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的常见病虫害、处理方法和防治
写在前面
入夏以来,本人的肉肉先后仙去了不少,这使我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和心灵创伤!挂掉的肉肉计有古紫一棵、美丽莲一棵、玫瑰莲一棵(多头的!┬_┬)、七福神一棵、艾格尼斯玫瑰一棵、多头红化妆老桩一颗(老!桩!也!会!挂!心痛+狂哭)、老桩缀化月光女神一棵(老桩+缀化多么难得!这种痛惜真是难以言说+短期难以平复啊!)……而好几棵肉肉甚至还来不及留下一张遗照就升仙了。去年夏天安然度过,没想到今年夏天会遭受如此重创!这是我进入多肉坑以来第一次遇到。试想小伙伴们一定也有肉肉没捱过来吧?对比一下我的肉肉阵亡名单,你们是不是感觉好多了?……擦干眼泪、努力平复心情,告诉自己节哀顺变,同时为了尽可能避免肉肉度夏惨剧上演,特向各位奉上以下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多肉植物的常见病虫害、处理方法和防治
转瞬间夏天已过去了一半,进入初伏的气候,小伙伴们你们的肉肉都还安好么?夏天总难免有肉肉或多或少的死去,度夏死亡仿佛是非夏型种肉肉们逃不开的宿命。相比较其他花卉品种来说,多肉植物大部分习性强健,病害较少,但也有几种常见的危害多肉植物健康的病害,其中最常见的是黑腐病、叶片化水、煤烟病、镰刀菌枯萎病、白粉等,另外还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粉虱、小黑飞、蝗虫、蚂蚁等传播病菌、咬噬植物。
一、黑腐病/腐烂
有不少花友问黑腐病有没有特效药?据植物专家说——没有!是的,你并没有看错,没!有!……
黑腐病,多数是因腐生菌引起的,多发于夏天高温多肉植物休眠期抵抗力低下之时,传播途径是空气、受污染的花盆、植器。目前没有特效药能解决这一难题。黑腐并不只发生于多肉植物,其他动植物身上也有可能发生,就比如夏天食物容易发霉,动物伤口容易感染一样的道理。
而对于多肉植物夏天的黑腐病,据我所知从欧美到日韩的大棚也都没有特别的处理方法。先进一些的,用水帘或工业换风机降温通风,有针对性的打几种杀菌药(降温后密封式药蒸),小棚主们也就是吹吹风扇,打打广谱抗菌药。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伤亡还是必然发生的,只是多和少的区别罢了。当然,不是说药完全没有效果,只是说对于黑腐(因为病源很多),效果不明显。举个例子,你打药前1000棵植物可能要死50棵,打药后死45棵,而这个比例放到家庭种植的多肉植物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而且,采用通风和降温的方法取得的效果明显要好于打药,所以与其花钱买还不知道效果如何的药,还不如多通风透气呢。
一旦多肉植物上有地方褪色并变软发黑就是烂了,抢救的办法就要立刻切掉植物烂掉的部分,经过处理后重新入土发根。切割时刀具和人手前后都要消毒,以免传染其他植物。真菌性感染的话要用杀菌剂(如多菌灵)喷洒植物,伤口必须完全干燥后才能入土。
1.关于黑腐的描述
黑腐/腐烂是多肉植物最常出现的一种疾病,通常是由于浇水过多或养殖环境过于湿润而引起的真菌感染。黑腐病常发生于棉蚜或根粉介感染之后,这些害虫吸食植物汁液时造成的伤口会引起真菌感染。
多肉植物大多生长于沙漠气候中,适应的是极度干旱的生长环境,所以浇水绝不能过多,而且两次浇水之间应当让土壤干透。腐烂的另一个原因是土壤介质不透气。一定要用透气排水介质,保证水在茎部积淤时间不超过几分钟。
黑腐病/腐烂的表现形式很多,而且当你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要时刻警惕植物上褪色的区域,以及变软、变糊状的茎和叶子。
①冠部腐烂:植物内部腐烂,导致植株倒下。
②茎部腐烂:多发生于大戟科植物,通常出现于茎的底部。
③茎部斑点状腐烂:由桔蝽(Orange stink bugs)引起。
④真菌性腐烂:植株上出现棕色的、水呼呼的污渍。
⑤枝干腐烂:多发生于番杏科植物。
2. 传染性
首先黑腐病是具有传染性的,但并不是说一定会传染。在于植株个体抵抗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同一个拼盆里的植物,A已经烂光了,B却活得好好的,而离它们很远的C也烂了。
3、黑腐病/腐烂的治疗方法
注意:在处理黑腐/腐烂的植株时务必保持器具的干净无菌,在碰其他植株之前务必仔细洗手。
①冠部腐烂:用锋利的刀子削去感染部分,然后往伤口里塞入碎木炭和硫磺,伤口应当完全干燥。
②茎部腐烂:切掉腐烂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当做是扦插苗。一定要在伤口完全干燥后才能入土。
③真菌性腐烂:用干净的刀子切掉受损部分,覆上硫磺。用苯来特和代森锰锌的混合溶剂喷洒植株。
