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典型病状

 
 
枯穗症状由顶部向下发展

 
 
病菌分离【培养】


 
 
稻桩、玉米杆上赤霉病菌子囊壳
 
 
 
 
淮安市农科院种植的淮南片99个国家区试品种病穗率都在80%以上

 
 
 
 
当前,在农业部获得防治麦类及小麦赤霉病登记的药剂共299个(截止2017年3月)。
农药名称登记证件个数备注多菌灵 165个其中93个登记证为多菌灵单剂;35个登记证为多·酮,剩余为多菌灵与其它制剂的混配登记证从表中可以看出:登记数量最多的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以及相关的复配证件,占到了总登记证数量的91.6%。登记防治药剂涉及到十几种成分,分别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低聚糖素、福美双、三唑酮、硫磺、己唑醇、烯肟菌酯、烯唑醇、戊唑醇、井冈霉素、蜡芽菌、咪鲜胺、氟环唑、氨基寡糖素、氰烯菌酯。
 
 
防治赤霉病要掌握好防治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有流行可能时,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进行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进行第二次用药。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
 
 
 
 
 
 
 
 
 
 
 
 
防治要领总结
小麦烂头赤霉病,镰刀真菌赤霉属。
早发苗枯茎基腐,后发杆腐和穗腐。
穗腐直接减产量,人畜食后会中毒!
残体种子可带菌,子囊孢子风雨传,
初期小穗褐色斑,逐渐扩大枯黄变,
湿度大时红霉产,侵染穗轴白穗现。
氮肥过多密度大,浇灌之后湿气生,
扬花期间连阴雨,这些情形发病重。
选择品种来预防,配方施肥抗性增,
种子处理很关键,抽穗之后水慎用。
重点扬花来预防,见花打药莫放松,
氰烯菌酯悬浮剂,戊唑•咪鲜水乳型,
烯肟•多菌可湿粉,足量喷药交替用,
齐穗再来防一遍, 基本就无病害涌。
打药再加二氢钾,杀虫(剂)也可加其中,
一喷三防又省工,增产增收很轻松!

来源:公益植保
相关知识
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方法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防治
小麦赤霉病怎么防治
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微生物菌株的筛选与利用
怎样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培训.docx
警惕小麦赤霉病
提高警惕 科学防控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其防控
小麦赤霉病预防
网址: 小麦赤霉病全解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51031.html
| 上一篇: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 下一篇: 小麦叶锈病太太难防?就用百菌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