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上册9.2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含解析)

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上册9.2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1.(2021重庆江津中考)孔雀开屏、乌贼喷墨的行为分别是(  )
A.繁殖行为、攻击行为
B.节律行为、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防御行为
D.攻击行为、繁殖行为
2.(2020广西河池中考)如图选项中属于领域行为的是(  )
A.  B. C.  D.
3.(2021北京石景山期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  )
A.防御行为、摄食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D.摄食行为、繁殖行为
知识点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022北京昌平期中)当灾难发生时,搜救犬捕捉到空气中一些细微的人体气味后会做出扒地、摇尾巴等动作,引导训导员接近遇难者,展开搜救。据此判断,搜救犬的这种行为(  )
A.是生来就存在的
B.通过学习获得
C.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与环境因素无关
5.(2022北京海淀校级期中)决定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因素是(  )
A.生活规律 B.激素调节 C.生理因素 D.遗传物质
6.(2021北京昌平模拟)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
A.穿花蛱蝶深深见
B.点水蜻蜓款款飞
C.谁家新燕啄春泥
D.老马由来识途久
7.(2021北京顺义二模)达乌里寒鸦吃完塑料盘中的米饭后,模仿人类行为把塑料盘叼到垃圾桶中。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达乌里寒鸦这种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防御行为
8.(2021北京西城期末)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会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吸引小鱼前来取食,再借机将小鱼捕食”。下列关于绿鹭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依赖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B.与遗传因素没有关系
C.形成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可以使绿鹭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9.(2021北京石景山模拟)乐乐看到游乐场喂养的鱼会主动“吮吸”奶嘴,获取奶瓶中的食物。为了弄清鱼是否天生就会“吃奶”,他用某种饲料对三种野生鱼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初始反应
黑花鱼 对奶嘴无反应,取食人为从奶嘴挤出的饲料
小黄鱼
鲤鱼 对奶嘴和人为从奶嘴挤出的饲料均无反应
A.鱼取食人为挤出的饲料是先天性行为
B.鱼主动地“吃奶”是一种学习行为
C.不能用该种饲料训练鲤鱼“吃奶”
D.鱼“吃奶“行为一旦建立永不消退
10.如图表示了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异同,阴影部分可以表示(  )
A.生来就有的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知识点3 社群行为
1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图片所示的动物群体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捕食斑马的狮群   B.取食的蚂蚁
C.酿蜜的蜜蜂   D.采蜜的蝴蝶
12.(2022北京海淀校级期中改编)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A.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觅食
B.狼群中有首领、有分工,并能通过多种方式保持联系
C.大马哈鱼在繁殖季节成群地洄游到它们的出生地产卵
D.珊瑚虫群在繁殖季节在潮汐到达高潮时,统一行动,同时产卵
13.(2022独家原创)狮子和鬣狗争夺食物,一只鬣狗不是狮子对手,一群鬣狗却能将狮子赶走。以下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鬣狗群具有社群行为  
B.一群鬣狗中一定有一只地位最高的鬣狗  
C.鬣狗通过声音与狮子进行通信  
D.上述例子说明群居对于动物生存更有利
14.(2021山东德州中考)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15.(2021陕西中考)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A.工蜂负责外出采蜜并喂养幼蜂
B.雄孔雀展开漂亮尾羽吸引雌孔雀
C.蚁群中蚁后专职产卵、繁殖后代
D.黑猩猩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能力提升全练
16.(2021北京中考,20,)豹猫是一种哺乳动物,近年来相继在北京松山和野鸭湖地区被监测发现。豹猫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习惯昼伏夜出,活动比较隐蔽
B.经过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监测设备
C.幼崽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
D.通常在每年的春夏两季进行繁殖
17.(2021北京平谷一模,14,)野兔只在晨昏和夜晚才出来觅食,而在易被天敌发现的白天则隐藏在洞穴中。这种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 B.摄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18.(2022北京海淀校级期中,38,)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飞蛾扑火
②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跑过来
③失去雏鸟的红雀给金鱼喂食
④蝴蝶破蛹后翩翩起舞
⑤黑猩猩用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⑥刚出生的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A.①③④⑥
B.①②③⑥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9.(2021山东青岛中考,23,)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
B.具有社群行为的群体内都有等级且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学习行为越复杂
