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化不仅能起到保护环境、美化城市的作用,还有助于城市微气候的改善,抑制热岛效应。然而,由于北京市水资源较为匮乏,导致园林绿化的用水矛盾日益凸显。基于北京市园林绿化节水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园林绿化植物的合理配置、人造水景的科学设计、灌溉方式的更新换代以及自然降水与再生水的回收利用等4个方面探讨了园林绿化管理中的节水策略,以期缓解当前北京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用水困境,并为类似北方地区的园林绿化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园林绿化管理;节水策略;北京市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与城市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对于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水资源匮乏的大城市来说,园林绿化往往会加剧城市供水矛盾,如何做到城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逐渐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节水效果关乎北京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园林绿化节水措施与节水策略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绿化节水概念与北京市园林绿化节水现状
1.1" "概念" "绿化节水是指在确保园林绿化效果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的技术与节水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一概念既强调了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还充分考虑了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功能与美化功能。比如,充分利用当地的地下水资源、降雨等供水条件,基于园林绿化植物的水分需求进行灌溉,从而达到节水目的,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其中,绿化节水并不只是要求在绿化植物灌溉环节进行节水,而是贯穿整个植物生长周期,包括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水源的规划配置、绿化用水运输方式的选择等[1]。
1.2" "北京市园林绿化节水现状" "四季分明的温带季风气候为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丰富的植物资源类型则为园林绿化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如乔木、灌木、藤木、竹类、花卉、草坪等[2]。然而,由于水资源短缺,使得北京市园林工程建设必须考虑绿化节水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目前,北京市节水集雨型绿地已建成不下150处,在许多公园绿地中,也建设了诸如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设施以及雨水收集设施。在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上,多地以蒙古栎、樟子松、栾树等耐旱植物为主,使得绿化植物均具备耐旱、雨养的特性,减少了灌溉需求。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的数据,至2023年,北京市已累计使用耐旱植物1 500万余株,99.3%城市绿地实施了节水灌溉[3]。除常规的节水措施外,部分地区还建设了小微湿地、集雨坑等设施,大力使用再生水进行园林灌溉,减少了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依赖。近些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节水型园林绿化建设,许多冷季型草坪逐步被节水型乡土宿根地所代替,仅2021—2022年所替代的草坪便达750万m2,海绵城市的试点改造也如火如荼。为充分落实园林绿化节水措施,相关部门还颁布了《北京市园林绿化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方案》《北京市加强园林绿化再生水利用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相信在城市用水紧张、用水需求量大的背景下,上述政策方案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水资源、水生态的承载力,为和谐之都的建设提供保障[4]。
2" "北京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节水问题
2.1" "植物配置并非完全合理" "在园林绿化节水管理中,植物品种的选择与配置十分关键。当植物配置科学时,既能保障生物多样性,形成良好的生态效应,又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与使用。在具体配置中,要坚持因地制宜,依据北方干旱气候优先选用耐旱植物。但部分园林绿化工程为了寻求外观与造型之美,将一些奇花异草作为绿植主体,并采用高密度的栽植方式,比如绿篱色带、非乡土树种的栽种等,导致用水需求增加,并耗费更多的财力人力,难以达到节水效果。相较于根系较浅的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类植物由于根系更加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地下水,因此有着较好的节水效果,在植物配置时,应尽可能避免大面积草坪的设计。
