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为蔷薇科枇杷属多年生木本果树,栽培历史悠久[1-2]。其花期一般在秋冬时节,果实成熟于初夏时分,果实柔嫩多汁,酸甜适口,风味独特,富含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维生素和类黄酮等多种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3]。枇杷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及健胃等多种功能,是一种药食同源水果[4-5]。其经济价值较高,不仅可以鲜食,还可以加工成饮料、罐头、果脯等。
相关研究人员在枇杷栽培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研究,陈锦辉等[6]从品种、种植环境选择,土壤治理、施肥,果树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陈方永等[7]研究指出,优质的种质资源是实现枇杷高产稳产的基础。本文结合广东梅州大埔县洲瑞镇气候特点,从建园定植、土肥水管理、树体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和采后保鲜技术等方面总结枇杷高产栽培技术和采后保鲜技术,为相关地区枇杷高产栽培和贮藏提供参考。
研究区地貌四周环山,中间低平,形如盆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温和、雨热共季、夏长冬短等特点。受季风、地形和地势的影响,研究区表现为风力微弱,秋、冬、春多雾。年平均气温21.4 ℃,年极端最高气温39.2 ℃,常出现在7月,年极端最低气温-2.9 ℃,常出现在1月。1月平均气温12.6 ℃,为最冷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 ℃,为最热月。年平均降水量约1 500 mm,降水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雨、旱季明显,但季节分布不均。年日照时数1 728.8 h。综合表明,研究区气候条件适宜枇杷生长。
2.1 建园定植
2.1.1 园地选择
邱继水等[8]研究指出,枇杷建园应选择在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pH 5.5~6.5且排水良好的地块。园地海拔应低于1 500 m,选择光照充足,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的丘陵、平原地区,如果是山地建园,应选择25 °以下的缓坡地或斜坡。
2.1.2 定植
定植前1~2月挖好0.8 m×0.8 m×0.8 m的定植穴,施足底肥。宜在2月春梢萌发前进行定植,苗木选择嫁接口愈合良好、根系完整且生长健壮的营养袋苗。在雨季结束前,也可安排初夏或秋季定植。定植密度一般为50株/667 m2,株行距3.5 m×4.0 m。种植时将苗木垂直放入种植穴,然后回土压实,使根颈低于树盘地面2~3 cm,苗木不宜栽植过深,以苗期的入土深度为界,栽植后立即浇足定根水,适当短截部分枝叶,后覆盖穴面。
2.2 土肥水管理
2.2.1 土壤管理
土壤养分是保证枇杷生长结实的必要条件。逐年对枇杷幼树进行扩穴改土,进而实现土壤全面改良,有利于提高其产量。从定植次年起,每年夏、冬两季结合重肥施用进行土壤改良。具体措施包括逐年向外扩展开穴,在定植穴外围开挖土沟,将深层心土与秸秆、有机肥及石灰分层填埋;表层土壤则与复合肥或磷肥充分混合后,回填至土沟上部。许奇志等[9]研究表明,幼树树盘宜覆盖免耕,树盘外间作豆类等作物或通过生草栽培形成枇杷果园良性草种群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果园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结果期,树干50 cm内不覆草,树盘可覆草,土壤采用清耕覆草法,即一年清耕数次,在冬季清园、春季疏果前及采后施肥期时进行,其他时节保持自然生草状态。
2.2.2 施肥管理
定植前应施足底肥。幼树期管理以促梢、壮梢,促进树体生长,培养早结丰产树冠为目标。幼树首次追肥一般在第二次新梢后,1年生幼树每年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400、200、300 g/株;2~3年生幼树,其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较1年生幼树分别增加100、50、75 g/株。马巧莉等[10]研究表明,喷施微生物菌剂,能增加枇杷幼苗生物量,促进枇杷幼苗对氮、磷和钾养分的吸收与转运,还能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