D.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0.(2022广东普宁期末,7,)下列不属于动物的社群行为的是(  )
A.象群中其他成员跟着“首领“走
B.狼群首领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权
C.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
D.一群麻雀争相取食谷粒
21.(2021北京密云期末改编,3,)如图是同一实验条件下不同的动物所需要的“尝试与错误”次数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学习行为是高等动物特有的,低等动物不具备学习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D.学习行为的获得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22.(2021北京西城模拟,15,)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装置进行仓鼠逃生实验,得到图2所示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2
A.仓鼠快速找到玻璃台从而逃生属于先天性行为
B.仓鼠的逃生行为不受遗传因素影响
C.不同仓鼠个体的学习能力相同
D.学习行为有利于仓鼠更好地适应环境
素养探究全练
23.(2020北京中考节选)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六月底的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林木葱郁,溪流飞溅,鸟鸣悠扬,一派生机盎然。一只红嘴蓝鹊从高高的树冠中飞出,划过溪谷上空。突然一只比它小一些的黑色鸟儿,尖叫着冲向它,勇猛地发起战斗。几个回合下来,红嘴蓝鹊落荒而逃。这一幕刚好被从营地走出的观察者看到。
这只黑色小鸟是紫啸鸫,它主要以植食性的昆虫和蜗牛为食。紫啸鸫为什么如此勇敢地挑战比自己体型更大、更凶悍的红嘴蓝鹊呢
在距战斗地点不到30米的地方,观察者发现另一只紫啸鸫在石块间跳跃穿梭,很快嘴里就叼满了昆虫。可它并没有吞下,而是衔着食物先飞到大约15米高的树枝上,停了一会儿后又飞到树干的侧面。原来那里有一个隐蔽的鸟巢。观察者发现巢中有几只雏鸟,于是他静静地站在原处继续观察,详细记录了亲鸟忙碌的身影。
1.紫啸鸫夫妇轮流育雏,每隔一段时间亲鸟会飞回来喂食。
2.捕获食物的亲鸟并不直接回巢,在周围停留一会儿才飞回。
3.亲鸟每次喂食一只雏鸟后,便立刻飞走。
4.亲鸟将包裹雏鸟排泄物的白色粪囊丢入溪水冲走。
为什么会有这些有趣的现象呢 亲鸟喂食一只雏鸟后,如果不立刻飞走,其他未获得食物的雏鸟会发出尖叫,引来天敌。而白色的粪囊如果不及时处理,则会留下痕迹和气味,同样使雏鸟的安全受到威胁。
紫啸鸫夫妇通过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应对着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挑战。这样的一幕幕随时都在自然界上演。各种生物都在运用自己的生存智慧,适应着复杂的环境,延续着生命的乐章。
(1)文中记录的是一次对紫啸鸫行为的自然观察过程。在此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观察工具是    。
(2)紫啸鸫亲鸟喂食雏鸟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捕获食物的紫啸鸫不直接回巢,而是停留一会儿才飞回喂食。推测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
(3)除了文中介绍的紫啸鸫相关事例,每种生物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都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请你试举一例:
24.(2021北京朝阳模拟)科研人员利用虎皮鹦鹉进行研究:聪明能干的雄鸟是否更能吸引异性。每组包括1只雌鸟、2只雄鸟,共同完成以下流程。
序号 装置 操作步骤
1 初选 ①将3只虎皮鹦鹉按照图示位置安排好。 ②每天更换2只雄鸟的位置。 ③记录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较长一侧的雄鸟称作雌鸟的“青睐者”,另一只称作“落选者”。
2 训练 ①将雌鸟带离训练区。对“落选者”进行为期一周的开箱取食训练。该过程需要经过开方箱—开抽屉—开圆盒三步才能得到食物。 ②对“青睐者”     处理。
3 再选 装置同“1初选” 将3只虎皮鹦鹉再次移入初选装置,记录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
(1)在实验准备中,应选择体型、毛色、年龄      的雄性鹦鹉。在实验过程中将两只雄性鹦鹉的位置每天更换一次的原因是            。本实验以雌鸟        作为衡量其对雄鸟选择偏好的标准。
(2)在“2训练”这一环节中,“ ”表示的处理方法是      。
(3)“落选者”雄鸟进行技能培训后,可以打开箱子取出食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该行为属于    行为。
(4)据图1可推知,“落选者”经过培训后,雌鸟再次选择时在其区域停留的时间    。
(5)有人认为“落选者”经过“再选”后重获青睐是因为雌鸟看中了它得到的食物,那么到底是“食物“还是“获得食物的能力“是受青睐的原因呢 科研人员另外选用3只虎皮鹦鹉进行实验,并对上述实验做了两处改动:(1)对“落选者“没有进行开箱取食训练;(2)“再选“阶段给“落选者“鸟笼中放入食物;记录结果如图2,据图分析可知,       (填“拥有的食物“或“获取食物的技能“)更易获得雌鸟的青睐。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C “孔雀开屏“与生殖有关,属于繁殖行为;“乌贼喷墨“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2.B 公羚羊的争斗属于攻击行为;狗走一段路就会朝路边排一点尿,这是在通过尿液的味道向同类警示这块是属于自己的领地,是一种领域行为;鸟类的筑巢行为与繁殖有关,属于繁殖行为;乌贼喷射墨汁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
3.D “穿花蛱蝶深深见“描写的是蝴蝶的摄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描写的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
4.B 搜救犬进行搜救时做出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5.D 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6.D 老马识途属于学习行为;蝴蝶吸食花蜜、蜻蜓点水、燕子啄泥筑巢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7.B  材料中达乌里寒鸦吃完塑料盘中的米饭后,模仿人类行为把塑料盘叼到垃圾桶中的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8.B 题干中的绿鹭的“钓鱼“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与遗传因素有关,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此行为大大地提高了绿鹭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
