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市工人文化宫的国槐,虽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枝繁叶茂。(资料图)
新甘肃客户端记者李萍 王梓懿 实习生李文娟 秦继哲
你知道兰州,现在有多少棵古树吗?
黄河之畔的兰州,古树名木星罗棋布。它们静静伫立在城市各个角落,倾听着黄河奔腾不息的涛声,见证了金城从往昔的古朴厚重到如今的繁华昌盛。
漫步兰州市工人文化宫,那棵种植于唐初的国槐,虽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据记载,这里原有36株唐槐,称为‘三十六部雷将’,因历史原因,现仅存3株,年龄都超过1300岁,是文化宫的‘宝贝疙瘩’。”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办公室科员金睿娇说。

什川古梨园。
在离兰州市区20多公里的皋兰县什川镇,也有一处不得不提的古树奇观——什川古梨园。什川古梨园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园内古梨树连绵成海,共计万余株。每到春天,梨花盛放,洁白的花瓣如雪花般挂满枝头,微风拂过,落英缤纷,如梦似幻,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每株古树都有自己的名片。
古树名木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统计,兰州市现存古树名木16389株,其中散生古树482株,最年长的已逾千年。它们形态各异、品种丰富,国槐、旱柳、梨树、枣树等,宛如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生态画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古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自然衰老使其抵抗力下降,病虫害时有发生,再加上环境变化等因素,保护古树迫在眉睫。
“去年,兰州市分两批对34株长势衰弱、树干腐朽的古树实施安全隐患排除和抢救复壮工作。”兰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张瑜说。

对旱柳进行抢救复壮工作。(资料图)
此次抢救、复壮的古树中旱柳居多。旱柳属于速生树种,百年以上的旱柳古树已进入高龄时期,长势逐渐衰弱,病虫害容易侵入,造成木质部分老化、干枯枝变多的现象。兰州市旱柳古树大多分布在城区范围内,古树周围人员流动量大,晴天时,市民群众习惯于在树下休憩、娱乐,若发生断枝、倒伏的问题,极易造成人身损伤事件发生。
“我们针对树体倾倒、腐朽、枯枝、病虫害等问题,制订‘一树一策’复壮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指导、专业技术队伍施工的方式,采取了相应的复壮抢救措施,消除了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安全隐患,保障了古树健康生长。”张瑜说。
此外,2024年,兰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通过技术手段测定不同树龄古树,最终形成兰州地区主要6个树种(梨树、枣树、旱柳、国槐、青杄、侧柏)树龄测算回归曲线方程,应用于市域内其他尚未确定的古树名木,便于新增古树的鉴定和确认。

千亩古梨静待花开等您来。
古树名木,镌刻着岁月的年轮,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保护古树名木,不仅仅是保护一棵棵树木,更是守护一座城市的灵魂与记忆。
“古树名木是自然与历史的珍贵遗产,承载着生态与文化双重价值。希望通过科学保护,让每一棵古树名木都能如期迎来自己的春天,更加枝繁叶茂。”张瑜说。
原标题:《兰州古树:穿越千年的城市记忆》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兰州古树:穿越千年的城市记忆
古银杏树,唤起尘封千年的记忆
山楂:穿越千年的酸甜记忆
龙南县千年古树群
品读•穿越千年|乐活长沙,幸福像花儿一样
【保护古树名木 传承城市记忆】四会城管为木棉古树“养老”保驾护航
西安千年银杏古树
南通名木古树一览:千年古树盘点
来伊份千年香榧古树穿越记:三年养成一颗香榧
梅花亭千年古树亟需保护
网址: 兰州古树:穿越千年的城市记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57913.html
| 上一篇: 金心巴西铁图片及养殖方法 | 
		下一篇: 闵行区办公楼绿植花卉更换 真诚推 |