结果树的施肥种类、施肥时期和施肥量应根据枇杷的物候期、树龄树势、需肥特点和年结果量等来确定。一般每年施肥3~4次。柯裴蓓等[11]研究表明,1月下旬至2月上旬疏果后施复合肥0.50~0.75 kg/株,可促进果实膨大;果实膨大期,喷施2~3次叶面肥;2月下旬至3月下旬施采果肥,施有机肥35~40 kg/株、复合肥1 kg/株,以恢复树势,补充果实生长消耗的树体营养,并促进夏梢抽生、花芽分化、根系生长;8月中旬前施壮花肥,施有机肥50~70 kg/株,为花蕾的发育提供营养,促使花穗壮大和提高坐果率,并提高植株抵抗病虫害和冬季低温的能力。
2.2.3 水分管理
枇杷喜湿不耐涝。在花穗形成期、开花期、幼果发育期如遇干旱少雨天气应及时灌水,以保证水分充足和均衡供应,还可建立自动化喷灌系统,实现水分精准供应,并减少裂果的发生。连续雨天应及时排水,避免果园积水,造成烂根或烂头。谭晓强等[12]研究表明,6—7月,花芽生理分化期果园要停止灌溉,适当控水,注重果园排水情况,保持适当干旱更有利于花芽分化。
2.3 树体管理
2.3.1 幼年树管理
幼树冒新梢后开始追肥,可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高氮复合肥,或喷施0.3%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根外追肥,以氮肥为主,注意薄肥勤施。在主干40~60 cm处短截定干,主枝留3~4个,每个主枝留2~3个副主枝,借助木棍、绳子或竹竿等工具,通过拉枝、吊枝和撑枝等方法来改变枝条生长方向,使枝条向外延伸,加大枝条开张角度,构建出具有多个主枝且高光效的树冠形态。通常经过3年,树体能达到6~7 级的分枝量,形成丰产结果树形。
2.3.2 结果树管理
冬春季修剪结合疏果进行,剪除树冠内的衰弱枝、枯枝、密生枝、病虫害枝、徒长枝及交叉枝,以增加树冠内膛的通风透光性。3月下旬采果后进行夏季修剪,结合肥水管理促发夏梢,回缩部分结果老枝、短截健壮的结果枝和强营养枝,对有叶结果枝保留5~7片叶,短截、疏除无叶结果枝或果轴,培养低位枝组,防止结果部位外移。秋剪要摘除过多或过早的花芽、花穗下副梢(秋梢),短剪徒长枝等。修剪时要求剪口平滑,剪口下要留叶。
2.4 花果管理
依据树势选择肥水、环割、药物等方式促花。疏花有利于促进花蕾发育,提高坐果率。8—9月中旬开始疏花,应先疏除过多的花穗,以减少对树体养分的消耗,再对留下的花穗进行疏蕾。在花穗已明显但尚未开花时,依据去弱留强、去迟留早、去外留内,树冠上部多疏、中部少疏的原则进行疏花,疏除过早和过晚的花穗,保证留下的花穗花期较一致。依据树势5个枝头留2~3个花穗,3个枝头留1~2个花穗,叶果比保持在20∶1,从花穗基部折断,叶片尽量保留。在侧花穗轴刚分离时进行疏花蕾,可摘除主侧轴末端占全长1/3的花蕾,使支穗结构合理,花期集中,便于套袋。
疏果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果率[13]。11—12月,在谢花后至幼果蚕豆大小前、冻害危害解除后进行疏果。先疏除部分过多的果穗,然后逐穗疏去畸形果、病虫果、残裂果、低质果和密生果,再疏除过大和过小果。刘永霞等[14]研究指出,枇杷为大果型品种,每穗保留3~4个大小一致、茸毛完整且发育良好的果实,其经济效益较佳。树势强的树适当多留,反之则少留。通常将果穗中部大小一致的幼果留下。
许奇志等[9]研究指出,疏果后立即进行套袋,以减少裂果、病虫果和日灼果的数量,同时预防鸟害。套袋前喷施1次广谱性杀虫杀菌剂的混合药液综合防治病虫害,选择表面有反光膜或防水材料的果袋。果实套袋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避免果袋与果实直接接触。先从树顶开始套,然后向下、向外套。不同熟期的果实,套袋时应做好标记,有助于在果实成熟时能够按照不同的批次进行有序采收。对于春节上市果,还可在袋里裹上松软纸巾保温。果穗外套上锥形果袋是套袋合格的标志。
2.5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及时清理病虫为害的枝干,以防病原菌、害虫进一步扩散。冬耕时,彻底清除落叶、枯枝等,以减少虫卵的附生。郭吓忠[15]研究表明,春季新梢生长期、开花期和果实套袋前期,以23~30张/667 m2的密度挂黄、蓝板,可物理诱杀蓟马、叶蝉、蛾类成虫等害虫;通过悬挂性诱剂,释放天敌防治枇杷木虱、黄毛虫、梨小食心虫等害虫。春、夏、秋季的新梢抽生期,叶斑病、炭疽病等病害集中在叶部;叶斑病发病初期喷施5%氨基寡糖素800倍稀释液,炭疽病高发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1 0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
