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
导语:
磷肥制造,指以磷矿石为主要原料,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制成含有作物营养元素磷的化肥的生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磷肥归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国统局代码26),其统计4级码为2622。
磷肥行业定义与分类
磷肥制造,指以磷矿石为主要原料,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制成含有作物营养元素磷的化肥的生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磷肥归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国统局代码26),其统计4级码为2622。
磷肥主要产品有: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SSP)、钙镁磷肥(FMP)、磷铵(包括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重过磷酸钙(简称重钙TSP)、硝酸磷肥(NP)、复合肥(包括硫基NPK复肥、尿基NPK复肥、硝基NPK复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
图表:磷肥分类
分类详细 水溶性属水溶性的主要有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磷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氨化过磷酸钙等。 枸溶性(弱酸溶性)属弱酸溶性的有钙镁磷肥、沉淀磷酸钙、钢渣磷肥、脱氟磷肥等。 难溶性常用的磷肥,属难溶性磷肥的有磷矿粉、骨粉等。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磷肥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011年,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发布的《化工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磷矿资源地位提高到空前水平,重点在要求未来五年建立磷矿产地资源储备机制,提高磷矿开采准入门槛。为强化磷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磷矿资源,国土资源部依据《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于2013年1月发布《磷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磷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磷矿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磷矿企业开发利用磷矿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其指标要求如下。
图表:《磷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指标要求
指标要求 开采回采率地下开采:地下开采的矿山企业不低于72%。 露天开采:露天开采的矿山企业不低于93%。 选矿回收率磷块岩矿不低于80%(入选矿石品位>20%);磷灰石和磷灰岩矿不低于85%(入选矿石品位>10%)。 综合利用率与磷矿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45%,尾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25%。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十二五”规划来看,磷肥行业发展将强调优胜劣汰,行业门槛将被提高。2015年磷肥能力及产量规划目标:到2015年湿法磷酸净化替代热法磷酸150万吨,到2015年全行业磷石膏利用率要达到年排放量的30%。
图表:“十二五”磷肥工业发展思路分析
要点详细 重点发展的磷复肥品种缓、控释肥料及各种专用肥料,适用于节水农业的滴灌肥原料,适用于肥水一体化技术的液体肥等新型肥料及各种专用肥。 DAP、MAP、TSP、NP、磷酸基NPK复合肥暂不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的DAP、MAP、TSP、NP、磷酸基NPK复合肥的产能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十二五”期间国内农业需要,“十二五”期间不鼓励发展。 SSP、FCMP保持现有生产力SSP、FCMP中的磷含量虽然较低,但含有硫、钙、镁、硅等作物需要的中量元素,同时可以利用品位较低的磷矿,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可保持现有生产能力,但不宜再扩大规模。通过市场竞争可以淘汰一批规模小、技术管理水平落后、效益差、污染严重的企业。 加强新型肥料研究加强对利用中低品位磷矿,将难溶性的磷变为植物易于吸收的养分等新型肥料的研究。 建立淘汰机制三年内,现有硫铁矿制酸装置采用水洗净化流程的以及10万吨(含)以下硫铁矿制酸装置、20万吨(含)以下的硫磺制酸装置逐步退出市场。三年内,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不到10%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产能充分利用提高复混肥企业生产许可证发放门槛,充分发挥复混肥企业现有产能。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磷肥行业产业链分析
磷肥行业的上游主要是硫磺、硫酸和磷矿石等,上游行业对磷肥行业的影响主要在成本方面,如磷矿石价格的上涨会直接导致磷肥行业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可能压缩磷肥行业中企业的盈利空间,迫使一部分企业退出磷肥行业;也可能导致磷肥价格的上涨,若其它化肥产品价格不变,则磷肥在与其它化肥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磷肥行业的下游主要是农业生产。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因此,磷肥作为农作物的主要肥料之一,与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图表:中国磷肥生产工艺流程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磷肥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近年来,中国磷肥行业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世界磷肥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仍然是以外延扩张为主,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仍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企业规模小而散、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2013年,我国磷肥由于价格低,企业开工负荷不高,产量不增反减,2013年全国共生产磷肥1632.87万吨,比上年下降1.37%。截至2013年,磷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了237家,相比2012年增加了3家;规模以上企业资产规模达到了1053.26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了19.64%。2013年,磷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了897.74亿元,同比增长5.22%;销售利润达到了68.88亿元,同比下降14.14%。
具体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磷肥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国际磷肥行业知名企业
美国嘉吉化肥有限公司
美国史丹利农业科技国际集团
俄罗斯阿康公司
中国磷肥行业领先企业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洋丰股份有限公司
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磷肥行业竞争状况
国内磷肥市场经过十来年的快速发展,不论是在产能规模上,还是在单体企业综合实力上都日益强大,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化肥行业的特性,中国磷肥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普遍较低,导致行业存在无序竞争与过度竞争交错的局面。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目前行业中已建成一批大型企业,其中包括:云南天化国际、贵州宏福、贵州开磷、湖北洋风、安徽铜化、湖北宜化、重庆涪陵等一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标签: 磷肥 磷肥行业 赞 1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