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群腾跃争相抢食。陶胜平/图

清桉过后陆基养鱼。陶胜平/图
岸上、桶里,一把饵料撒下,桶里成群的鱼儿跃起抢食,腾起片片水花……走进贺州市平桂区鱼跃天下陆基渔业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区,依次摆放着的601个直径8米的铝锌板帆布圆形大桶映入眼帘,这是平桂区现代渔业综合体项目一期,也是目前广西单体规模最大的陆基圆池养鱼基地。
贺州地处富江下游,江河常年有贺州龟石水库补水,水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在70%以上,生态环境优良。
好山好水养好鱼,是贺州发展生态渔业的独特优势。
去年,平桂区在羊头镇老柱村开展“清桉”行动后,积极推进荒沙地、桉树地变身养鱼基地,引进贺州环美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创建运营,实现渔业增效增收。羊头镇副镇长介绍,这片荒沙地土壤贫瘠,之前种桉树,一亩年均纯收入不到500元。
“相比于传统的挖塘养鱼模式,陆基养殖的优势在于可在设备里高密度养殖,占地面积小、开挖面积少、成本低、单位产量高。今年,601个圆池预计年产禾花鱼500吨以上、产值1000万元以上。”贺州环美现代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分批试养禾花鱼,每个圆池可产商品鱼2000公斤,一年可产两批,年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这相当于1年20亩桉树林的产值,6亩传统农作物的纯收入,1亩传统鱼塘养殖的产能。
此外,陆基养殖从鱼苗投放、养殖管理到成鱼捕捞也很节省人工,一个人能管护30个圆池,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更重要的是,陆基圆池养鱼可以实现多种淡水鱼类的高密度养殖,产能是传统养殖模式的10倍以上。
“陆基圆池养鱼不受传统养鱼选择河流、池塘的限制,可根据不同的地貌建立不同规模的养殖场,只要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就能建起一个养鱼场,同时通过循环水系统技术,实现尾水循环利用零排放,全年养殖。”该公司负责水质监测的管理人员说。
基地还通过尾水处理系统,将处理后的养殖尾水、鱼粪,用于种果、种菜等,做到农业生态循环,达到种养结合、绿色环保又节能的多重效益。
“由于交通便利,以及鱼肉细嫩鲜美无泥腥味,70%以上的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水质监测管理人员介绍,另外,公司通过与洲际食品公司等当地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开发烤鱼、腌鱼和鱼罐头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公司预计今年销往粤港澳、长三角等地区产品达900吨以上,加工产品300吨以上,产值超5000万元。
除了成品鱼生态养殖,基地还对鱼苗育种进行技术研发,今年5月,仅鱼苗销售就有40万元收入。
公司运用“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目前已带动周边农户12户发展陆基渔业养殖,带动农民在产业、务工和地租三方面同步收入。
此外,该基地还规划建设农趣体验、休闲旅游、观景台等功能区,吸引游客前来参加水产养殖科普、体验垂钓、休闲观光等活动。
平桂区引进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鱼模式,打破生态渔业发展瓶颈,为产业振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平桂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平桂区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分四期建设,包括陆基循环水养殖、冷链、物流、产品深加工等全产业链。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占地190亩的二期项目预计今年底完成;三、四期项目占地810亩,计划在2025年底完成,将新增陆基圆池3200个。全部项目建成后,平桂区鱼跃天下陆基渔业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区将达4500个以上陆基圆池养殖规模,年产禾花鱼、白鲫鱼、白鲢鱼等商品鱼9000吨。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王克础 陶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