3.1 采收
枇杷的糖分在果实转色成熟前15 d左右迅速增加,此时果实的甜度升高、酸度下降。枇杷果实无后熟作用,全面着色后品质基本不会再提高,但过早采收会导致果实糖分少、酸度高、肉质粗、汁液少,其品质显著降低;过晚采收会导致皱果、落果和烂果数增加[16]。枇杷花期长,果实成熟期不一致,应依据枇杷果实采后用途分期分批采收。若作远销或加工罐头等应提前采摘。采收时间应选择晴天无露水的早晨、傍晚或阴天。枇杷果皮较薄,且表皮被一层细腻茸毛,采收时只与果柄接触,果穗和套袋一起采下。整个采收过程应轻拿轻放。
3.2 包装和运输
枇杷鲜果采后,应挑出伤果、裂果、病虫果、畸形果等不合规格果,然后按照GB/T 13867—1992《鲜枇杷果》进行分级包装。单果用泡沫网进行包装后再装箱,包装箱内壁、底部和每层之间均垫上柔软垫层。包装完毕后应在箱外注明产地、规格、数量、品种和等级等信息。枇杷采后不耐贮运,在运输中应轻拿轻放,有条件的尽量采用冷链运输。
3.3 采后保鲜
枇杷采后贮藏保鲜环节至关重要。其采后生理代谢依然旺盛,贮藏期间水分容易散失,从而导致果肉出现木质化,粗糙少汁、味淡等品质劣变现象。其果皮较薄,采收、包装和贮运过程中,容易受机械损伤并发生冷害、紫斑病和褐变等生理性病害,从而导致枇杷发生溃疡病和炭疽病等侵染性病害,使果实大量腐烂,降低果实商品性,造成经济损失[17]。常采用低温、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和气调贮藏等方式进行贮藏,以保证枇杷果实质量。
3.3.1 低温贮藏
低温贮藏是目前果蔬贮藏中应用较普遍的保鲜方法。温度是调控果实采后生理代谢的关键环境因子,对呼吸强度、膜透性及糖酸含量等指标具有显著影响。适宜的低温条件能够有效抑制果实呼吸代谢,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延缓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等风味物质的降解,从而在维持果实原有风味品质的基础上显著延长其贮藏期和货架期。枇杷的适宜贮藏温度在6~8 ℃,在此条件下贮藏20~25 d仍能保持良好的风味品质且不出现冷害症状[18-19]。此外,枇杷的贮藏应控制湿度和气体成分,以确保其新鲜度和风味。使用0.02 mm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包装枇杷,湿度控制在90%~95%,同时保持6~8 ℃的低温,可以延长2个月的贮藏期。
预冷可以使果蔬的代谢维持在较低水平,以保持其质量。同时,通过预冷还可以提高水果的低温适应性,增强耐冷性,从而有效抑制冷害形成。枇杷果实在12 ℃的低温下预处理2 d,能够显著延缓‘早钟6号’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以及果皮电导率和果实硬度的上升,使果实在贮藏后期仍能保持较好的品质和风味[20]。郑现容等[21]研究显示,将枇杷放入11 ℃下预冷 2 d,然后转入8 ℃预冷2 d,再转入 5 ℃下预冷并贮藏,该梯度预冷复合低温贮藏模式能够有效保持枇杷果实的外观品质,有效抑制果实褐变度、硬度、木质素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以及总酸、抗坏血酸及出汁率的下降,进而有效延长枇杷的贮藏期限,并避免低温冷害。
3.3.2 1-MCP处理
1-MCP是一种新型乙烯受体抑制剂,通过抑制肉桂醇脱氢酶(CAD)、4-香豆酸酯辅酶A连接酶(4CL)、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乙烯诱导酶的活性进而减少乙烯的合成,抑制乙烯的生理活动,达到保鲜效果[22]。1-MCP无毒无味,应用于果蔬保鲜中,可以有效延缓果蔬的衰老进程,延长其贮藏时间,并减缓果实冷害发生,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23-24]。孙思胜等[25]研究表明,室温条件下,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枇杷果实采后失水,延缓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度和纤维素酶活性的上升速度;遏制贮藏中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并显著降低枇杷果实在贮藏期间病害的发生率,维持枇杷果实的贮藏品质。Cao等[26]研究显示,20 ℃下枇杷果实用1-MCP熏蒸24 h,后贮藏于1 ℃的低温环境下,贮藏期可达35 d,并且果实衰变率较低,总黄酮类和总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