2.2" "水景设计不科学" "水景设计指的是通过对水体、水体周围环境以及相关景观元素进行规划与布置,达到美化环境、提升景观、丰富空间层次的效果,如人工湖、人工喷泉、水池等。尽管这些设计能够使园林绿化工程的观赏性、层次性大大提升,但如果设计不科学,便会造成水资源浪费,最为典型的便是假山瀑布、音乐喷泉,不仅会增加水分蒸发,而且水循环利用率也较低。加之北京市冬季漫长、气候干燥,夏季温度也较高,导致许多水景设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使水景成为旱景。
2.3" "灌溉节水方式需更新换代" "在园林绿化节水管理中,植被灌溉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尤其是灌溉技术的应用,会直接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目前,虽然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均开始推行节水灌溉,但一些建造年份较早的园林绿地却未能及时更新换代,依然采用一些传统的植被灌溉方式,如地面漫灌、水车浇灌等,节水喷头使用较少,特别是夏季来临后,会加速水分蒸发,影响灌溉效率,节水效果也较差。其次,在部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由于专业设计、施工人员的缺乏,导致未能基于植物种类采用分层灌溉,许多节水设施的设计与施工都存在着一定问题,灌水量与时间无法精准控制。
2.4" "未能充分利用天然水" "天然水既包括了降雨、降雪等自然降水,还包含泉水、井水、山涧水、深层水库(湖)水等,而再生水则是指经过公用城市供水系统或市政供水系统处理的城市生活废水。由于北京市处于季风区,因此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只有将夏季自然降水进行收集与利用,才能使其他季节的灌溉需求得到满足。但从北京许多园林绿化工程节水措施来看,天然水实际上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只有些许人工湖、人工湿地能够起到雨水储存的效果,其他自然降水会随着地面径流、下水道流走。
3" "北京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节水策略
3.1" "合理配置园林绿化植物" "想要达到理想的园林绿化节水效果,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对绿植进行合理配置,一是科学选择绿植种类,二是设计合适的种植方式,使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充分发挥的同时,达成节水目标。因此,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应尽可能减少为达成美观效果而采用的大量非乡土树种高密度栽植方式,更多地从北京气候特征出发,优先选种节水耐旱能力强,且兼具观赏性的植物种类,如油松、银杏、国槐、丁香等具有潜力的适生植物。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坚持“乔、灌为主导,灌木为辅,草坪尽可能少用”的原则,确保植物的多样性。为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性与美观性,提高绿视率与绿亮,在配置时可采用复层植物群落结构,充分结合乔、灌、草各自的特征,探索出与北京市自然群落、自然生态系统相接近的植被组合,达成节水目标的同时,还能起到减少病虫害的效果。此外,绿化植物应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比如雪松、云柏等,不仅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适应力强,存活率高,而且整个生长周期对水的需求相对较少,能极大地节省用水与种植成本。在进行养护时,为减少水分蒸发,可对枝叶量、冠形进行控制,对乔、灌木进行修剪。在草坪修剪过程中,只需考虑透气性,将剪草机刀片升高1.3~2.5 cm,以减少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达到节水效果。
3.2" "科学规划人造水景" "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北京市的天然降水较少且集中,因此在人造水景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北京夏季较热、气候干燥的特征,在通过水景增强园林观感的基础上,尽可能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比如,充分抓住北方冬季长的优势,增设雪景相关的设施,使北方园林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示,形成冬雪主题,规避冬季北方园林的荒芜,营造一种空灵的园林氛围。其次,在设计人造水景样式与面积时,也应考虑节水这一要求。例如,在降低水景深度、减少水景面积的基础上,为增强浅水池的视觉美感,池壁、池底可采用冰花兰石材和蓝月亮石材,做到与绿植的台地层次相得益彰,并尝试融入一些北京特有的文化元素,实现节水的同时,保障人造水景的韵味。再如,依托北京部分园林高低起伏的地形、山石,创造意境水,通过高低错落的植物、山石、建筑构筑起山水诗意境,即便无水也能烘托出如真水一般的氛围,不仅增加了园林绿化的美感,而且还能达到节水的效果。