9.D 鱼取食人为挤出的饲料是先天性行为,是它们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A正确;对比观察到的现象与实验结果可知,鱼主动地“吃奶“是一种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B正确;鲤鱼对人为从奶嘴挤出的饲料无反应,说明鲤鱼不吃这种饲料,因此不能用这种饲料训练鲤鱼“吃奶“,C正确;鱼“吃奶“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学习行为会逐渐消失,D错误。
10.C 阴影部分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共有的特征;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殖,故C正确。
11.D 虽然D项图中有很多蝴蝶在一起,但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也没有等级,不具备社群动物的特征。
12.B 狼群中有首领、有分工,并能利用各种通讯手段保持联系,属于社群行为;母鸡带小鸡觅食、大马哈鱼洄游、珊瑚虫群同时产卵,群体成员间没有明确分工,没有组织,故它们的行为不属于社群行为。
13.C 通信是指同种动物间的信息传递,包括视觉通信,听觉通信和化学通信。鬣狗不能与狮子进行通信,C项符合题意。
14.D 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把海水染黑,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起不到信息交流的作用。
15.B 雄孔雀展开漂亮尾羽吸引雌孔雀属于繁殖行为,不属于社群行为。
能力提升全练
16.B 经过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监测设备,不是豹猫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是豹猫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17.C 野兔在白天容易被天敌发现则隐藏在洞穴中,晨昏和夜晚才出来觅食,这属于野兔的防御行为。
18.A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题中①③④⑥属于先天性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是学习行为,题中的②⑤属于学习行为。
19.A 具有社群行为的群体内都有明确的分工,但有的有等级,有的没有等级;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学习行为越复杂;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0.D 麻雀群体内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因此麻雀争食谷粒不属于社群行为。
21.C 学习行为形成后,也可能会发生改变,A错误;低等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只不过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B错误,C正确;学习行为的形成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22.D 仓鼠快速找到玻璃台从而逃生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仓鼠的逃生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仓鼠个体的学习能力不相同。
素养探究全练
23.(1)望远镜 (2)先天性 怕引来天敌,使雏鸟的安全受到威胁 (3)有些杜鹃鸟自己不会做窝,也不孵卵。它们偷偷地把卵产在画眉等其他鸟的窝里,让别的鸟替自己孵化。
解析 (1)在对紫啸鸫行为的观察过程中,为了不影响其正常生活,用到的观察工具是望远镜。(2)资料中,紫啸鸫亲鸟喂食雏鸟的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捕获食物的紫啸鸫不直接回巢,而是停留一会儿才飞回喂食,可能是怕引来天敌,使雏鸟的安全受到威胁。(3)每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举例恰当即可。
24.(1)相同(一致) 排除位置原因对雌鸟选择的影响(控制单一变量) 在优选区停留时间 (2)不进行开箱取食训练 (3)学习 (4)增加 (5)获取食物的技能
解析 (1)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雄鸟聪明能干的程度,除此外,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一致,所以雄性鹦鹉的体型、毛色、年龄应相同。实验中雄鸟的位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之一,所以应在实验过程中将两只雄性鹦鹉的位置每天更换一次。由表中操作步骤可知,本实验以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作为衡量其对雄鸟选择偏好的标准。(2)为使两只雄鸟聪明能干的程度不同,在“2训练“这一环节中,对“青睐者“不进行开箱取食训练。(3)雄鸟打开箱子取出食物的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故属于学习行为。(4)分析图1,再次选择时雌鸟在其“落选者“的优选区停留的时间增加。(5)“再选“阶段给没有进行开箱取食训练的“落选者“的鸟笼中放入食物并没有使雌鸟的停留时间增加,由此说明拥有的食物不能获得雌鸟的青睐,获取食物的技能更易获得雌鸟的青睐。

展开更多......

相关知识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6.3《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doc
全国济南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花的结构和类型资料优选
1《百合花》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八年级生物上册 16.3《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济南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花的结构和类型教学设计资料优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北京课改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14.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同步练习(含解析)
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开花和结果》PPT课件2.ppt
《动物行为的研究》PPT课件下载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 16.3动物行为的研究

网址: 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上册9.2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含解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4876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捕食者与猎物:定义、特征与实例
下一篇: 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