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57岁的辽宁省丹东市下岗女工倪欣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她和20几个工人每天要为顾客制作上千个花饽饽。
小时候,倪欣就喜欢和奶奶学做面塑。下岗后她专门学习制作花饽饽手艺,和一批下岗工人一起创办了“倪姐花饽饽”。
一个花饽饽从构思、制作、蒸熟到端上餐桌,需要16道工序。原料要选择无任何防腐剂、添加剂和色素的面粉,颜色来自于火龙果、胡萝卜、菠菜等天然食物,车间要用臭氧、紫外线等多种方式杀菌、消毒,工人不可以涂抹任何化妆品和香水,每天要洗几十次手。
近两年,倪欣的车间里加入很多90后、00后的年轻人,他们在传统技艺基础上,研发出新的口味和样式,让花饽饽这种历史悠久的节庆民俗食品焕发新生。“花饽饽,上蒸笼,揭开锅盖热腾腾。”一锅热气腾腾的花饽饽,寓意着蒸蒸日上、红红火火,也承载着人们对新春的向往。
2月5日,一名工人在车间为“豆包”花饽饽点缀花朵装饰,红色的花朵由面粉和火龙果汁搅拌而成,橙色花朵由面粉和胡萝卜泥搅拌而成。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4日,一名员工向上门取货的顾客交付包装好的花饽饽礼盒。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5日,倪欣在车间办公区接打客户的订单电话。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5日,一名工人在车间制作“钱袋”花饽饽。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4日,倪欣(左一)和工人们在车间制作“年年有鱼”花饽饽。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5日,工人关美菊在车间制作顾客预订的迎新“喜糕”。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4日,工人们在车间制作“钱袋”花饽饽,里面的馅料由南瓜子、葵花子、榛子、花生、腰果、核桃、红糖混合而成。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4日,一名工人在车间摆放刚从蒸柜蒸好的“平安果”花饽饽,蒸好的花饽饽必须晾凉才能装袋。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5日,工人在店门口卸下从冷冻仓库取回的之前做好的花饽饽礼盒,以备顾客领取。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5日,工人在车间制作迎接龙年的“龙糕”。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3日晚,倪欣在车间内制作“如意”花饽饽。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4日,倪欣在车间摆放刚从蒸柜蒸好的“大枣馒头”,蒸好的花饽饽必须晾凉才能装袋。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4日,倪欣在车间捧着刚刚制作好的“寿糕”。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5日,工人在车间将蒸好的花饽饽晾凉,为了保证品质,花饽饽晾凉后才能装袋。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3日晚,倪欣在车间里查看订单完成情况。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4日,倪欣在车间从发酵箱里取出醒发好的“钱袋”花饽饽。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5日,一名工人在车间制作带有“发”字图案的花饽饽装饰面点。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5日,工人在车间制作迎接龙年的“龙糕”。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5日早上,倪欣(左)和前台员工王岩在前台核对当日订单情况。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4日,工人们在车间制作“大枣馒头”花饽饽。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相关知识
新华全媒+|花饽饽飘香迎新春
新华全媒+丨梨花开遍和美乡村
新华全媒+丨北京:花团锦簇迎国庆
新华全媒+丨黑龙江省防洪抗洪一线直击
胶东花饽饽:过年蒸屉花饽饽,蒸蒸日上好生活
胶东花饽饽:26岁女孩的传承与创业之路
2025年花饽饽相关花饽饽市场竞争
新华全媒+|做好“花”样文章 助力乡村“美丽经济”
老妈的花饽饽
文登花饽饽产业“蒸蒸日上”
网址: 新华全媒+|花饽饽飘香迎新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44784.html
| 上一篇: 重庆杨家坪圣诞节订花电话 圣诞节 |
下一篇: 圣诞节平安果不敌玫瑰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