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地区杏鲍菇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摘要随着杏鲍菇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侵染性细菌性病呈加重趋势轻者减产重者绝收给菇农造成极损失。因此,安全有效地防治杏菇细菌病等侵染性病害,是杏菇成功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关键词浙北地区杏菇细菌病防治技术杏鲍菇菌柄粗壮质地脆嫩菌肉肥厚似鱼具杏仁香味营养丰富其药用价值较高是近年来我国重点开发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相对较在浙江省嘉兴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生猪养殖密集区环境污染、加快展替代型生态农业中很受欢迎。由于其杂菌和病害抗性较弱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侵染性病害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尤以细菌性病最为常见呈加重趋势轻者减产重者绝收给农造成极大损失。1病原菌及为害症状杏细菌性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一种子实体病害。蕾期(原基或幼期)和成期均可感染幼期发病较重。幼期感染初期易出现黄褐色斑子实体萎缩、停止生长严重时表面黄褐发黏菌肉呈水渍状散发出臭味其后中间逐渐腐烂呈凹陷状有黏液渗出子实体发育严重畸型。成期感染首先在子实体上形成不规则褐色斑点有时为凹陷褐斑随着病原发展病斑扩大并在病斑上产生乳色脓液。杏生产季节均可发生。浙北地区秋在12上中旬左右春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较为严重。此病的发生往往与杏栽培管理条件不良及其环境卫生状况有关传染性强发展蔓延快一旦处理不当不易控制。为此我们于2011年立项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SA2011AY1106)“杏细菌性病原菌分离筛选及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对嘉兴市杏生产主要产区和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基地大棚杏生产中细菌性病害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以确定病原控制病害对杏生产带来危害并制定出安全有效杏细菌性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2栽培场所环境要求根据杏生物学特性杏栽培场所以室内为优。场可选择通风透气好既能透光又能遮光经消毒清理彻底生猪养殖大户猪舍一般选择坐北朝南猪舍内建棚。棚2.5m、宽7m上层盖塑料薄膜。棚要求既能及时通风换气又具有好保温、保湿性能减少外界气候变化影响并达到冬暖夏凉要求。床架与棚向一致以利通风。棚周围无污水污物、废菌料堆、垃圾粪便场等并远公共场所及生活区。水源水质清洁。3栽培方式与设施条件杏栽培因所用培养器不同而不同分瓶栽、箱栽和袋栽等方式。其中最方便和最实用是袋式栽培。在猪舍改建棚内采用熟料袋装架式栽培。塑料袋一般规格为17cm×33cm和20cm40cm两种。出方式可采用出袋立放一头出也可采用出袋平放一头或两头出我们主要采用出袋平放架式栽培架宽以能横放一个菌袋为宜一般为30cm左右自下而上每隔45cm左右架2根横梁共4~5架层每架层可码放2~3层菌袋架间距0.5m。外墙应开有通风孔或窗,在窗和门上掛草帘棚顶覆盖无滴膜。4栽培季节安排根据浙北地区气候情况及设施条杏以冬初或冬末春初出较为适宜。制袋时间应安排在温度达到适宜出范围之前50~60d进行。嘉兴多于9月上中旬接种11~3月底出。尤其以11月中下旬菌种进棚上架开始催蕾出为宜因为在11月上旬菌种进棚上架往往在原基形成时会遇到连续多日气温在20℃以上造成原基分化困难尤其通风不时更会诱发细菌病发生严重影响第一潮产量在12月上旬菌种进棚上架主要影响最后几潮产量对总产量影响不大而鲜质量比较好。5综合防治技术杏细菌病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5.1制种与栽培场所清洁和消毒。制种与栽培场地四周严禁乱抛肥料及污染菌棒并要远离鸡鸭禽舍使用前要彻底打扫干净确保环境清洁卫生。棚四壁、地面、层架可用石灰粉、漂白粉液等药剂消毒棚内床架、材料如能拆下消毒并晒干更佳。养殖多年猪舍改造旧棚必要时可清除墙旧表土和地面病土重新粉刷以消除污染源和传播机会。另外棚内棚最好采用无滴塑料棚膜。5.2出环境管理。在蕾分化、幼生长阶段控制好棚内各种环境条通过生态环境
植物保护25··
相关知识
蔬菜细菌性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
蔬菜细菌性病害及防治
中草药防治鱼类细菌性病害技术
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药剂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及防治技术方案
植物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ppt
红掌细菌性病害防治
花卉病害综合防控技术.docx
【与农技术】细菌性病害防治技巧
作物细菌性病害如何有效防治?软腐病、穿孔病、流胶病防治措施!
网址: 浙北地区杏鲍菇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5162.html
上一篇: 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集成 |
下一篇: [种植技术]食用菌常见病虫害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