3.3.3 气调贮藏
气调贮藏是较为有效的保鲜技术之一,指在适宜温度下,通过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比例,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延缓果蔬变软、变黄、品质变劣和其他衰老过程,达到延长果实保鲜期的目的。该技术通过建立低氧(O2)和高二氧化碳(CO2)浓度的贮藏环境,有效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该环境条件能够阻断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生理作用的发挥;还可抑制某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降低贮藏期间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概率。这些协同效应共同实现了果蔬的长期保鲜贮藏目标。何志刚等[19]研究表明,‘早钟6号’枇杷适宜的贮藏温度在6~8 ℃,适宜的O2浓度在4%~6%,CO2浓度在4%~6%。
3.3.4 其他贮藏方式
除了上述常见的枇杷保鲜方式外,还有一些新型的保鲜贮藏方式。郎雅琼[27]研究了乙醇对常温下枇杷果实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醇处理能减少采后果实的腐烂变质,间接提高枇杷果实的抗病性,在浓度2 mL/kg时对其腐烂抑制效果较好,同时抑制果实硬度的上升和出汁率的下降,延缓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保证了枇杷果实在贮藏期间的风味和品质。当乙醇浓度达到4 mL/kg及以上时会加速枇杷果实腐烂。许佳[28]研究表明,超声波(400 W)复合0.4%的过氧乙酸处理枇杷果实6 min,能显著抑制枇杷果实腐烂和褐变的上升,延缓硬度下降,同时能显著提高枇杷果实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从而抑制活性氧的积累,并提高枇杷果实的DPPH清除率。
综上,本文总结了枇杷高产栽培技术和采后保鲜技术,助力果农掌握其田间管理技术,形成规模化种植,提高枇杷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枇杷的市场营销越来越注重品牌创建和果品的安全性,将枇杷品牌创建与文化相结合,创建当地特色品牌。与此同时,拓展枇杷深加工产品研发,如枇杷果脯、果糕、果汁、果膏、果酒等产品,以提高其附加值。通过枇杷采后贮藏、深加工以及长途远销,延伸产业链,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兼具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市县科技创新支撑项目(2023A0304)
{{custom_fund}}相关知识
大枇杷高产栽培管理技术.pptx
水蜜桃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枇杷种植的栽培方法(枇杷树高产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
枇杷采后的科学管理
亚热带水果高效生产及采后增值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建议幻灯片.ppt
花卉的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ppt
枇杷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浅析百合鲜切花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doc
猕猴桃果实采后保鲜技术
花卉的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汇编课件.ppt
网址: 枇杷高产栽培及采后保鲜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31842.html
| 上一篇: 《枇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正版图 |
下一篇: 枇杷高产栽培技术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