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17日,今天上午去自家的农资店里拿东西,发现现在的小麦还有没有种植的,不过咱们老家这里下麦几乎已经种植的都差不多了,仍然还有没有腾出茬的地块还是没有进行种植,这种晚播的小麦的我们老家这里叫“闷头麦”,这个闷头麦一般都是晚种的小麦,几乎在头年是不会长出麦苗的,麦粒都会在地里不出头,所以叫闷头麦,相比南方和北方来说,南方的冬麦区种植的麦子要早于北方的麦子种植时间。

我国是个粮食大国,几乎小麦和水稻占据了我国大部分的地区,其余还有的是其他的作物,小麦也是北方在秋季主要的种植作物,小麦在北方地区都是作为连茬地进行种植,尤其是小麦和玉米连作是非常常见的种植模式,其次就是小麦水稻进行连作,目前小麦种植也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是还是有部分的地块没有腾出茬,可能就要晚播小麦了,对于晚播小麦如果想要生长迅速的话,那么后期需要的肥料也是不少,只能用肥料来后补晚播小麦的缺点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小麦在种植后一些病害,对于小麦在北方种植,几乎都是没有太多的农民去管,尤其是上茬地刚收完,这边就是一次整地就算了事,根本也是不管小麦的病害会不会在土壤里,只顾着耕一次地,然后急忙的播种了事了,其实这样的管理也是造成最近几年农村的地块小麦收成不好,不过对于目前的费用支出来说,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在整地,施肥方面,很多的农民也是心疼钱,多整几次地就是几次的钱,施肥方面也是如此,能省则省,也都是抱着看天吃饭的态度,其实对于这样的态度,完全是错误的,有的时候粗放的管理,才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病害方面不重视,囫囵吞枣的概念,导致小麦失去了产量,对于在小麦在播种后到成熟的时候,小麦的病害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全蚀病,锈病,赤霉病等病害,都需要大家重视,今天咱们说的这个病害是小麦的“颖枯病”,农户要对这个病要认真的了解,以达到积极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一. 认真了解病害才能稳定治疗和预防
对于这个小麦的“颖枯病”认识,需要广大的农户对认真对待这种病害,颖枯病是小麦生长期都会出现的一种病害,在我国的南方麦区个北方麦区每年都会发生,颖枯病也慢慢的成为了一种主流的病害,颖枯病顾名思义,主要是危害到小麦的麦穗处的颖壳,在小麦的播种期到成穗期都会发病,尤其是秋季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病,在一些地方由于雨水偏多,或者是像今年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干冬湿年”的情况,所以说今年的颖枯病病害是不容忽视的,在以往发病的地区来看,小麦出苗的时候,叶片和叶鞘造成的危害的最大,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或者湿度大的时候,叶片伤损率在100%,其次麦茎,麦穗的损害可达到90%以上,如果预防和治疗不及时的话,造成的损失也是非常大的,麦田部分受损严重的亩地减产至少在40%以上。

二. 小麦颖枯病的发生特点
小麦颖枯病一般会侵害未成熟的小麦,在小麦成熟后,病菌的侵染力变的减弱,从苗期到抽穗期的预防是最为重要的,部分病害在小麦出苗的时候变现的不是很明显,有的病菌会倾附在小麦的植株上,等到了温度适宜的时候在进行发病,小麦颖枯病的病原菌是颖枯壳针孢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的真菌病害,病菌会在麦田的杂草上,病枝残叶上,或者前期播种的时候,种子上附着病菌,然后病菌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休眠,病菌可以在寒冷的冬季和炙热的夏季进行潜伏,到了温度适宜的时候,病菌在麦田里进行分生孢子菌和菌丝体,然后通过风力的传播和雨水飞溅造成对小麦的侵害,病菌多在秋季多雨高湿的季节里出现,当田间的温度在20-22度的时候,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开始发育,22-25度的时候,分生孢子和菌丝体进行侵害小麦的植株,秋季正是适合病菌分生孢子的时候,此时的病菌分生的孢子和菌丝体会在麦苗上出现侵害,所以此时种植后的小麦在出苗后,就应该重视起来。