④黑腐病:用干净的刀子切掉感染部分,苯来特喷洒,覆以硫磺。
不过,话又说回来:夏天多肉植物的黑腐是自然界的规律,优胜劣汰。死是必然的。家庭种植多肉植物时难免都会有虫体(卵)带入,上盆或者翻盆时认真洗根、检查、消毒后再入盆,入盆时可以打一些药(市场上多种农业用药对介壳虫有效果,比如毒死蜱等,请小心使用),夏天就多通风降温。会最大程序减少黑腐,如果还死,那没办法了,只有放平心态——种花没有不死的道理。
二、叶片化水
1、化水的成因
多肉植物的原产地大部分生长在干旱或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干旱的地区,所以多肉植物在代谢方式上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特点是气孔白天关闭减少蒸腾(这一点很重要),夜间开放吸收CO2。这是由于夜间温度比较低所以通过气孔丢失的水分要比白天少得多,对于植物来说,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水分过快的流失。由于这种方式是在景天科植物上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景天酸代谢途径。而多肉植物的这种代谢方式正是它化水和黑腐的原因之所在。
原产地的高温季节是和缺水季节重合的。为减少蒸腾,多肉植物会在白天关闭。但在我们的家庭种植环境下,高温是和高湿结合在一起的。大的自然环境相较于原产地并不缺水,有的地方比如浙闽两广地区,一年四季都处于高湿环境。再加上我们定期的浇水,所以,不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下的多肉植物相较于原产地来说都处在水汽充盈的状态。
本应该因为干旱和高温而处于休眠半休眠状态的多肉植物却吸收了大量水分,同时因为代谢习惯,白天气孔会关闭减少蒸腾。这两个原因叠加在一起就造成了多肉植物的化水问题。说白了,也就是喝饱了水的多肉植物在高温的状态下热胀冷缩,胀破了细胞壁。这个时候的多肉植物自下而上叶片变得透明,这就是化水。如果不进行紧急处理,霉菌趁虚而入,自然就黑腐了,轻者只是底部叶片透明化水,重者从根茎部黑腐蔓延至所有的叶片,这个时候就只能砍头或者完全丢弃了。
2、解决方法
对于开始化水的植物,要把化水的叶片赶紧摘除丢弃,然后使劲的通风。对于枝干已经化水黑腐的植物要赶紧砍头。在处理腐烂的植株时务必保持器具的干净无菌,在碰其他植株之前务必仔细洗手。用锋利的刀子削去感染部分,要尽可能的多切除一些,然后在伤口扑上抑菌剂。最后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自然风干伤口,如有条件也可以用小风扇对着吹的。
3、预防化水和黑腐
①首先要注意配土问题,这是防止黑腐的前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不同,南方因湿润配土中颗粒介质多一点,北方因干旱配土中粉尘多一点。
②其次是浇水,这是造成黑腐的最直接的原因。
多肉植物的浇水是个大学问。我总结了夏季浇水的三点:不干不浇,注意温差,拼命通风。
不干不浇水。并不是说土壤完全干透再浇水,干透的土壤必定会造成毛细根系的干枯死亡,再浇水反而容易引起霉菌感染,造成黑腐。个人经验是盆表土2厘米干燥就可以浇水了。浇水的时候可以适度放入一部分抑菌剂,要控制剂量和频率,小心药害。浇水量要根据春秋季的浇水量进行适度减少,贴着盆沿浇水或者用纯净水浸盆,用纯净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盆土结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坐盆法是最好的。一般情况下,千万不要看到表层土出现湿气再拿出来。越是疏松透气的土,时间可以越少,因为虹吸作用强。这种浇水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土壤的上部比下部相对干,不容易烂根。因为植物的根尖分为根冠区、生长区和根毛区,只有根毛是吸收水份的主要部位,抗湿能力最强,而根毛区之上的老根已经失去吸水的功能,主要起传输水份养料和固定的作用,抗湿能力差,烂根往往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注意温差。大温差让多肉植物有着漂亮的颜色,但是对于喝饱了水分的多肉植物来说,大的温差却是化水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养殖多肉植物一定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雨前两天不浇水,短期温度落差较大不浇水(不管是增温还是降温)。要适度遮阳,尤其是雨后遮阳。浇水时间多放在傍晚,而不在早晨或者中午,为的是预防太阳的炙烤。对于那些雨后晒肉的大神行径,我只能说,新手,那不适合你!