3.3" "加速灌溉方式的更新" "植被灌溉环节是园林绿化节水的重点,无论是建设较早的园林绿化建设项目,还是新的园林工程,都应当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完善园林节水灌溉设施,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作为新兴的局部灌溉技术,无论是喷灌还是滴灌,都有着十分显著的节水效果,其原理是利用微小的流量,通过安装在管道上的微喷头、滴头、微喷带等,将水分输送至植物根部或叶面,实现水量的精准控制,进而减少水的自然渗漏与蒸发。在灌溉方式上,可依据植被类型的不同对水雾状覆盖与地埋式灌溉进行混合应用,充分发挥微喷设备的节水优势,并基于园林绿地边界对喷洒直径进行确定,科学调整单次灌溉量,坚持少量多次的灌溉原则,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3.3.1" "喷灌" "喷灌是指利用喷淋头等专用设备,通过加压的方式将水喷洒到空中,形成一定范围的细小水滴,再借助喷淋头摆动的方式使水滴均匀落到植物叶面和土壤表面,模拟自然降雨,实现均匀灌溉。该技术最早在我国的应用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可分为移动式喷灌与固定式喷灌。其中,移动式喷灌通常用于灌溉次数少或灌溉面积小的农田,固定式喷灌则多用于大面积灌溉。与传统的橡胶软管输水灌溉方式相比,喷灌技术的节水率可达40%~60%。通过与自动化技术进行结合,喷灌技术能够更精准地对水量、灌溉时间进行控制与调整。该技术的缺点是受风力影响较大,当风力达到3级以上时应停止喷灌,否则便会造成水资源损失。
3.3.2" "滴灌" "滴灌是一种节水效率更高的新型灌溉技术,通常需要借助带有细小孔口的管网,将水精准输送至植物根部附近,以点滴的形式缓慢释放,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滴灌技术最早起源于以色列,现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与推广,并开始成为许多地区农业灌溉的首选。滴灌技术可细分为地表滴灌与地下滴灌两种形式,两者区别主要在于管网埋设位置的差异。其中,地下滴灌技术的管网埋设深度往往由植物种类所决定,灌木、草本植物的埋设深度仅在地下10~20 cm,而乔木则达到了地下50 cm[5]。滴灌技术的优势是大幅节约水资源,可以将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由于采用局部精准灌溉,因此在一定程度能起到防止土壤板结与病虫害的作用,并减少杂草的生长。缺点是应用时需要布设大面积的管网,前期的投入较高。
3.4" "加强自然降水与再生水的回收利用" "在园林绿化管理中,通过加强自然降水与再生水的回收利用,也能达成节水目标。尤其是面临水资源短缺、自然降水集中于夏季的北京市来说,要格外重视自然降水与再生水的利用。一是对园林绿化区域的地形进行改造,在附近设计雨水收集区域,如储水库、雨水收集池、雨水花园等,这样便能将夏季的雨水进行储存,然后在秋季使用喷灌或滴灌的方式满足植物日常生长所需,实现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二是在园林内采用透水路面设计,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材料,这样便能充分收集汛期降水,对地下水进行补充,减少径流水的浪费。
以丰台区槐新公园再生水利用工程为例,经过改造后的园心湖蓄水能力可达到9 800 m3,可用于整个公园的绿化灌溉,预计每年可节约地下水40万m3以上,这对缓解北京市水资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昭龙.西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节水措施探讨[J].农家参谋,2021(35):130-131.
[2] 王晓萍.嘉峪关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节水策略探讨[J].南方农业,2024,18(8):159-161.
[3] 高沧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节水问题探析——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J].装饰装修天地,2021(4):183+186.
[4] 刘启文.北方城市高效节水绿化树种选择及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7):156-158.
[5] 辛松.城市园林绿化节水灌溉现状及应对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4,12(6):136-138.
相关知识
北京市园林绿化管理中节水策略探讨
昌吉市园林绿化及养护管理策略探讨.doc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北京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园林绿化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园林绿化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探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园林绿化施工中苗木管理技术探讨
园林绿化施工管理探讨专题
城市园林养护管理节水措施探讨.doc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关于印发《适宜北京地区节水耐旱植物名录(2019版)》的通知
探讨园林绿化规划中植物风水学的运用
网址: 北京市园林绿化管理中节水策略探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41347.html
| 上一篇: 解放双手的智能灌溉神器:让浇水变 |
下一篇: 河北农民探索出节水灌溉新方法: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