三. 小麦颖枯病不同时期危害的症状
小麦颖枯病一般发生在种植后出苗的麦苗上,一般在10月-11月左右出现病害,病菌会随着温度进行休眠,低于10度的温度,病菌不会出现,等到了来年的4-5月左右,病菌会随着苗田里的温度上升后,对未成熟的麦子进行侵害,前期病菌会在麦苗上发病,然后发病后病菌就会潜伏了,前期主要侵害的麦苗的叶片,后期会侵害到麦子的茎节部位,叶鞘,麦穗部位。

前期危害症状:病菌危害到苗期的小麦时,在小麦的叶片的边缘或者是叶脉处形成长条状淡黄色的小斑点,后期随着湿度增加后,小斑点会逐步变大后形成宽长条状病斑,或者是不成规则的长条斑,病斑处出现铁锈色,病斑的中间变成白色,上面会出现数量较多的小黑点,小黑点会在叶片和叶背上出现,然后叶片会慢慢的枯萎变黄,导致叶片两侧卷曲后出现死亡。

后期危害症状:如果植株在前期没有死亡的话,病菌会在麦子上进行潜伏过冬,后期到了小麦初长出麦穗的时候,一般在4-5月份时候,此时温度适宜病菌活动,然后在麦子上的病菌就会侵害麦穗,麦穗受病菌侵害的时候,多在颖壳上发病,颖壳感染病菌后出现深棕色的斑块,斑块会随着温度进行变化,湿度增加后颖壳上的病斑会变成灰褐色,然后病斑处出现繁多的黑色小斑点和灰白色的菌丝,一旦受到病菌侵害的麦穗,后期基本上是不会结出果实的,当茎节处感染病害时,发病的部位出现竖条咖啡色的病斑,病斑处开始长出黑色小点,病菌侵入到茎节内部的时候,导致茎节的营养被阻挡,然后茎节处枯萎后折断死亡。

四. 小麦颖枯病常见的发病原因
小麦颖枯病的发病原因,前期的病害发生主要的是体现在季节和温度上,前面咱们也是已经说了,每年的秋季和春季是颖枯病的侵害高发期,因为颖枯病的病菌对于高温和低温没有侵害的能力,所以温度高的夏季和温度低的冬季,病菌很少侵害小麦,但是高温遇到雨水后产生的湿度足可以让小麦发病。病菌也会在恶劣的环境下休眠,当麦田的湿度高了,温度还在回升的时候,病菌会侵害小麦,前面也是说了,当温度到了20-22度的时候,病菌开始活动,温度22-25度的时候,病菌具有强烈的侵蚀能力,而且病菌此时的潜伏期在8-15天,病菌会在侵害致死的麦秆上继续寄生,其次,在播种期的时候,种植户购买了带有病菌的种子,或者是麦地留种的时候,种子带有病菌,然后在播种时没有进行消毒,导致病害快速的发生在小麦生长期。

在购买种子的时候,农户购买了一些所谓的抗病性高的品种,可能这些就会被一些商家忽悠,所以前期的不了解可能就会造成农户遭受到一定的损失,近几年一些农户也是对于小麦的管理不是那么上心,播种时随便购买点便宜的种子,有的甚至都是不进行药物拌种后,就直接下播,还有的种子受潮后感染了病菌,农户全然不知的就进行了播种,导致病害发生,还有的部分农户前茬地没有及时的进行深耕细作,甚至有的农户在收前茬时直接就是把秸秆扔在了地里,然后耕地一次就算完事,导致病菌寄生在秸秆上还没有死亡,就种植小麦了,然后病菌快速的侵害播种后的种子。近几年虽说机械化比较方便,可是在方便的同时把病菌就带入了土壤里,让小麦备受病害的侵蚀屡次发生不断。

