安全放心的商品、有井然有序的周边环境“五有”要求。如今的昆明菜市场,正逐步告别以往“脏乱差”的形象,变成一扇扇展示美好昆明的窗口向人们敞开,不仅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实惠,还开启了全新的采购体验,吸引更多人争相打卡菜市场。(记者刘婷婷报道)

篆新农贸市场逛吃指南

最是人间烟火客

位于昆明市新闻路270号的篆新农贸市场,算得上是网红菜市场了,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大概能与北京的三源里、厦门的八市相媲美。

走进篆新农贸市场,市场里人声鼎沸,买菜、购物的市民川流不息,一派热闹景象。作为昆明市最传统、知名度最高的农贸市场之一,篆新农贸市场不仅在网络上小有名气,还承载了昆明市民许多情怀,往年春节临近时市场人流量可达近20万。昆明人把篆新称为“真正的老昆明美食天堂”,更有人称这里是“昆明物价的风向标”,在这里买菜、购物“没有买不到,只有想不到”,百货、蔬菜、水果、熟食、鸡鸭蛋禽、副食、烟酒、水产品,样样都有。

对于90后的张灵而言,每周日到篆新农贸市场“补货”几乎是雷打不动的习惯。上午10点,张灵洗漱完毕,换了一身轻便舒适的休闲服便出了门,从她家步行到篆新农贸市场不过20分钟。周末的篆新农贸市场人气是极旺的,在市场的大门口,几个戴口罩的保安提醒着进入的人戴口罩、扫码。

张灵像所有逛菜市场的人一样,拉着个帆布小车,穿梭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熟练地在菜摊上挑选着,新鲜的蔬菜瓜果,或是色香味俱全的熟食,统统装进了她的帆布小车里。

张灵说:“篆新农贸市场最牛的地方在于品种丰富,且同类商品也多,可任意比价、挑选。从位于新闻路上的大门进入,直走进去便可依次购买到水果、糕点、面点、蔬菜、干货、酱料调制品等;如进入大门左转,便是炒货、水果、海鲜、鸡鸭鹅肉等;而左转进入也会陆续有两三个通道,进入也可以依次买到肉禽类、熟食类、小吃类、干货类、酱料调制品、蔬菜豆制品等产品。想要在农贸市场或超市购买的所有东西,在这里几乎都能搞定。”

除了品种丰富、分区明确,篆新农贸市场还是个极容易“出片”的地方,用张灵的话来说,篆新农贸市场里的摊主个个都是“视觉大师”,红色的辣椒、橙色的胡萝卜、黄色的南瓜、绿色的豌豆、紫色的茄子、白色的茭瓜、淡青色的大闸蟹……各色菜品,或是堆放得整整齐齐,抑或是随手一摆,宛若一幅被打翻了颜料桶的艳丽油画。

其实,篆新农贸市场在成为网红之前,更是昆明人茶余饭后的小幸运:早上路过市场的饵块摊吃个烧饵块,中午溜达去吃碗豆花米线,等到下班了还可以顺带买点小菜熟食。苞谷粑粑、炸洋芋、烧茄子、拌猪血、炸猪皮、牛干巴、辣子鸡、千张肉、花椒鸡、烤鸭、鸡脚、荞饼、藕饼、八宝饭……只要想起,哈喇子就能流得一地。

汪曾祺老先生写过:“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而作为1988年投入使用的篆新农贸市场,便是真切又生动地诠释着老昆明烟火味。记者李梦瑶报道

“野生菌图鉴”迷人眼

在昆明菜市场的谱系里,蘑菇绝对称得上“大咖”,一年露面一次,对于翘首已久的食客来说,狂热追逐之心不言而喻。

见识过的人都说,假使不曾在凌晨3点到过木水花野生菌市场,便永远不会知道蘑菇在昆明菜市场的“咖位”。从第一朵蘑菇“下山”,木水花野生菌市场的夏季只剩下白昼。

木水花野生菌市场几乎不需要导视牌,停满约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清一色小面包车,溢进市场向各个摊位延伸,画出菜市场的动线图。车上满载着成箱密封的菌子等着下货,一辆辆三轮车不断重复搬运着。开封、挑选、按等次分装……这是统一的挑选步骤。为了把珍贵的菌子看个真切,还得借用手电筒,其架势像是在古玩市场品鉴古玩。

