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子鸡、辣椒炒肉、麻辣小龙虾,这些无辣不欢的食谱是不是很有诱惑力呢?辣椒是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蔬菜,其果皮含有辣椒素,能够增进食欲,在我们的饮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此营养丰富、美味的辣椒在栽培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病虫害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猝倒病


1、发病症状
造成烂种、烂牙和死苗。
茎基部发生水渍暗绿色软腐,绕茎扩展,渐缢缩呈细线,倒折坏死。
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绵絮状菌丝。
2、发病规律
病菌借雨水和灌溉水进行传播,施用带菌肥料、移栽等农事活动也能传播病菌。
在播种至幼苗期均可发生。多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前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
3、发病条件
土温较低(低于15~16℃)时发病迅速,土壤湿度高,光照不足,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下降易发病。在幼苗子叶中养分快耗尽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由于营养供应紧张,造成抗病力减弱,如果此时遇寒流或连续低温阴雨(雪)天气,而苗床保温不好,会突发此病。
二、立枯病


1、发病症状
播种期可造成烂籽、芽枯。
初期在茎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后扩大绕茎1周,并缢缩。随病害发展萎蔫死亡。
潮湿条件下病部常有淡褐色蛛丝网状霉。
2、发病规律
多为害根茎部,常在苗期发病。随病土、带菌肥料和浇水传播。
3、发病条件
地温16~20℃适宜发病。
土壤过干过湿,砂土地或幼苗徒长、温度不适等有利于发病。
三、枯萎病


1、发病症状
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大量脱落。
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
有时病情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
地下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从茎基部纵剖,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
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
2、发病规律
通过灌溉水传播,致使叶片枯萎。
3、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适温为24~28℃,最高37℃,最低17℃。在适宜条件下,发病后15天即有死株出现。
田间积水,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潮湿、雨后积水条件下发病重。
四、细菌性青枯病


1、发病症状
一是植株叶色尚青绿(仅欠光泽)就萎垂,中午尤为明显。
二是病程进展较急促,通常始病后三几天就全株枯死。
三是拔起初期病株不易断头。剖检根茎维管束变褐,潮湿时挤捏茎部切口渗出粘质物,四把病茎小段悬吊浸于清水中,稍顷可见雾状物涌出(皆为菌脓)。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
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经过较长时间的潜伏和繁殖,至成株期遇高温高湿条件,向上扩展,在维管束的导管内繁殖,以致堵塞导管,致使叶片萎蔫。
3、发病条件
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
当土壤温度达到20℃时,出现发病中心,25℃时出现发病高峰。久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病情加重。
五、疫病


1、发病症状
幼苗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致上部倒伏,多呈暗绿色,最后猝倒或立枯状死亡。
叶部染病多从叶缘开始染病,产生暗绿色病斑,边缘黄绿至暗绿色,中央暗褐色,后期叶片腐烂或枯死。
茎染病亦产生暗绿色病斑,引起软腐或茎枝倒折,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霉。
果实发病,多从蒂部或果缝处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很快扩展至整个果实,呈灰绿色,果肉软腐,病果失水干缩挂在枝上呈暗褐色僵果。
2、发病规律
主要随灌溉的水和雨扩散传播,通过风雨吹溅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染。
3、发病条件
田间温度25~30℃,相对湿度高于85%时病害发展迅速且严重。
一般叫黏重积水的菜田,或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
注:以上文章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订阅号观点。图片点击可放大。
相关知识
辣椒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辣椒几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辣椒常见的病虫害如何防控?
辣椒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方法
辣椒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辣椒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全指南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常见防治方法与措施)
辣椒防治病虫害措施
辣椒苗期容易发生什么病虫害?
辣椒病虫害防治ppt
网址: 辣椒的常见病虫害(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37648.html
| 上一篇: 木本花卉的的应用共38页文档 |
下一篇: 发酵料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