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山水间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往事?温州作家曹凌云历时11年,走读于瓯江、温州海岛与海岸线、飞云江与鳌江流域,探寻散落在山水间的文化遗存。
近日,37万字的长篇纪实散文《云江鳌水》正式出版,与此前出版的《走读瓯江》《海上温州》构成“走读三部曲”,总计116万字,串联起一幅近现代温州社会发展的宏阔画卷。
见到曹凌云时,多年“走读”的风吹日晒留下黝黑印记,但这并未影响他的文质彬彬和在文学创作上的热情。他自嘲道:“虽然这几年的走读让我收获了丰富的民俗人情,同时也收获了太阳的馈赠,但这些都是我文学之路上的宝贵财富。”
“该书以水文为经,以历史为纬,织就出了瓯越文明的鲜丽锦缎。”拿起《云江鳌水》,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梁鸿鹰、黄亚洲、红孩、陆春祥等知名作家的联袂推荐语。

作者(左一)在走读途中。受访者供图
用脚丈量出的文学之路
走读一条江河,需要从源头开始。近3年来,飞云江和鳌江成了曹凌云文学生命的栖息之地。从江源到入海口,他利用几乎所有的双休日、节假日,在当地文友、村干部、老船工、专家学者的热心帮助下,行走在“两江”流域,与村民同吃同住、促膝长谈,细致考察江畔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象、风俗、特产、乡音等,捕捉最真实的面貌与隐藏深处的气韵。
他以“沉浸式写作”的方式,将大量笔墨倾注于“基层干部、新型农民、返乡创业者、民营企业家”等真实个体的情感与逻辑之中,以普通人的命运折射时代巨变,使《云江鳌水》不仅是一部地理志、历史书,更是一部有温度、有力度、有生命力的现实叙事。

作者(左二)与当地人员探访鳌江源头。受访者供图
文质彬彬的背后藏着坚毅
曹凌云一直读书、工作、生活在塘河边、瓯江畔,水的清灵、柔韧、坚强等特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性情,融入了他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热爱生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人。也正是具有这样的性格,严寒酷暑和劳累辛苦都挡不住他走读的步履。
“走读路上并不是完全的坦途。”曹凌云坦言,有时候危险就在身边、就在脚下。有几次,他顶风冒雨登山,衣履尽湿,还险些被奔泻的山洪冲走。有几次在灌木丛中和冷水坑里,他遭遇吐着粉色舌头的毒蛇,甚至一条花蛇从老砖墙上掉落在他的肩膀上。
尽管险象环生,曹凌云却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他打趣地说:“我似乎跟蛇特别有缘,它们都没有伤害我,却让我更加警惕脚下和身边那些不一定与我友好相处的动物。”

作者(左一)采访造船师傅潘连守。受访者供图
在走读中感悟温州人精神
温州由海潮所起的平原,左右连接瓯江和飞云江、鳌江,中间绵延纵横交错的塘河水系,构成海、江、河的整体综合水系城市。在曹凌云笔下,“人”与“江”构成深刻的共生关系:“我们不是在征服自然中生存,而是在自然恩赐中前行。”
有学者评价,曹凌云在考察海上温州过程中,做到自然与人文贯通,田野与典籍互证,历史与现代汇融,情感与理性互动……这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内涵意蕴的厚度,而且提高了走读考察的深层次人文地理的丰赡科学理念。
“一路行走,一路访问,一路学习,一路记录,这份经历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温州人,重新发现了山水间更为生动的另一面。”曹凌云说,“走读”经历赋予了他更深沉的乡土情怀。
“走读三部曲”所承载的历史变迁与人文精神,正是“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精神的缩影。
相关知识
江南三部曲
走读龙湾·文化地标丨从早玩到晚,这里有你想要的童真与快乐
市景观设计学会走访瓯花韵插花艺术研究基地
大湾区、大花园建设“路线图”出炉 温州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掌上温州】温州首本!《瓯越传统插花艺术》首发
历时五年编纂 《苏州园林史》首发——中国新闻网
浙南美丽乡村“中魁村”,浙江荔枝唯一产地
浙南草花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四季花开美,万里硕果香,《山水间的家》邀您邀您漫步赏秋光,行走山水间!
温州首本!《瓯越传统插花艺术》首发
网址: 探寻浙南山水间的文化遗存 温州作家历时11年成就“走读三部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43736.html
| 上一篇: 临港区汪疃镇:舞动田园 “乡”约 |
下一篇: 江滩公园生态治理重塑岸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