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对马鞍山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思考

对马鞍山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思考

园林绿化

35m左右。上层乔木为栾树和西府海棠交替错落,高低变幻。4.2

采石河路。采石河路作为一条串联城郊的快速干道,规划设计为一条体现景观、生态的城市森林大道。植物多选择夏花品种,诠释“夏花激越”的景观主题,隐喻马鞍山这座钢城的蒸蒸日上和华采旋律。其经过的路段有工厂、农田、水域等,设计时综合运用了“障景、借景、透景、框景”等多种手法,以植物为纽带,将道路内外环境相结合,创造“路景互动,车移景异”的动态景象。4.2.1

一般路段。在以工厂和民房为主的一般路段,规划设

计自然式密林种植模式。植物种植采用复层搭配,仿自然林种植,发挥植物的最佳“生态”功能[3]。背景乔木以夏花植物广玉兰、合欢、槐树自然式组团栽植为主,花灌木层多选用紫微、夹竹桃、花石榴群植。近路侧为波浪形复合模纹,同时大面积片植鸢尾、葱兰、石蒜、绣线菊等观花地被,营造复式“拟自然”城市森林大道的植物群落。波浪式色带长约100m,频度300~400m一段,草花地被纵向尺度以40m左右的大面域为主,高速行驶在车中的行人能够欣赏到与其视觉特性相符合的景象。4.2.2

农田路段。农田段采用了直线式和自然式种植相间的

绿化模式,局部打开视线,农田风光透过树木间的空隙进入路人视野之中。树与树之间的田园景致犹如相框中的照片,若隐若现。4.2.3

水塘路段。水塘段方案采用自然式种植结合水杉树阵

的形式,通过水杉的通透感将水面景观引入到行路人的视野之中。河边间植花桃和垂柳,营造“桃红柳绿伴笙歌”的独特意境。在水面上大面积栽植芦苇、睡莲、黄菖蒲等耐水湿植物,融道路景观于湿地的自然野趣之中。4.2.4

节点设计。采石河路节点绿化设计在保证行车安全的

前提下,注重把现代的规划理念和古老的人文元素相融合。节点既是展示植物景观的板块,又是宣传当地文化的窗口,串联起整条道路的文化辅轴。①节点一:“采石翠情”。“凤台东出无多地,牛渚南来第一矶”。作为通往采石矶风景区的重要景观大道,采石河路为游人去往采石风景区起铺垫作用。“采石翠情”以大树方阵配合块状模纹为主。常绿大乔木香樟、广玉兰形成整齐的树列方阵,前方点植桂花、山茶。通过各种常绿性植物栽植,寓意采石人才辈出,万古常青。②节点二:“采石风雅”。“采石山水甲江南”,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竞相来此,赋予采石矶别样的文化底蕴。“采石风雅”通过具有中国古典园林韵味的“松”、“竹”、“梅”搭配景石的组合,展现古典“诗”文化的独特意蕴。主要植物有雪松、马尾松、孝顺竹、南天竹、梅花、蜡梅等。③节点三:“采石盛世”。采石矶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采石盛世”反映当地经济欣欣向荣。该节点设计通过红花檵木和金边黄杨组成的宽幅条形色带,给人以激情飞越之感。雪松和紫叶李两排带状树阵,大气磅礴。用简洁明快的组合和绚丽多彩的色块,

。寓意采石经济发展的空前盛世。④节点四:“采石华章”此节点设计构思来源于对采石美好前程的企盼。设计以自然式花卉布置为主,通过大面积草花地被结合色叶树的搭配,创造出强烈的色彩变幻的植物空间。红花酢浆草、丰花月季、二月兰等开花地被和榉树、银杏、栾树的色叶树组合,向游人展示出一幅动人的彩色画卷。4.3

慈湖河路。慈湖河路中央分隔带景观设计分为起点、渐进、高潮、尾声四个部分。起点处为色叶小乔木红枫搭配景石的形式,红白映衬,突出岛头绿化的警示作用。渐进段以半圆状栽植的海桐球阵和弧形模纹为序,作为高潮段的过渡。两排整齐的榉树和栾树方阵,构成着高潮部分的主体景观。孤植的一棵雪松作为景观单元的结束,又预示着下一轮高潮的开始。整条道路在纵向上林冠线优美,局部范围内苗木量的增大很好地烘托了高潮部分的主旋律。基调树种以杂交马褂木、榉树等秋色叶乡土树种为骨架,体现“秋色烂漫”主题。55.1

小结

城市森林景观大道绿化模式的探索。随着城市发展,

道路的拓宽,道路绿带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传统的整齐列植的树木植栽方式已不适应当今道路绿化趋势。在具体设计规划时,应该相地栽树,尽可能营造乔灌草和地被草花共生的森林大道景观种植模式。具体设计时,可采用自然式组团群植和片植相结合的方式模拟自然界植物的布置形式,并且根据树木自身的生活型优化配置,最终形成稳定的道路植物群落。5.2

科学定位下的路景设计。把道路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从整体着眼,强调城市绿色体系的完整性[4]。合理定位道路性质,明确道路用地特征和周边环境特点,统筹景观规划,从整体出发加强对道路景观意象的总体塑造,将道路绿脉和城市文脉相结合。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是一项综合工程,在开展工作时,应明晰尺度、创新模式、映射文化,并最终实现尺度、模式、文化三者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浩.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1999.

[2]田国行.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6.

——以广州市帽[3]王喜平.“自然、生态、人本”的融合—

峰山景观大道园林绿化设计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

2007(6):115~118.

[4]李劲廷,陈其兵,李建.城市中心城区道路绿化的景观

设计———以成都中心城区林荫大道规划设计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06(5):97~100.

210037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陆明华

芦建国王

··41

相关知识

对马鞍山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思考
基于美学原理的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范文
剖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的要点.doc
南京城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设计
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8篇
6城市道路绿化排水设计.ppt
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范例6篇
浅谈城市道路两旁绿化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网址: 对马鞍山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思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4746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安徽春茶陆续上市,食药监提醒:这
下一篇: 野孩子=坏孩子?教养=圈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