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田地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
背景技术:
1、生态型土地整治应综合考虑区域水、土、光、热等资源环境因素,尤其是田块生态功能与景观美学等因素,合理划分、适度归并田块,减少田块破碎程度;适度保留或设计适合生物栖息和繁殖的零星斑块,降低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扰动,保证一定农田景观自然生境。传统土地整治重点关注田块布置对平整工程量、灌溉排水、机械作业效率、农产品产量等影响,对田间动物栖息与迁移,土壤中微生物演替和土壤肥力保持等生态问题不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以解决现有田间土地整治缺乏对田间生态问题重视,生态整治效果较差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包括丘陵水田平整方法和平原水田平整方法,丘陵水田平整方法包括将水田作用按照阶梯从上至下设置为蓄水、生产、净化,平原水田平整方法包括在田地的地下设置鱼凼,在田地外侧设置与鱼凼连通的鱼沟,在鱼沟外侧设置微型湿地,微型湿地建设步骤包括:场地平整、基层清理素土夯实、挖与鱼沟连通的沟槽、在基层上覆100厚素土回填夯实、再铺设防渗毯、用条石搭建挡土墙在沟槽端部形成落水井、覆300厚粘土防水保护层、再覆200厚种植土、种植水生植被。
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丘陵水田平整方法中根据田面高差采用阶梯型结构,顶端设计为平均蓄水深度0.8-1m的囤水田,中部设计为田埂高于0.4m,田埂厚0.5m,蓄水深度大于等于0.2m的冬水田,底端设计为栽植水生植被能够进行氮磷吸附的净化田。
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平原水田平整方法中采用地下空间型,先用原土夯实田块地面,然后在中部设置支撑结构并在顶部铺设支撑板,支撑板下方形成鱼凼,然后在支撑板上依次铺设犁底层和耕作层,鱼凼外侧与田坎之间开挖鱼沟。
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平原水田平整方法中田坎边坡修整后铺设聚乙烯土工膜,将田坎修整至顶部高于耕作层。
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平面水田平整方法中鱼凼底部低于鱼沟底部,用混凝土浇筑形成多个底座并在每个底座中卧式埋设企口砼管形成支撑结构,在企口砼管侧端开设开口。
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底座包覆至企口砼管侧端开口下沿外侧,企口砼管开口下沿至120°角范围的侧壁支撑在底座上。
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企口砼管直径1000mm,多个企口砼管的轴线间距2500mm。
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平面水田平整方法中鱼沟所占养殖面积小于等于田面面积的10%。
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落水井为方形,条石宽度为200mm,落水井顶部条石露出地面的高度为200mm。
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微型湿地呈阶梯状,阶梯高度为800mm,落水井位于微型湿地底部中间。
12、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是:生态型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则包括①最低扰动原则,尊重原有自然生态环境,采用自然、原生、生态化的材料、工艺、技术,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营造生态系统功能健全的半自然生态系统。对于退化的生态系统,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合理选择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再生和生态重建等措施。②连通性原则,即构建整治区连续、完整的生态网络,保证生态廊道畅通、斑块相连,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空间多样性。③协同性原则,是各项技术措施协同一致,使得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完善、运行良好,具有稳定抵抗力和恢复力,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④目标多元性原则,土地整治目标为“数量、质量、生态、人文”四位一体,整治功能向产品供应、生态服务、文化景观、休闲游憩等多重功能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
13、本发明针对丘陵地区和平原地区的水田均提出了适用的生态型平整方案,对于丘陵地区田面高差较大的特点,采用阶梯型伴生分体式,不同高度的田块设计不同的生态功能,顶部设置囤水田针对稻鱼产业需水要求,保障低位水田伏旱期用水需求,中部设置生产用的冬水田,夯实田埂不渗不漏不跑,能排能扎,保持田水安全越冬至次年3月,底部设置净化田,栽植茭白、再力花、菖蒲、荇菜、水鳖等能够进行氮磷吸附的水生植被,净化面源污染。针对平原地区采用共生一体式,使田块具有相同的生态功能,在限制养殖面积不超过田面面积10%的条件下,采用地下空间型养殖方式,用混凝土和企口砼管架设鱼凼空间,在鱼凼上方铺设犁底层和耕作层,保证田地耕作面积的同时拓展田块地下空间增加鱼群生活空间,与外围的鱼沟一起形成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田。该生态田中鱼沟及鱼凼作为鱼群的藏身地,种植灌水后耕作层种植水稻,水面淹没至耕作层上方,耕作层水稻害虫可作为鱼的饵料,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遮阴及有机物质,鱼粪可作为水稻肥料,鱼类起到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增肥的作用。为了避免田块中氮磷物质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通过落水井净化流水。采用这样的生态型水田平整技术,综合考虑区域水、土、光、热等资源环境因素,尤其是田块生态功能于景观美学等因素,合理划分、适度归并田块破碎程度,充分利用土地空间结构,适度保留或设计适合生物栖息和繁殖的板块,保证生物多样性,降低对水田生态系统的扰动,并有效降低面源污染,保证一定农田景观自然生态环境。
