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曲新闻网讯:当北方温室里结出南方的火龙果,这不仅是舌尖上的新鲜事,更是农业转型的生动写照。在我县楼子营镇柏鹿泉村,邬瑞华借助现代农业科技,大胆尝试“南果北种”,打造生态采摘园,成功走出一条特色致富路。不仅打破了水果种植的地域限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样本”。
十月的河曲,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柏鹿泉村的火龙果基地里,一株株翠绿的火龙果树整齐排列,鲜艳的果实点缀其间,宛如一颗颗红宝石,熠熠生辉。这片曾经被认为只能种植传统作物的黄土地,如今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59岁的邬瑞华用粗糙的手掌轻抚着红得发紫的果皮,正在大棚里采摘的他,语气里满是自豪。如果说在河曲种出火龙果是个奇迹,那这奇迹的背后,是打破常规的勇气与无数日夜的艰辛探索。多年前,从事农产品购销的邬瑞华在北方城市看到了火龙果种植的成功先例,一个大胆的想法便在他心中萌芽。
  邬瑞华说:“我看到呼市、薛家湾能种,就想咱们河曲也一定行。我就想回来试一试,让咱们河曲人也吃上新鲜的南方水果。”
  

   2023年,邬瑞华拿出全部积蓄,三次远赴海南等地拜师学艺。他的几个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温度、湿度、授粉、疏花等每一个火龙果种植细节。归来时,他不仅带回了果苗,更带回了技术与坚定的信念。然而,这个看似朴素的梦想却引来不少质疑,连大棚管理员最初也认为他是“异想天开”。
管理大棚工作人员说:“我一开始也不信这儿能种火龙果。但我本来就是种大棚的,就想着试一试。要是成了,经济上有收入,技术上也能学点新东西,都有收获。”
邬瑞华说:“最早从山东引进的苗子只有这么高。技术员说40天发芽,可到了时间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心里直打鼓。没想到快50天时,芽儿终于冒出来了——那一刻,真是松了口气。”
通过精准控温、配合羊粪等有机肥料,邬瑞华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北方大棚的生态种植模式。第一茬果实成熟时,其出色品质赢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邬瑞华说:“技术上就是控温控光,火龙果必须在20到25度,光照12小时以上。我们这儿昼夜温差大,反而有利于果糖积累,种出的果子品质特别好。”
如今,邬瑞华的火龙果采摘价每斤10元,单棚年产量超2000斤,年收入稳定在14万元以上。更令他自豪的是,他“南果北种”的试验田里,香蕉也已试种成功。
喜悦并未让邬瑞华停下脚步,如何进一步拓展销路,已成为他下一步的重点。
邬瑞华信心百倍地说:“鲜果采摘、研学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对接本地企业做深加工。我还准备引进百香果、无花果、小金桔等水果,让大棚里的‘南果队伍’更壮大。棚外,我要利用荒山荒坡,种上本地特色的梨、苹果、大杏、枣,把这片黄土地,变成四季有果的花果山!”
“南果北种”的成功,也带动了乡亲们共同致富。邬瑞华的大棚吸纳了村里二十多个劳动力,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柏鹿泉村第一书记许罡说:“柏鹿泉村地处半山丘陵,是纯农业村,2017年整体脱贫。过去主要种西瓜、香瓜和红葱。邬老板承包大棚,为村里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是新农业、新业态的有益尝试。他不仅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还解决了二十多人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下一步,我们将对二百多亩荒坡进行‘花果山’式整体规划,为乡村振兴探索新方向,村里会全力支持。”

   一片黄土地,一颗“南果心”。从种植普通作物到收获“南国金果”,邬瑞华用他的实践证明,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撑下,黄土地能够生长出无限的希望与可能。
  ( 杨成林 王春梅 张玉洁 苏一鹏 贾鼎耀报道)
  
(责任编辑:窦占伟)
相关知识
“南果北种”成为新趋势,为何要南果北种?
耀州区:南果北种 火龙果“甜蜜出圈”
“南果北种”,石桥镇陆桥村火龙果格外喜人
把控4个关键环节,火龙果“南果北种”一点儿也不难
“南果北种”在南京受热捧
铜川市耀州区:南果北种 火龙果“甜蜜出圈”
铜川耀州:南果北种 火龙果“甜蜜出圈”
南果北种 莲雾成熟上市
“南果北种”喜丰收,火龙果带来好效益
“南果北种”铺就火红致富路
网址: 南果北种:河曲县孕育“火龙果奇迹”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34058.html
| 上一篇: 高枝压条 | 下一篇: 火龙果种植户的致富“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