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龙里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04 18:16
浏览次数:127次 打印 关闭 【字体:小 中 大】
眼下,正值清明时节,随着文明祭祀风尚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鲜花祭祀。作为祭扫的主花——菊花,也迎来了销售的“黄金档”,也正是因为这些菊花,龙里县苦竹塘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菊花产业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在龙里县醒狮镇谷新村苦竹塘非洲菊种植大棚里,菊花开得正旺,一朵朵色彩缤纷的非洲菊竞相盛放,让人目不暇接,花农们正穿梭其中,熟练地采摘鲜花,供应市场。

花农在采摘菊花
“清明节这两天接到的订单比往年同时期还多,现在我们每周要采摘2次,一周采摘接近2万株,按目前的售卖价格,一周可以卖2万元左右。”谷新村非洲菊种植大户李尚科告诉记者。
随着清明节的到来,菊花销售进入了“黄金档”,花农们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候,谷新村的菊花也走俏脱销,供不应求。清明期间,菊花单价从平时的0.3元至0.5元每支涨到1元每支,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能达到1.5元每支。

花农在采摘菊花
据了解,非洲菊产业是谷新村脱贫攻坚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成功突破。2016年,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进非洲菊种植,采用“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发展花卉产业,经过近7年的发展,非洲菊已经成为谷新村的特色产业之一。
“最开始的时候有20多亩,现在发展到50多亩,由村里面的4个大户带动种植,年产鲜花260万株左右,产值120万元,经济效益比较可观。”谷新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江红说,村内非洲菊主要销往贵阳花卉市场,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不愁销路。

花农在分拣菊花
村里不少人看到非洲菊的发展好“钱”景,纷纷参与到非洲菊种植中来,李尚科算得上是当地最早种植非洲菊的花农了,今年是他发展非洲菊产业的第四个年头。
“当时看到村里面种植非洲菊经济效益还不错,我就决定种植非洲菊,一年的收入有30万左右。我还想扩大规模,在原来15亩的基础上增加到30亩,把非洲菊种好、管好。”李尚科对未来的发展已经做好了打算。

花农在包装菊花
非洲菊又叫太阳花、扶郎花,花色鲜艳,是一种雏菊类观赏植物,花期长,只要温度适宜,一年四季均可盛开,在花卉市场属于“百搭花”,需求量大,深受市场欢迎。
“虽然前期一次性投入成本有点高,但是非洲菊种一次可以管四年,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平时的管护也相对比较简单,我们对发展非洲菊产业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李江红说。

花农在包装菊花
错落有致的非洲菊种植大棚和色彩缤纷的非洲菊不仅成为谷新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开拓了群众致富增收的“新路径”,不仅给花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促进当地村民就近务工。
“在基地已经做4年了,一年也有2万多元,比较轻松,我感觉很满意。”当地务工群众宋丽说。

竞相绽放的非洲菊
近年来,谷新村把花卉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非洲菊花卉种植产业,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玩出了新“花样”,不仅为群众增收聚力赋能,更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下一步,我们要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非洲菊种植,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以菊花经济来促进乡村振兴。”李江红说。

醒狮镇谷新村苦竹塘非洲菊种植大棚
相关知识
鲜花替代鞭炮 文明祭扫受青睐
文明祭扫成新风 我市花店菊花销量走俏
清明寄情 文明祭扫
【关注】鲜花寄哀思 文明祭扫更“清明”
文明祭扫渐成风尚
“文明祭扫 绿色清明”倡议书
桂林七星区:“花样经济”催生乡村旅游热
永安公墓清明播报:90%高素质客户选择文明祭扫
低碳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清明时节 文明祭扫
网址: 文明祭扫催生“花样”产业,龙里非洲菊产销两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53150.html
| 上一篇: “记者书记”扶贫记︱一万枝扶郎花 |
下一篇: 全国消费花卉栽培市场规模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