当日售卖的所有蘑菇,都是前一日下午从全省各地收来的鲜菌,都沾着湿润的泥土。北面横排摊位,是鸡枞专卖区,菌伞灰黑,菌柄洁白且沾着暗红的土。市场内红、黄、黑各色的牛肝菌最多,还有鲜见的黑牛肝聚集在市场的一角,散发的馥郁香气让人垂涎。

近千种食用野生菌沾着泥土,带着露珠挤满整个木水花野生菌市场,当地人蜂拥一解馋涎之苦,外地游客则慕名前来一窥“野生菌王国”风采。

“不愧是‘野生菌王国’,太壮观了!”这是外地人对于木水花野生菌市场的直观感受。刘佳从成都打着“飞的”在清晨7点赶到木水花野生菌市场,为的是当天老父亲80大寿的晚宴上招待客人。松茸、枞菌、黑牛肝是主要食材,也是市场内比较昂贵的菌种,可见晚宴规格之高。

每年8月是野生菌交易的旺季,也是木水花野生菌市场最火爆的季节。木水花野生菌市场自2005年开始运行,市场内的野生菌货源除云南各地外,还吸引了贵州、湖南、湖北、山西、黑龙江等地的野生菌商家到此交易。每年4月至11月,陆续有260余种野生菌上市销售。市场日均销售野生菌380余吨,高峰时一天能卖500余吨。

事实上,从每年4月开始,昆明所有的菜市场都是木水花野生菌市场的缩影。上天的恩赐加上时间的积累与沉淀,菜市场浓缩编辑而成“野生菌图鉴”,并由此深化了食菌儿的日常,进而成为一方习俗。 记者徐晓俊报道

寻味菜市场里的早餐

每天清晨,昆明遍布大街小巷的各个嘈杂的农贸市场里,摆满商品的菜摊、忙忙碌碌的商贩、进进出出的顾客,这一切构成了城市最基本的烟火味道。

在菜市场里进门或显眼处,一定会有几家专门卖米线的摊位,酸浆米线、干浆米线、卷粉、米干、饵块、饵丝……各种新鲜米制食品摆满摊位。“给我称三两、半斤、一斤……”顾客们围着摊位,说着不同的口音,买得最多的就是米线。

一种美食一座城,一种早餐一份美味。米线,对于昆明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就像武汉人说,美好的早晨从一碗热干面开始;兰州人说,一碗牛肉面才是元气满满一天的开始;昆明人要是早起不来一碗地道的米线,一整天都会没精打采。好比重庆人在外面会想念小面,天津人身处异乡会想念煎饼果子,只要你问一个昆明人他最放不下的是什么,他肯定回答:“一碗米线。”

民以食为天,吃是一等一的大事。随着五湖四海的人群到来,独特的移民文化,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美食,同时也养成了昆明人挑剔的味蕾,但唯一不变的还是对米线的钟爱。

昆明的传统早餐,简单却又不失美味,好吃又饱腹。一碗简单的米线,随着浇头的不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口味变化。小锅米线、猪脚米线、脆旺米线、羊肉米线、肠旺米线、臭豆腐米线、牛肉米线、鳝鱼叶子米线、豆花米线、草芽米线、菌子米线、卤鸡米线、汆肉米线……丰富多彩的米线食品,成了昆明人最不能割舍的舌尖情结。而要满足自己舌尖上的味蕾情结,去菜市场是重要途径之一。

凌晨4点,在昆明东市区一个农贸市场卖米线的朱师傅已经忙碌起来,米线厂家的送货车会送到摊点。拿到货后,他需要将米线分摊,然后逐一给各米线店客户送过去。清晨7点多,朱师傅整理好的米线摊迎来了第一波顾客。

