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有哪些?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有哪些?

新生儿的降临给家庭带来无尽喜悦,但他们稚嫩的身体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对于保障宝宝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新生儿黄疸

(一)症状表现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足月儿一般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宝宝精神良好,吃奶正常。病理性黄疸则出现时间早,可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发生,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 12.9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 5mg/dl;早产儿大于 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 5mg/dl。除皮肤黄染外,还可能伴有嗜睡、拒奶、呕吐、发热等症状。

(二)发病原因

生理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过多、肝脏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增加等原因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病理性黄疸可能是由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感染、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因素引起。

(三)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妊娠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应积极治疗,降低胎儿异常风险。

合理喂养: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有助于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减少黄疸发生。若母乳不足,可适当补充配方奶,但要注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过度喂养导致胃肠负担加重,影响胆红素排泄。

二、新生儿肺炎

(一)症状表现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呼吸频率增快,可达 60 次/分以上;口周发绀,即嘴唇周围青紫;咳嗽、发热、精神状态不佳、吃奶减少或呛奶等。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点头呼吸等危重症表现。

(二)发病原因

宫内感染:母亲在孕期感染病原体,如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经胎盘传播给胎儿,导致宫内肺炎。

分娩过程中感染: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羊水或因产程延长、窒息等原因导致病原体侵入肺部引发肺炎。

出生后感染:出生后新生儿与外界环境接触,由于免疫系统不完善,易受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通过飞沫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引发肺炎。

(三)预防措施

做好孕期保健:孕妇在孕期应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原体传给胎儿。

注意分娩卫生:分娩时要选择正规医院,确保产房环境清洁、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急产、滞产等情况发生,减少胎儿窒息缺氧的风险。

三、新生儿腹泻

(一)症状表现

新生儿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数次甚至十几次,大便性状改变,可为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或带有黏液、脓血等。同时可能伴有呕吐、腹胀、发热、精神萎靡、吃奶减少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脱水表现,如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

(二)发病原因

感染因素: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新生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可通过食物、水源、手等途径传播。

非感染因素:喂养不当,如喂养过多、过少、食物成分不适宜(如过早添加辅食、奶粉冲调过浓或过稀等);乳糖不耐受,由于新生儿肠道乳糖酶分泌不足,不能充分消化分解乳糖,导致肠腔内渗透压增高,引起腹泻;腹部着凉,使肠道蠕动加快,也可诱发腹泻。

(三)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人工喂养时,奶具要严格消毒,奶粉要按照说明书正确冲调,保证奶液浓度适宜。

合理喂养方式:根据新生儿的消化能力合理安排喂奶量和喂奶次数,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需要从孕期开始,贯穿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护理的各个环节。家长们要重视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做好各项预防措施,为宝宝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宝宝茁壮成长。

相关知识

幼儿常见病有哪些及症状
春夏秋冬常见疾病有哪些?一年四季常见病防治
春季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植物黑斑病预防措施有哪些
花斑癣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夏堇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
食品安全与常见疾病
新生儿用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50种常见疾病目录、50种重大疾病包括哪些
多肉植物病害防治攻略,常见疾病解析与应对策略

网址: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有哪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3683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狂犬疫苗打两针后面可以不打吗
下一篇: 镇江:科学防治哮喘,让呼吸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