对于土壤方面,土壤过于贫瘠,土质不肥沃,酸碱度太高,有机质含量低,地块处于低洼地排水不利,对于连作地种植时没有进行深耕消毒处理,导致病菌在土壤里滋生,后期管理比较粗放,水肥的供给不及时,前期施底肥的时候,底肥没有完全腐熟,造成肥料里带有病菌,还有的农户为了省钱使用肥料量严重减少或者只使用化肥,从而忽略了农家肥,后期追肥氮肥施的过量,不注重使用磷钾肥,导致土壤里缺少利于小麦生长的肥料和微量元素,造成小麦抗病性差,减少病害的抗逆性,造成病菌侵害小麦。

五. 小麦颖枯病的防治技术措施
1,加强种植田块土壤的管理
对于在种植小麦的时候,尽可能的腾出前茬地进行整地细作,尤其是前茬属于连作小麦多年的土壤一定要进行提前深耕处理,在收前茬的时候一定不要进行秸秆还田,或者是使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进行还田,切不可让秸秆留在土壤里,带有病菌的秸秆在没有腐烂的情况下,病菌还是在生存,所以不能让田间有秸秆,在进行耕作时,使用旋耕机进行深耕25-30厘米,清理出土壤里的杂物,保证土壤上部松散下部紧实。对于部分土壤酸性高的地块,可以视情况进行施撒适量的生石灰进行土壤的改善,土壤尽量多进行深耕几次,土壤里施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匀后,施入播种沟内。如果土壤在前期作为空闲地深耕处理的时候,可以进行土壤晾晒,使用阳光的紫外线杀灭土壤里的病菌,PS:对于连坐2-3年的麦田,不建议在进行连作,建议水稻和玉米轮作。

2,合理选择播种时间和种子的处理
合适的进行播种时间安排是控制病害的主要预防措施,如果当地经常发生颖枯病的地区,那么播种时间就要进行晚播了,尽可能在晚播可以避开雨季高湿的季节,减少病害的发生,当地如果很少发生病害的话,那么就可以选择正常的播种时间进行播种,前期选择种子时,发病麦田不能进行留种,要选择一些抗逆性较强,抗病害高的中早熟品种,比如,我本人是山东地区的,本地使用的品种有百农AK58,烟农19,济麦22,百农418等,都是优良的品种。在播种方面需要适量的进行控制好播种量,比如,前茬是玉米地的地块里播种量在每亩25斤左右为宜,前茬是水稻的地块,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每亩地40-50斤即可,然后使用温水浸泡种植后,然后再用石灰水进行浸泡,为了防止地下害虫侵害时,可以使用70%辛硫磷进行拌种,然后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播种时要适当控制播种密度。

3,种植期的田间管理技术改善
在前期整地的时候,一定要施入足量的腐熟有机肥,有的部分农户为了节约资金,在使用肥料上可谓是精打细算,导致一些农户喜欢使用化肥作为基肥,但是由于化肥的效果会导致麦苗期的小麦植株抗病性大大的降低,还有的使用化肥过多的时候,导致小麦控制不住长势,导致出苗后疯长或者植株出现生理性的病害,所以施足有机肥是很重要的,有机肥必须要使用完全腐熟的肥料,要想小麦高产,每亩地建议使用2000公斤有机肥,然后配合50斤复合肥,40公斤土杂肥,苗期封冻前要进行一次除草,后期如果缺肥时,要及时的进行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科学用量,浇水时避免园区积水,及时的排水。

4,适时喷洒药物预防避免减产
在种植期的时候种子经过处理后,后期要注意出苗的情况,尤其是在10月-11月的时候,如果当地的天气是处于连续阴雨天湿度大的时候,就要注意田间的观察,避免出现病害,到了年后的4-5月份,尤其是初长麦穗期的时候,也要加强田间管理,预防病害的侵袭,推荐药物如下:
小麦出苗后和结穗期的时候,发生病害时使用:4%农抗120水剂1500倍,40%多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20%三唑酮乳油1000倍,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800倍,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8-10天喷洒一次,喷2-3次。

注意事项
以上药物可以交替使用,尤其是喷药后出现降雨时,要及时的进行补喷,平时也要加强田间的管理,发现病害有抗药性时要及时的更换药物进行喷洒。
点击右上方关注,可以随时了技术和病害管理解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