新鲜的米线,看上去晶莹剔透,口感润泽嫩滑。早起的昆明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围在摊位前,选购尚有余温的米线,期待着回家用小锅一煮,添加上自己爱吃的肉帽和蔬菜,在热腾腾的米线中,开启崭新的一天。(记者吴劲松报道)

时尚范挎在菜篮子上

在人们的印象里,菜市场是一个有烟火气的地方,菜市场的环境不必好,但菜一定要新鲜实惠。近两年来,随着菜市场的提升改造以及菜贩的与时俱进,在接地气的菜市场也可以体会到时尚感。

菜市场的时尚体现在它现代化的装修上。2019年,西山区前卫西路月光宝盒对面的菜市场——前卫西路菜市场刚开业的时候着实让人稀奇了一把。这个菜市场不但有两层楼,还安装了扶手电梯。这个地方以前是一个商业楼,闲置了好几年才被改成了菜市场。菜市场一楼卖水果、卤味等,二楼则是卖蔬菜和肉制品。所有摊位都是标准摊位,看上去更整洁,少了以往菜市场的杂乱。市民刘奶奶说,当年她第一次逛装有扶手电梯的菜市场时,觉得很是洋气拉风。而今,新建的菜市场装扶手电梯的、地面铺瓷砖的,摊位装修干净整洁的已经不在少数,与现代化接轨,这也是菜市场的时尚感。

菜市场的时尚还体现在它开始进驻商场。广福路爱琴海的菜市场是2021年才开起来的,它的位置就在爱琴海商场的外层底商,是将好几间商铺打通开起来的菜市场。菜市场还在建的时候,住在旁边的市民郑先生便很惊讶,“商铺这么贵的租金,在这开菜市场不得亏死啊。”但事实是,这个菜市场不但开起来了,生意还不错,周边的居民买菜也更加方便了。跻身豪华商圈,这样的菜市场本身就带着一定的时尚气质。

菜市场的时尚还藏在那些有时尚潜质的菜贩身上。前几天,记者在南华菜市场买菜时发现,众多菜贩都是把菜一堆一堆地堆好售卖,唯有其中一个菜贩独树一帜。他的摊位上摆了好几个古朴罗兜,他把黄瓜、胡萝卜等等菜品在罗兜里面分层摆放,里面还用相应的菜叶铺垫做装饰。就是这样的“摆盘”让他的摊位时尚指数瞬间上升,让人看了更有购买的欲望。事实证明,菜市场沾上点时尚,生意也能变得更好。

菜市场的时尚还体现在那些穿着时髦的顾客身上。大多数人觉得去菜市场买菜的应该是大爹大妈,但如今逛菜市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爱琴海菜市场,每到下班时间,就能看到很多穿着制服、提着公文包、踩着高跟鞋的上班族到菜市场买菜。张女士在爱琴海旁边的银行上班,她说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菜市场买点菜回家做饭。和张女士一样的上班族不在少数,白天他们是职场精英,晚上也要回归油盐酱醋、人间烟火。周末的上午,去逛逛篆新农贸市场、南华菜市场,就会发现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他们挤进小店吃米线,在摊位前选购菜品,不亦乐乎。(记者倪瑗报道)

相关知识

在昆明,菜市场+美术馆=?
有一种游昆明叫逛菜市场
本地嬢嬢推荐的4个昆明菜市场,好吃又好逛!
神奇!云南菜市场里的生物多样性
重庆菜市场花店
绿色的都是菜,会动的都是肉,谁都野不过云南菜市场,云南十八怪,鲜花论斤卖,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卖鲜花犹
菜市场中的昆明风习,从坝子到坝子
家门口的菜市场 看得见的新变化(经济新方位)
清明游“春城”! 逛农贸市场成新风尚,打卡昆明“宝藏”菜市场→
传统菜市场中的经济学

网址: 重新“遇见”菜市场里的昆明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3096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全球美食汇聚 创新引领未来:光明
下一篇: 【产品简报】2025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