注意通风。要想让你的肉美丽,请多晒太阳;要想让你的肉活命,请多通风!这和多肉植物的原生态环境有关。南非和纳米比亚、加那利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以及马达加斯加岛及东非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中美洲的墨西哥是多肉植物的主要产地,这些地方不是高原就是海岛,附近有寒流经过,夏季冷凉且多风,因此多肉植物在原产地并不像我们种植环境下休眠状态如此严重。在夏季给多肉植物通风,尤其是浇水后通风,既能降温,同时又带走盆表的水份,防止枝干黑腐。三、煤烟病
很多花友都听说过黑腐病,也经常会聊到说自家的今天又腐了哪几棵。大伙都是闻腐色变,因为黑腐造成的损害比较彻底,一不小心晚发现,可能一整棵肉肉都没救了,砍头、叶插都来不及。
不过,大家是不是碰到过这样的情况:肉肉的叶子慢慢的起皱,起一小片的黑斑,叶子慢慢会干枯掉落。 因为出现的状况感觉没大碍,会以为是水少了,或是晒伤了,或是以为是正常的新成代谢过程。于是浇水,遮阳等。没怎么在意,慢慢别的叶子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最后还会整珠枯萎。 这其实不是我们的种养方法有问题,而是肉肉得了一种堪称多肉植物癌症的病——煤烟病。
煤烟病又称为煤污病、烟霉病,是植物的常见病之一。夏天是介壳虫的暴发期,介壳虫和蚂蚁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植物患煤烟病,因为有伤口的植株更容易感染。煤烟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严重的也危害主干,发病时叶片表面先出现暗褐色的霉斑,以后逐渐扩大,使全叶或大部分叶片表面布满黑色煤烟状物,煤烟层易剥落,使叶片及叶轴、叶柄表面复盖上一层煤烟状物,即病原的菌丝和子实体。被煤烟完全遮盖的叶片,因光合作用受影响而变黄,最终导致整株枯萎死亡。
1、煤烟病病状
多发生在植物的叶片表层,呈褐色、灰色、黑色小霉斑。 究其原因,除了夏天闷热潮湿水土感染外,更多来自于各种虫体携带性感染。蚜虫、介壳虫蚂蚁等除了啃食吮吸植物叶片根部的汁液外,还会分泌排泄粪便,这些分泌物中带有各种菌类,被这些害虫咬伤后会加重感染,滋生多为附生性真菌(多种)病原,进而发病。
2、防治方法
除了日常的养护外,杀虫也一定不能忽视。害虫多数都是在夏天爆发,加上夏天多数景天都休眠,高温高湿更有利于菌类的传染和虫类的爆发,病虫和病菌互相作用,很容易就让你的宝贝死翘翘。
对于煤烟病,可用的药品很多,多数杀菌药都有一定效果。可以在杀虫剂里加入一定剂量的杀菌剂,一周一次,或者杀虫三天后再喷打杀菌剂。代森铵、多菌灵(5%以上浓度。可以用高浓度比例的原液,多加水稀释)、波尔多液等菌类药物,甲基托布津也有效果。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不是所有品牌含有上面成份的药物都有效果,尽量去买一些大品牌或者去农资店买,效果会好一些。
1、病原菌
枯萎病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spp.),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它是专一引起观赏植物维管束病害的病原,也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真菌,分布极广,普遍存在于土壤及动植物有机体上,甚至存在于严寒的北极和干旱炎热的沙漠,属于兼寄生或腐生生活。它不仅可以在土壤中越冬和越夏,还会在不同的观赏植物上表现为不同的专化型。
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在土壤、栽培基质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 病菌有时可能寄存在维管束系统而无症状表现,有时进入维管束系统后能马上堵塞导管,并产出有毒物质,扩散开来且逐渐向上延展
2、繁殖材料
被污染的土壤或基质也是传播病害的来源之一。镰刀菌枯萎病发病最适宜的温度为27℃至32℃,在20℃时病害发生趋向缓和,到15℃以下时则不再发病。
