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 焦晋川,钟信,秦嘉励 (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雅安 625014 ) E-mail :jjy 摘 要:若尔盖湿地是我国宝贵的湿地资源,享有“ 高原之肾”的美誉。它在涵养水源、保持 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控制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人类活动的 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 功能明显下降。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湿地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笔者对 若尔盖湿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表明:各种自然因素和过载放牧、挖沟排水、滥 垦滥伐、开采泥炭等人为因素是若尔盖湿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叠加 效应加速了其退化,高寒高海拔环境,尤其是低温导致了退化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采取 全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手法并配合经济转型与生态补偿才是若尔盖湿地保护的 根本出路。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沙漠化;生态补偿 1 前 言 若尔盖湿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也是黄河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 涵养地之一,享有“高原之肾” 的美誉。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核心保护区, 对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等。但随着人类活动的 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 能明显下降,如不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地区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迄今为止, 有关若尔盖湿地保护及沙漠化治理的工作主要包括地质考察[1~2] 、动植物种类调查、建立保 护区以及少量治沙工作等。对当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法进行详尽、全面的论述尚不多见, 对如何处理湿地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未见报道。这使得众多研究成果在当地施用不得 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的甚至出现理论不能与实际结合的情况。这很难满足对本区生态 重建和保护的需要。笔者通过文献调研,走访和实地观测等研究方法,对本区生态影响因子 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国内外关于湿地生态保护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地实际情况,探讨了该 湿地生态保护方案及未来规划方向。以期能为若尔盖湿地生态重建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做出贡献;为青藏高原及西 部地区更大规模的草原、湿地的沙化治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对策。 2 若尔盖湿地的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 2.1 自然环境特征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N33°11´—33°57 ´,E102°02´—102°52 ´),平均海拔 3500m,面积30 万km2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寒温带气候特征。长冬无夏,春秋短,冬 季寒冷干燥,多风雪,温季短暂多冰雹。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0.6℃—1.2 ℃, - 1 - 极端最高温度24.6℃,极端最低温度-29.5℃。霜冻期平均22d,年日照2507h ,平均年降水 量约为600—750mm ,5 月—10 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90% 。蒸发量1212.7mm ,相对 湿度68%,绝对湿度5.1 毫巴,干旱指数 1.85[3] 。本区沼泽覆盖率达20—30%,贮水量8.4 亿m3 。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丘陵、河谷与阶地。闭流、伏流与古冰蚀谷地宽阔,各类湖 泊,碟型洼地星罗棋布,为湿地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3] 。湿地中潜水距地面多少于 1m。闲 流或伏流宽谷地表大面积积水,潜水多是带状或泉源溢出,直接或间接补给湿地。本区广泛 发育了高原草甸土、高原沼泽土、高原泥炭土,集中分布于黑河流域中下游宽谷和湖滨洼地, 地面常年积水或为季节性积水。除此之外,本区还发育有高原褶土,生草冲击土等类型土壤 [4] 。 2.2 生物资源状况 [5] 本区植被以高山草甸、沼泽植被为主 。草甸植被分布于山原及丘陵地带坡地、阶地和 宽谷,主要为莎草科、禾本科植物。沼泽植被集中分布于黑河、白河中
相关知识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与保护方案.pdf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保护巧做“加减法”
若尔盖高原湿地水生植物现状及保护策略
科学网—【科学时报】若尔盖湿地修复:生态噩梦盼苏醒
推动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湿地生态研究站投用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第一次环评公示
黄河生态行・走进四川丨一位湿地守护者镜头里,若尔盖花湖的枯萎与盛开——中国环境网
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及防治退化对策
四川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湖泊面积扩大3倍 若尔盖花湖还湿一年见效
网址: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与保护方案.pdf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36797.html
| 上一篇: 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2008 | 下一篇: 【大学课件】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