14、田地外侧设置微型湿地,微型湿地中种植水生植被、鸢尾、美人蕉,外侧撒播野花野菜,通过阶梯设置形成蓄水区,并对底部进行防渗处理,配合种植的水生植被对水体水质进行净化,防止农田氮磷物质进入水体,进一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保证一定农田景观自然生态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丘陵水田平整方法、平原水田平整方法和微型湿地整治方法,丘陵水田平整方法包括将水田作用按照阶梯从上至下设置为蓄水、生产、净化,平原水田平整方法包括在田地的地下设置鱼凼,在田地外侧设置与鱼凼连通的鱼沟,微型湿地整治方法包括在鱼沟外侧设置微型湿地,微型湿地建设步骤包括:场地平整、基层清理素土夯实、挖与鱼沟连通的沟槽、在基层上覆100厚素土回填夯实、再铺设防渗毯、用条石搭建挡土墙在沟槽端部形成落水井、覆300厚粘土防水保护层、再覆200厚种植土、种植水生植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丘陵水田平整方法中根据田面高差采用阶梯型结构,顶端设计为平均蓄水深度0.8-1m的囤水田,中部设计为田埂高于0.4m,田埂厚0.5m,蓄水深度大于等于0.2m的冬水田,底端设计为栽植水生植被能够进行氮磷吸附的净化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原水田平整方法中采用地下空间型,先用原土夯实田块地面,然后在中部设置支撑结构并在顶部铺设支撑板,支撑板下方形成鱼凼,然后在支撑板上依次铺设犁底层和耕作层,鱼凼外侧与田坎之间开挖鱼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平原水田平整方法中田坎边坡修整后铺设聚乙烯土工膜,将田坎修整至顶部高于耕作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平面水田平整方法中鱼凼底部低于鱼沟底部,用混凝土浇筑形成多个底座并在每个底座中卧式埋设企口砼管形成支撑结构,在企口砼管侧端开设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底座包覆至企口砼管侧端开口下沿外侧,企口砼管开口下沿至120°角范围的侧壁支撑在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企口砼管直径1000mm,多个企口砼管的轴线间距250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平面水田平整方法中鱼沟所占养殖面积小于等于田面面积的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井为方形,条石宽度为200mm,落水井顶部条石露出地面的高度为2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湿地呈阶梯状,阶梯高度为800mm,落水井位于微型湿地底部中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田地修复领域,公开了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包括丘陵水田平整方法和平原水田平整方法,丘陵水田平整方法包括将水田作用按照阶梯从上至下设置为蓄水、生产、净化,平原水田平整方法包括在田地的地下设置鱼凼,在田地外侧设置与鱼凼连通的鱼沟,在鱼沟外侧设置微型湿地。
技术研发人员:李王虎,余燕飞,徐召雷,张明,唐超文,陈玲,向真玮,沈陈,张志功,李晓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4/6 
相关知识
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与流程
农田整治:升级与实践.pptx
一种农田节水灌溉方法与流程
茹河、红河河流沟道生态治理与农田整治提升项目(红茹河土地综合整治单元)
一种可用于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有机堆肥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四川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腐败问题 揪出暗藏田间的“硕鼠”
江苏积极开展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示范,探索突破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瓶颈种植业面源污染究竟该如何治?
一种农田土壤侵蚀沟的沟坡固土保水方法与流程
用于鲜切花种植的农田土壤酸化改良方法与流程
一种生态型园林立体花坛的制作方法
网址: 一种农田生态型整治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52045.html
| 上一篇: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丨宁波推进蓝 | 下一篇: 宁夏六盘山“山水工程”抚平生态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