华南地区枯萎病常于4至6月份发生,云南、四川、华东地区枯萎病则常发生于5至8月。
3、药剂防治:可用阿米西达3000至5000倍或卉友(Medallion)4000至5000倍,噻菌灵或多菌灵500至600倍液于种植扦插苗前处理根系及茎基部。在定植、移苗或换盆后使用阿米西达3000至5000倍或卉友(Medallion)4000至5000倍灌根处理一次。在植株营养生长的中后期每隔14至21天使用阿米西达3000至5000倍和卉友(Medallion)4000至5000倍轮换灌根2至3次,即可有效地防除镰刀菌枯萎病的危害。
白粉病是一种较难治疗的病害,即使喷药也不一定能治好。白粉病也是会传染的,发现后要立即隔离。可以置于露天通风和光照条件好的环境下,配合喷洒药物治疗。
1、病因
①水分过多,土壤过分湿润,通风透气不良,滋生霉菌。
②过分干燥,长时间不浇水,过分隐蔽,不见阳光。
③植物品种的自身原因,有些品种比较容易患白粉病。如:长寿花、火祭、赤鬼城、瓦松等。
2、防治
早期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病情严重的要清除病株并消毒病株周围的土壤,减少病情扩散。
①预防方案:控白按1200倍液稀释多菌灵喷施,7天用药1次。
②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控白按800~1000倍液稀释多菌灵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按1000倍液稀释多菌灵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③施药时间:避开高温时间段,最佳施药温度为20℃~30℃。
3、自制灭菌药物
①白粉病初期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每周一次,喷洒一到两次即可治愈。
②大葱液:取大葱50克捣成泥状,加水50克,浸泡12小时,过滤后用滤液喷施,一天多次,连喷3~4天,可治白粉病。
③米醋液:米醋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对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用稀释150~200倍的米醋溶液喷洒于叶面,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可防治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等。六、虫害
1、介壳虫
对多肉植物危害最广泛也危害最深重的当属介壳虫,其他如蚜虫、红蜘蛛、粉虱、小黑飞、蝗虫、蚂蚁等一般是咬噬植物,形成植株创口、疤痕等,但如果和介壳虫相互作用则会助纣为虐,造成传播病菌、造成死亡。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介壳虫:
①概述
介壳虫是植物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常群聚于枝、叶、果上。成虫、幼虫的口器插入植物叶、枝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畸形、皱缩等症状,并诱发煤烟病,为害甚大。介壳虫属小型昆虫,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介壳虫抗药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
②常见种类
介壳虫种类很多,为害植物的介壳虫有吹棉介壳虫、柑橘粉介、木槿粉介、草氯介、红蜡介、日本蜡介、角蜡介、球坚介、褐软介等。除此之外,面对黑腐问题就不得不说到根粉介。
根粉介属同翅目,粉介科昆虫。在盆栽花卉上最常见的有木槿根粉介和仙人掌根粉介,在南方各地均有发生。根粉介无介壳,虫体乳白色,体长仅0.9至2.2毫米,呈长椭圆形。由于虫体细小,很易被人们所忽视。根粉介一生均在盆土内生活,一年发生3代以上。在温室内可一年四季发生。根粉介以植物的汁液为食,但是在多肉植物的原产地,似乎以多肉植物汁液为生的生物并不在少数。为什么根粉介却会那么容易导致黑腐呢?
