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颗“黄金果”的富民辩证法——贵州罗甸火龙果产业多元发展调查

一颗“黄金果”的富民辩证法——贵州罗甸火龙果产业多元发展调查

转自:新华财经

地处黔南山地西南部的贵州省罗甸县,凭借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的天然优势,将一颗外表火红、内里甜蜜的火龙果,做成了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黄金产业”。自2007年引种以来,这片土地上生长的火龙果不仅于2015年为罗甸赢得了“中国火龙果之乡”的美誉,更在实践中探索出有机种植、文旅融合、循环种养等多元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发展之路。


自然禀赋育“金果” 有机种植立标杆

罗甸县独特的自然条件,为火龙果的糖分积累和品质提升提供了理想环境。经过十余年发展,火龙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奠定这一产业根基的,是对品质的坚守。

在沫阳镇兆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虫情监测系统实时守护着果园。这里全程采用有机种植模式,坚决不用化学农药和化肥,转而依靠农家肥和生物防治。“我们已获得‘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并正推进有机认证。”基地负责人介绍。罗甸县副县长何玉林表示,全县始终坚持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全力维护“中国火龙果之乡”的金字招牌,让市场对罗甸火龙果的“天然优质”属性深信不疑。

枝叶蔓发“接二连三” 文旅融合拓新路

火龙果产业的枝条不断蔓发,延伸出更多可能性。在龙坪镇越秀山庄,火龙果不仅是农产品,更是吸引游客的磁石。这里打造的夏令营基地,集采摘、民宿、科普、休闲于一体,吸引了大量周边城市客源。

“农事体验、户外挑战等活动很受欢迎,提升了附加值,也打响了知名度。”基地运营者说。不远处的红心火龙果观光园,则推出了火龙果主题农家宴,形成了“体验+消费”的闭环。农旅融合,有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让火龙果的价值超越了田间地头。

一田双收“生态经” 循环种养增效益

在沫阳镇红岩火龙果基地,一种“上有果、下有鸡”的生态循环模式令人眼前一亮。走地鸡在火龙果架下穿梭,啄食虫草,其粪便反哺果树,减少了化肥农药投入,降低了成本。

“这些走地鸡很抢手,常常还没出栏就被预订一空。”基地负责人说,“我们推出的‘走地鸡+火龙果’组合套餐,效益比单卖果子好得多。”目前,该基地正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土壤改良试验,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更坚实的技术路径。

破解成长“烦恼” 迈向高质量发展

产业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流通体系、品牌保护、产业链延伸等现实挑战。新华社分析师指出,当前需聚焦关键环节,通过建设更强大的冷链物流与销售网络,强化区域公用品牌保护与市场秩序规范,深化文旅融合挖掘消费潜力,以及持续加强科技支撑与标准化生产来筑牢产业根基。

唯有针对性施策,方能有效破解发展瓶颈,推动罗甸火龙果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让这颗“黄金果”持续释放更强劲的富民效能,照亮乡村振兴的奋进之路。(张勃)

编辑:姜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一颗“黄金果”的富民辩证法——贵州罗甸火龙果产业多元发展调查
罗甸火龙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全产业链建设对策
罗甸:3万亩火龙果火热上市
贵州罗甸火龙果种植
贵州市罗甸火龙果种植
贵州罗甸火龙果的种植
贵州罗甸:农业现代化发展保持高位增长态势
罗甸火龙果: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罗甸县火龙果产业
罗甸县社:良技良法赋能3万亩火龙果火热“出圈”

网址: 一颗“黄金果”的富民辩证法——贵州罗甸火龙果产业多元发展调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3407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农场种植选择推荐 饥荒联机版什么
下一篇: 火龙果种植前景,成本与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