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爪兰,因其叶片形状独特,宛如螃蟹的爪子而得名,是许多花友心头好。然而,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当夏季来临,蟹爪兰便会进入休眠状态。此时,若养护不当,很容易导致植株出现问题,影响其后续生长与开花。别担心,只要做好以下“3点”,就能让蟹爪兰安全度夏,到了秋天开花量翻倍,再次惊艳众人。

一、遮阴通风,营造舒适环境
蟹爪兰原产于巴西热带雨林地区,那里环境温暖湿润,有高大树木为其遮挡强烈阳光,通风条件也良好。所以,当夏季温度升高,尤其是超过30℃时,蟹爪兰就会感受到不适,生长速度减缓,进入休眠状态。此时,为它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至关重要。
(一)遮阴处理
蟹爪兰喜欢明亮的散射光,夏季的阳光过于强烈,直射光会灼伤它的叶片,导致叶片发黄、干枯。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遮阴。可以将蟹爪兰搬到室内光线明亮但没有直射光的地方,比如朝东或朝北的窗台边。如果放在阳台上,可拉上遮光率为50%-70%的遮阳网,这样既能遮挡部分强光,又能保证植株接收到一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二)加强通风
通风不良的闷热环境是蟹爪兰的大敌。在高温天气下,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细菌和害虫,对处于休眠期、抵抗力较弱的蟹爪兰造成严重伤害。我们要将蟹爪兰放在通风良好的位置。如果是在室内养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如果是在室外,可将其放在通风的走廊、屋檐下等地方。

二、合理浇水,维持生命需求
蟹爪兰的叶片肉质肥厚,具有一定的储水能力。在休眠期,其生长基本停滞,对水分的需求大幅减少。但很多花友担心植株缺水,频繁浇水,结果导致蟹爪兰烂根死亡。所以,掌握合理的浇水方法是夏季养护蟹爪兰的关键。
(一)判断浇水时机
当蟹爪兰进入休眠期后,不能再按照生长旺盛期时的浇水频率来操作。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土壤的干湿状况和叶片的状态来判断是否需要浇水。用手指插入土壤2-3厘米,如果感觉土壤干燥,没有湿气,说明可以浇水了;也可以观察叶片,当叶片变得有些发软,失去了原本的饱满硬挺,这也是植株缺水的信号。此外,还要考虑天气因素,在晴朗的天气,水分蒸发相对较快,浇水间隔时间可适当缩短;若遇到连续的阴雨天,空气湿度大,土壤不易干燥,就要延长浇水间隔,甚至暂时不浇水。比如,在梅雨季,连续一周阴雨不断,此时若频繁给蟹爪兰浇水,土壤一直处于潮湿状态,根系很容易缺氧腐烂。
(二)控制浇水量和浇水时间
确定需要浇水后,要注意浇水量。遵循“浇则浇透,不干不浇”的原则,浇水时缓慢地将水沿着花盆边缘浇入,让水慢慢渗透到整个花盆的土壤中,直到盆底有少量水流出,说明浇透了。切不可浇“半截水”,即只湿润了土壤表层,而深层土壤依旧干燥,这样不利于根系吸收水分。
浇水时间也很有讲究,夏季中午气温最高,此时浇水,水温与土温差异较大,会刺激植株根系,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所以,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浇水,此时水温与土温接近,植株更容易吸收水分。

三、停止施肥,避免根系负担
在蟹爪兰的休眠期,它的生理活动减弱,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几乎为零。此时施肥,不仅无法被植株吸收利用,还会在土壤中积累,造成肥害,烧伤根系,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所以,整个夏季一定要停止给蟹爪兰施肥。
(一)肥害的危害
肥料中的化学成分,如各种无机盐等,在土壤中浓度过高时,会改变土壤的酸碱度和渗透压,使根系细胞内的水分反向渗透到土壤中,导致根系失水,出现烧根现象。一旦发生肥害,蟹爪兰的根系会变黑、腐烂,地上部分的叶片会逐渐发黄、枯萎,最终植株死亡。
(二)正确的施肥时机
蟹爪兰的施肥应选择在其生长旺盛期。一般来说,秋季天气转凉后,蟹爪兰会逐渐恢复生长,此时可以开始施肥。初期可施一些以氮肥为主的稀薄液肥,促进植株长叶;当植株开始孕育花苞时,要增施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溶液,可按照1:1000的比例稀释后,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叶面或灌根,能促进花苞生长,使花朵更加鲜艳、硕大。到了冬季,蟹爪兰开花期间,应停止施肥,避免肥料影响花朵的正常开放和花期。

只要我们在夏季做好遮阴通风、合理浇水、停止施肥这“3点”,就能帮助蟹爪兰安全度过休眠期,积累足够的养分。到了秋天,天气凉爽,蟹爪兰恢复生长后,便能快速长出新叶,孕育出更多的花苞,开花量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