根粉介导致黑腐病是根粉介的繁殖习惯与多肉植物的植物特性互相作用的结果。夏天是根粉介的泛滥季节,而夏季的大部分多肉植物都处于休眠半休眠状态,植株的抵抗力下降。根粉介大量吸食植物汁液加上植株抵抗力下降再加上充沛的水汽。多重原因的叠加造成霉菌大爆发,头一晚状态饱满,第二天全株黑腐一片叶子都保不住的情况也不鲜见。
要想处理根粉介,重要的还是春秋两季做好预防工作。首先是土壤的预防,土壤每次用之前先消毒杀菌。用之前可以是太阳长期暴晒,或者用微波炉打上两分钟。也可以用药,埋呋喃丹,或者喷介必治。平时遇到介壳虫要趁早喷药,预防蔓延,介必治加抑菌剂,效果还是不错的。其次是植株的防虫,家庭种肉时多少都会有虫体(卵)带入,入手的植物要脱土洗根,脱掉的土要消毒后才能使用。而平时只要植株健康,存在一点根粉其实问题是不大的,可以用针扎死,如果是露养,自然是可以随便喷药了,不过夏季喷药配置比例要稍微稀释一点,防止因蒸发过快而导致的药害。
③防治
首先是加强检疫措施。由于在自然情况下,介壳虫固定生活,一般不活动或活动很少,所以自身传播能力有限,分布有很大的局限性。但现在由于多肉植物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介壳虫随多肉植物苗木调运、引种、交换等传播。在发现有介壳虫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灭,发现个别叶片或枝条有介壳虫时,可用软刷轻轻刷除或用棉花团、布团擦掉,也可结合修剪,剪去虫叶、虫枝。要求刷净、剪净,集中烧毁,切勿乱扔。夏季介壳虫大爆生时,要用药剂防治,主要抓住在卵盛孵期喷药,因为此时介壳尚未形成或增厚,较易用药剂杀死,如果蜡壳已形成,则喷药效果不好。药剂可选用40%氧化乐果、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乳剂、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每隔7到10天喷一次,连续2到3次。
防治方法:
Ⅰ、用白酒兑水,比例为1:2,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介壳虫在春季室温7 ℃ 时,便开始活动。可在4 月中浇一次,此后每隔半个月左右浇一次,连续4 次见效。
Ⅱ、用食醋(米醋)50 ml,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植物茎、叶上轻轻的揩擦,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此法方便、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发亮。
Ⅲ、用浓度不大于75%的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病株,就能把介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第二年很少发现有介壳虫为害。此法简便、安全,效果良好。
Ⅳ、用整头大蒜碾碎,兑500ml水,喷洒植物表面。注意喷洒要全面无死角,两到三次即可发现虫子减少(此方法环保无毒,常用于虫害爆发初期虫子不多的情况下)。
Ⅴ、用柴油、洗衣粉、水,按10:0.6:6 的比例调成母液,此时母液含60% ,呈牛奶状,用水稀释含油30% 药液后,对介壳虫仔细喷洒。一周后,介壳虫大部分由原来新鲜橙色变成干瘪状态,说明此法对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Ⅵ、用药:药有不少都是效果明显的(家里没有小孩宠物时,可以买一些农业用药,小心使用)。很便宜的毒死蜱对介壳虫效果显着,还有许多其他的,包括介必治,加一些表面活性剂后也很有效果,有许多园艺用药品质不怎么样,有的是安慰剂,有的虽然有效果,但是成分添加剂问题效果不明显。可以试着自己增加一些活性剂,农药店一般都有(但是没必要,因为好麻烦而且直接杀虫的药,本身很便宜)。比较方便的方法是护花神或者介壳灵,按1:200的比例用水稀释后喷洒植株或者灌根。
2、其他常见虫害的防治
①蚜虫
以上就是多肉植物的常见病虫害、处理方法和防治的简单介绍。总结起来,多肉植物们的病害虫害多是因为生长环境不通风、闷热、潮湿引起的,因此通风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还有一点必须明确:任何一种病害或者虫害都会反复发生,防治要用耐心,不可能一蹴而就。用过一次药后就以为万事大吉的想法是错误和不可取的!
相关知识
多肉植物的常见病虫害、处理方法和防治
养多肉预防病虫害很重要,6种多肉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请收好
多肉植物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新手必备知识
列出多肉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多肉植物常见的,几种病虫害防治分享
多肉植物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涨姿势了!~
5种多肉植物常见的害虫,教你这些防治方法,让多肉健康生长
多肉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多肉植物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了解多肉植物的种植技巧和养护要点)
多肉叶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网址: 多肉植物的常见病虫害、处理方法和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3760.html
上一篇: 养多肉常见这4种虫害,该怎么解决 |
下一篇: 多肉出现这些症状,预示它生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